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导语】学习是一架保持安稳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一定无获!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
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绩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
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久鼓励我们不断寻求、不断探索。

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

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
一定能获得令人中意的成绩。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一下册期末考
试地理重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自然环境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
冰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
个大洲
3.大洲分界限:亚欧分界限: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
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限: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
洲分界限: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限: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等
5.亚洲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
起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峰;青藏高原—世界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分于世界的高原—巴西
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的
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
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的内陆国:哈
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显著和大陆性气候散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冰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顺多雨
2.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主要为北温带,还有小部分热带和北寒带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
度洋
亚洲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所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为邻。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一是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之间),
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跨纬度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的
大洲是:南极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亚洲。

3、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侧
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4、亚洲的地势特点
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
均海拔高。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
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散布广的特点。

6、亚洲河流特点
起源于中部的高原、高山地区,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3.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

(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散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散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散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
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励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
9、我国地势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
级阶梯界限: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散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散布
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散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
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洪涝地区、洪涝
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
严重,如夏季风非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非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
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爱和公道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散布特点:不平均,地区散布:东多西少,南丰
北缺时间散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省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散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解决时间散布
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解决空间散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
一例:南水北调
4.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
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
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
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
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
(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定: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通过上面对地球和地图知识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控了吧,期望同学们在考试中获得良好成绩。

5.初一下册期末考试地理重点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东方日出之地
(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分界限: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3)分区与国家: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依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中国在东亚。

2、地势与河流
(1)地势特点(特点):地势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
部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地势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起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如:长江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

(3)亚洲之最:
世界海拔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峰是珠穆朗玛峰
世界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世界的湖泊里海(内陆湖)
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二、世界的季风气候区
1、复杂多样的气候
(1)亚洲气候的特点: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
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受海陆差异显著,亚洲东部、南部成为世界
上季风盛、最典型、影响范畴最广的地区。

(3)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世界的雨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2、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1)亚洲冬、夏季风的`比较
名称起源地风向时间影响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陆地)偏北风冬季冰冷、干燥
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海洋)偏熏风夏季暖热、多雨
亚洲季风区的范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
的影响。

(2)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
的生长;(亚洲的季风区大多是富庶的农耕区)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
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散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
气候。

三、人口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
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有6个在亚洲。

1、人口的增长与散布
(1)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各大洲人口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是非洲。

(4)人口散布:亚洲人口散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
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2、人口带来的压力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植被破坏、交通拥挤等)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不安稳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日本是亚洲
发达国家,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
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亚
洲大多数国家较为落后。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国家新加坡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伊朗马来西亚
优势条件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地理位置优越节省用水,大力发
展喷灌和滴灌技术石油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羊毛产量大地处热带,水
资源丰富
主要产业航运、造船、出口加工业水果和蔬菜出口石油出口编织
地毯天然橡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