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次改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行三长制
“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
2、行均田制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 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 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 身没则还田。”
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推行均田制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限制土地兼并,提高农民积极性; 保证政府税收与劳役; 有利于北方社会稳定与经济恢复; 促进鲜卑族由游牧向农耕文明的深入转变
1、民族矛盾激化 2、阶级矛盾尖锐
3、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的汉化需要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 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 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 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 其与文化环境的不相适应性日趋尖锐地暴露出 来。”(《中华文化史》)
试归纳少数民族的汉化表现在哪 些方面?
经济上:生产方式农耕化 政治上:社会制度封建化 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思想上:尊孔、崇儒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1、财政危机
“三冗”与“岁币”
2、政治危机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3、边防危机
二、变法措施
1、经济方面
(1)均输法
节省开支,调整供求关系,稳定物价,减轻 农民负担,打击不法商人
(2)废井田,开阡陌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政治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 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 敌同罚。”
(2)废分封,推广县制
4、社会风俗
“塞私门之请” “分异令”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靠专制的权力去解决由专制集权萌蘖的问题 3、变法措施本身存在缺陷 无异于缘木求鱼
4、王安石个性固执,不能听取意见
5、最高统治者没有全力支持
3、整顿吏治
打破官吏固定任期,考以政绩
颁发俸禄,严惩贪官 为官吏分发公田
4、迁都洛阳
5、移风易俗
(1)禁胡服,改汉服 (2)禁胡语,改汉语 (3)禁胡姓,改汉姓
(4)提倡胡汉通婚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2、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3、洛阳再度繁盛 4、北方民族融合大大加深,为再度统一 奠定基础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1、确立土地私有制,推动农业发展,增强 秦国经济实力 2、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3、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秦国军事实力 4、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必然趋势
具体措施得当 秦孝公及其继任者的持 商鞅个人杰出的才能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兵农结合、减轻政府养兵负担
(3)保马法 民户养官马、节约政府开支,为军队提 供后勤保障 (4)设军器监 提高军器质量
3、教育方面
(1)科举改革 改试经义策论,培养实用人才 (2)改革学校制度 整顿学校,培养变法人才
三、变法结果
1、改善积贫积弱困境 2、以失败告终
四、变法失败原因 1、保守势力的反对 2、用人失当,官吏腐败,导致变法 措施走样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的时代)
1、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经济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冲击旧思想,提供新的变法理论
二、变法措施
1、经济
(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 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2)青苗法 减少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保证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3)市易法
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增加政府收入 (4)募役法(免役法)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5)农田水利法 减轻政府负担、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方田均税法
打击不法地主,增加政府税收
2、军事方面
(1)将兵法
裁汰老弱、固定兵将、提高战斗力 (2)保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