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综合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

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K和S 2Mg+O2点燃
2MgO 硫酸铜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
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等
【解析】
【详解】
(1)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K和S;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氧化镁,2Mg+O2点燃
2MgO;
(4)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所以可能是硫酸铜等;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洁厕剂的主要成分一般是酸、表面活性剂、香精、缓蚀剂等,其中酸是最重要的原料.其中主要应用的酸为无机酸,有机酸则很少使用.无机酸盐中多采用盐酸、磷酸、甲酸、氨基磺酸及其它低分子有机酸.而多数洁厕灵以盐酸为其主要原料.
盐酸主要成分为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盐酸为不同浓度的氯化氢水溶液,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等.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HNO3)的氯化银.氯化银难溶于水,产生白色的凝乳状沉淀.
洁厕剂不能与其他洗涤用品同时使用,尤其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损害身体健康.
使用洁厕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洁厕灵不宜用于非瓷表面,如水泥地面、大理石及铝制品,也不能与其他碱性洗涤用品(如厨房清洁剂、肥皂等)同时使用,否则将失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_____.
(2)为什么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用途不同?_____.
(3)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请再举出一种试剂显碱性_____.
(5)根据洁厕灵的特点,推测将洁厕剂洒到了皮肤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_____.
【答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 HCl+AgNO3═HNO3+AgCl↓ 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解析】
【详解】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2)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故用途不同;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呈碱性;
(5)洁厕灵呈酸性,洒到了皮肤上应该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故答案为(1)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
(3)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
(5)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3.每天吃大米饭时,你想过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吗,而一提到它,人们会想到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吗?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谷物似乎代表了早期的驯化形式,这可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下列空白。

(1)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主要三大原因:品种、水土、气候。

就东北的气候看,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的化肥是___(填写化肥的种类),这种化肥的作用是增强作物的___能力。

(2)把水稻去壳,就制成了大米,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素﹣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提供能量。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化学式为___;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___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___。

【答案】磷肥抗寒、抗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 (C6H10O5)n酶的催化葡萄糖【解析】
【详解】
(1)东北的气候寒冷,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抗寒的化肥,而磷肥具有该性质。

(2)食用的糖类经氧化放出能量,用来维持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淀粉的化学式为()
C H O,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
6105n
成葡萄糖,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原子序数是48;镉(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

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

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

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 核外有____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5 48 Cd+2HCl=CdCl2+H2↑ Cd2+ K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根据“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2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
(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可知,镉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K2CO3。

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钠,白色细小晶体,无臭、无毒,可溶于水。

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

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1)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
(2)碳酸氢钠的俗称_________;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举一例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_________
【答案】白色细小晶体,无臭、无毒,可溶于水(不答全不得分)小苏打
2NaHCO3Na2CO3+CO2↑+H2O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酸氢钠是白色细小晶体,无臭、无毒、可溶于水,这些都属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4)碳酸氢钠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上可作膨松剂。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

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

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

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BD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BC
【解析】
(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
(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
(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
(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5)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

故选BC。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

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

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实验2)操作步骤:①取淡蓝色的BTB溶液倒入试管A中。

②另取BTB溶液放入大烧
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

③将大烧杯中的BTB溶液倒入B、C、D试管中,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④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

⑤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淡蓝色,B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C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淡蓝色,D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黄色。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8.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

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

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它的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75%,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木糖醇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条件略去)。

(3)木糖醇的用途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白色或晶体或极易溶于水或有甜味有机物2C5H12O5+11O2=10CO2+12H2O清洁牙齿或做甜味剂或提供能量等
【解析】
【详解】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有甜味;
(2)木糖醇属于有机物,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5H12O5+11O2=10CO2+12H2O;
(3)木糖醇的用途是:清洁牙齿、做甜味剂、提供能量等。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

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
SO2与食品工业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
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食品蜜饯葡萄酒食糖水果干巧克力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0.35g/kg0.25g/L0.1g/kg0.1g/kg0.1g/kg0.05g/kg
SO2与硫酸工业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

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

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

SO2与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

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_________g/kg。

(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有S、________和H2SO4。

(4)硫酸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________。

(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 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 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答案】0.1 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SO2、SO3氨水 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表格可知,食糖中SO2的最大残留量为0.1g/kg。

(2)文章中第三段第二行说明了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添加SO 2的原因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3)由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可知,含硫元素的物质有:S 、SO 2、SO 3、H 2SO 4。

(4)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 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

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 2循环利用,故工业制硫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用氨水吸收。

(5)A 、煤块粉碎并不能改变煤的含硫量,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不变,故A 不正确; B 、对燃煤进行脱硫显然可以降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故B 正确;
C 、煤改气或改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C 正确;
D 、合理的循环使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SO 2的排放,故D 正确。

故选BCD 。

1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

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1B 、2B 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

因光,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无机盐和维生素。

(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_____操作的作用相同。

(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_____
【答案】化学 元素 蛋白质 过滤 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
【解析】
【详解】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
(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
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

11.阅读科普短文
稀土材料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的钪(Se)、钇(Y)以及铜系元素。

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且性能会有较大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稀土元素的镧(La)、铈(Ce)、镨(Pr)、钕(N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

如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可得出,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__。

(2)铈元素的质子数是__。

(3)三氧化二铈(Ce2O3)中Ce元素的化合价是__价。

(4)三氧化二铈(Ce2O3)的用途是__。

【答案】比较活泼;58;+3;加入玻璃中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2)铈元素原子序数为58,则质子数也为58;(3)三氧化二铈(C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Ce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4)根据材料可知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

1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陆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金属矿藏。

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
矿石名称赤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铝土矿白钨矿
图样
主要成分Fe2O3Cu2(OH)2CO3Cu2S Al2O3CaW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