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最新版高考物理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第33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战演练.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第33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多选)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
13Al 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 的质子p 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
1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 )
A .核反应方程为p +27
13Al→28
14Si B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E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解析 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选项A 正确;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选项B 正确;题述核反应过程属于“二合一”形式的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但对于封闭的系统,能量仍然守恒,选项C 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机械能有损失,故存在质量亏损现象,选项D 错误;硅原子质量约是质子质量的28倍,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 0v 0=28m 0v ,所以硅原子核速度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选项E 正确.
2.图中曲线a 、b 、c 、d 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D )
A .a 、b 为β粒子的径迹
B .a 、b 为γ粒子的径迹
C .c 、d 为α粒子的径迹
D .c 、d 为β粒子的径迹
解析 γ粒子是不带电的光子,在磁场中不偏转,选项B 错误;α粒子为氦核带正电,由左手定则知向上偏转,选项A 、C 错误;β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应向下偏转,选项D 正确.
3.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C )
A .m
4 B .m
8 C .m 16
D .m
32
解析 经过n 个半衰期剩余碘131的含量m ′=m (12
)n
.因32天为碘131的4个半衰期,
故剩余碘131的含量m ′=m (12)4=m
16
,选项C 正确.
4.(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CD__(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
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
解析 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小,选项A 错误;由E m -E n =hν可知,选项B 错误,D 正确;根据C 2
3=3可知,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3种,选项C 正确.
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__B__.(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210
83Bi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解析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 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
83Bi 为100×(12)t τg =100×(12)2 g
=25 g ,选项D 错误.
6.在下列描述核变化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C__,属于β衰变的是__AB__,属于裂变的是__E__,属于聚变的是__F__.(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4
6C→14
7N + 0
-1e B .3215P→3216S + 0
-1e C .238
92U→234
90Th +4
2He
D .14
7N +4
2He→17
8O +1
1H E .235
92U +1
0n→140
54Xe +94
38Sr +21
0n
F .3
1H +2
1H→4
2He +1
0n
解析 一个原子核自发地放出一个α粒子,生成一个新核的过程是α衰变,因此选项C 是α衰变;一个重核在一个粒子的轰击下,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是重核的裂变,因此选项E 是重核的裂变;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并放出粒子的过程是轻核的聚变,因此选项F 是轻核的聚变;另外,选项A 、B 是β衰变,选项D 是原
子核的人工转变.
7.(2017·江苏卷)(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__BC__.
A .4
2He 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B .4
2He 核比6
3Li 核更稳定
C .两个2
1H 核结合成4
2He 核时释放能量 D .235
92U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
36Kr 核中的大
(2)质子(1
1H)和α粒子(4
2He)被加速到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动量,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__2∶1__.
解析 (1)由图象可知,4
2He 的比结合能约为7 MeV ,其结合能应为28 MeV ,故选项A 错误.比结合能较大的核较稳定,故选项B 正确.比结合能较小的核结合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时释放能量,故选项C 正确.比结合能就是平均结合能,故由图可知选项D 错误.
(2)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 =2mE k 可知,E k 相同时,质量小的动量也较小,故质子的动量小于α粒子的动量.德布罗意波长λ=h p
,而p ∝m ,故λ∝
1
m
,则λH ∶λα=m α∶
m H =2∶1.
8.(2017·北京卷)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
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
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
解析 (1)A
Z X→A -4
Z -2Y +42He .
(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由qvB =m v 2R ,T =2πR v
,得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
=2πm
qB

环形电流大小I =q T =q 2B
2πm

(3)由qvB =m v 2R ,得v =qBR
m

设衰变后新核Y 的速度大小为v ′,系统动量守恒,
Mv ′-mv =0, v ′=mv M =qBR
M

由Δmc 2=12Mv ′2
+12mv 2,
得Δm =
M +m
qBR
2
2mMc
2

答案 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