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未必一定能出“高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师”未必一定能出“高徒”
十多年来,本人在教育战线上苦苦耕耘,无论是担任任课教师、班主任,还是德育工作者,都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因为这是先辈的经验所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屡试不爽。
因此,我在教坛上因“严师”而小有名气,颇受学生家长的信赖和好评。
但是,今年暑假的一件事,使我对“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产生了动摇,并对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严师”未必出“高徒”。
今年高考结束后,高三教师有较长的休整调节时间,我便报名参加了驾校培训。
理论考试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轻松过关。
但实际操作的学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由于多年养成了只动脑不动手的习惯,动手能力差,协调配合反应迟钝。
记住了手上就忘了脚下,踩了离合器就忘了油门。
尽管有教练的点拔和提示,但几天下来,仍然表演了一系列的惊险动作,有时甚至是命悬一线,要不是一旁的教练眼疾手快,既踩刹车又扳方向盘,才把我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几次下来信心全无,几乎放弃。
我的教练是一个年近六旬的非常和善的老头儿,原是西藏汽车兵。
在我三番五次地重复一些简单的错误动作时,他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很有耐心的为我示范、
矫正,一点儿也不生气。
当我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表示怀疑,意欲放弃之时,教练总是重复那几句话,“罗老师,你能行的。
你教出了那么多大学生,开车其实很简单,只是不熟悉。
只要多练几次就没问题了。
”话虽不多,但很真诚,满是鼓励,使早已气馁的我充满了信心,便认认真真地学了起来。
起步、压拼、倒杆、移库、定点停车,尽管动作难度越来越大,但在教练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学习进展顺利,并在考试中一举过关。
从此以后,我常去看望教练。
他还那样不瘟不火,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鼓励。
据说他所教的每个班过关率都是百分之百。
他说: “任何人接受一样新东西都有一个理解、熟悉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自己就已经很着急,你一说,他就更紧张,反而学不好。
如果相信他,给他一些出错的机会,让他慢慢的领悟,那么迟早能学会。
”我想要是我碰到一位特别严厉的教练,一定会把我的信心扫得一无所有,也许我一辈子都学不会开车。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工作。
对学生严格要求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很多时候,是把严格要求片面的理解为严厉、苛责甚至严酷,采取高压政策,方法简单、粗暴。
固然,有时的确对一部分会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暂时起到了督促作用,可以使他们被动地改掉一些坏毛病。
但是,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领悟能力弱,反应较缓慢的同学来说,稍有差错就当头一棒,劈头盖脸一顿训斥,长此下去,自信心全无,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由于过分追求“严”,甚至是不讲方式的“严”,结果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隔膜和不信任。
教师的严厉,往往会对学生处罚不当,言辞过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过于严厉,也会使教师产生信心危机。
这样,不仅不能塑造“高徒”,反而会使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因此,“严”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1、要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以便对症下药”。
2、要区别对待分层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要有宽容心,教育本身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不要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接受和原谅,要把他们看成孩子,允许他们出错误。
4、要有耐心。
教育是一个长期、长效的过程,并非朝夕之功,来不得半点的急躁。
5、对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只要能改正错误,有进步就是好孩子,不要期望值太高,每时每刻对每个学生都恨铁不成钢,这既是对自己过不去,也是和学生过不去。
“严师出高徒”,古之名言,在当前素质教育实践中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如何把握“严”的尺度,在愉快中体现严格,在快乐中体现严肃,在亲切中体现认真,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充满
爱心,宽严有度,既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又要时刻让他们对自己树立自信心。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你的期望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628400四川省苍溪县苍溪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