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 求索真理的历程测-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达标测试】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 2017年3月2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可归咎于健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DNA复制随机错误,而不是遗传基因或环境因素。
许多科学家批评说,该结论只分析了乳腺癌等几种癌症的数据且严重低估癌症预防的作用,是一种“危险的误导”。
这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要求推翻和超越已有的真理②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④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2.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州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
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①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②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
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3.教育部发文指出,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这一修改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主要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归宿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4.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
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体现了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对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体现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科学发现即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造福于人类,排除;②说法错误,人类的实践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5.2016年9月,中国现在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
正反双方的论战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③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④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6.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
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
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
A.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D.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C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排除;上述材料中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事物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B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实践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7.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这说明
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实践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这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①正确;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真理
探索的过程性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反复性,③错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要考核相关技术成果。
这说明实践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④正确。
8.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
在中国实现成功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基础上,我国将发射的火星进入器、探测器于6年以后踏上火星探测的行程,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9. 2016年7月27日,网络约车新政正式出台。
但对网络约车新政,有人喝彩,网约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运力资源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等问题,前景光明;有人质疑,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等,前景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真理性的认识④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
③选项表述错误,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但是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题目表明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故②④选项正确入选。
选B。
10. 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大、中、小所有学段教材中的“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改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①历史事实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②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历史事实并不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①不选;对“14年抗战”概念进行修订根源于已有的历史事实,这说明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②正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所以人们才根据历史事实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③正确;真理是客观的,人们不可能“推翻”已有的真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11.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
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12.手机发红包成为近年春节期间一种新的拜年方式。
据腾讯发布的信息显示,微信红包活动最高峰是在除夕夜,期间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
有人认为,抢红包为新年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也有人认为,抢红包使年轻人变成低头族,忽略了亲情。
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说明同一事物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故选项②
③正确。
选项①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13.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修改表明
A.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受到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
B.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C. 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D. 尊重抗战历史事实是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所在
【答案】B
【解析】对抗战历史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受现实实践水平的限制,A项不选;由“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这表明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B项正确;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C项不选;认识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想法要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一致。
注意此哲学观点不能说成“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这样说,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14.中国于201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B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项错误;材料表明经过实践研制出来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取得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15.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自行研发国产航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材料说明()
①坚持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③解放思想,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④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点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二者代表的意思不同。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明主观要符合客观,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与主观统一说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观点。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
这引发了人们围绕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这一传统控制线的热议。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曾在某年会上表示,从金融危机的教训中,需要考虑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否要作调整,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是否可以反思调整。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反思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的原因。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使人们反思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有利于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的体现。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反思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的原因。
之所以调整财政赤字率红线,是因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
17.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囤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探索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反常霍尔效
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能力提高测试】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6年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承载着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太空领域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将量子科学实验送入太空,其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这体现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事物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选项表述错误,实践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多个方面。
题目中,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将量子科学实验送入太空,其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这体现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①③表述正确入选。
选D。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是为“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质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实践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3.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州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
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①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②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4. 2017年1月,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探索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在量子世界里存在着一种类似“心电感应”的现象,比方说,两张相距千里的纸张,当你在其中一张纸上书写的时候,另一张纸会立即呈现出你所书写的信息,就像是双胞胎的心灵感应。
量子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的“绝技”?科学家们至今都无法破解。
上述材料表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②意识和物质是不能统一的
③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④物质的运动变化遵循内在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点睛】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5.2016年9月,中国现在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
正反双方的论战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③有利于人们克服认识的片而性,促进认识的发展④表明真理和谬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小同的认识,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通过论战,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化,故本题答案选C。
6.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叉近一步。
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④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属于实践活动,载人航天工程分阶段进行,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③虽然表述正确,但属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7.2016年3月4日,两会特别访谈栏目《企业家说》访问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时,谈到自己从一个绍兴茶厂的调度员到今天成为享誉全国的“饮料大王”的奋斗历程,宗庆后说:“从87年创办娃哈哈集团,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企业在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错路。
我坚信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熬过一次次难关,如今这些错路和弯路都和成功的经验一
起,成为娃哈哈未来发展中宝贵的历史教材。
”这启示我们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
B.在一定条件下,过去上的失误、错误能对后世有积极作用
C.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的实践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
D.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曾经的谬误到后世就会转化为新的真理
【答案】B
8.2017年1月3日教育部通知,从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这说明
①意识与变化的物质具有一致性②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④对抗战时间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符合题意,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体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对抗战时间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故本题选D。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9.有人说茶品之有味,有人说茶索然无味;有人说茶品乃甜,有人说茶品乃涩。
有人说茶之味,乃凭茶叶之好坏;也有人说味乃由心生,心若觉苦,茶必苦,心若觉甜,茶必饮之有味。
品茶者,乃历生活者也!这是因为
①实践可以促进谬误与真理相互转化②不同的生活实践是不同意识产生的根源
③人们的认识因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④认识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反复性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10.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⑨
D. ⑨④
【答案】A
【解析】①选项表述正确,材料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②选项正确入选。
题中“随着”“人类进入”“而今,借助”等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的是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③;④不符合题意。
选A。
11.2016年8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
这说明
①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科学实验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③科学研究旨在超越历史条件揭示事物发展规律④科学的认识方法能突破人类个体认识的有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中“超越历史条”表述错误。
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根据题目表述,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