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周周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盐津县豆沙中学八年级(上)第四周周
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3.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无法判断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X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6.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8.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m/s,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
B.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
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
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
9.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 C.8:15 D.15:8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为cm.停表的读数是分秒.
1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13.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划线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横线上.(1)在一个无风天气里,小红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他感到有风迎面吹来
(2)毛主席诗词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3)坐在火车里,当火车快要到站时,看到车站迎面扑来
(4)鲁迅著名小说《故乡》里有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山水也都渐渐远离我了”.鲁迅这句话对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5)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14.小聪一家去某某旅游,在某某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上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某某,最快需要h.
四、计算题(共20分)
1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6.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
(1)AB两地相距多远?
(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盐津县豆沙中学八年级(上)第四周周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考点】机械运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B.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
(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
(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解:
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即选项A准确.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选取刻度尺时对量程和分度值的要求,大部分测量仪器都需要按此要求进行.
3.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无法判断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员和伞一起向下运动,现在运动员看到地面在运动,是把自己当做参照物.因为地面和运动员或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考查了有关参照物的选择,在选择参照物时,关键是看要描述哪个物体的运动.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X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合生活常识,对选项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实际,然后排除不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情况;
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X试卷的厚度大约是75μm=0.075m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X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物理公式,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还要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6.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先求出李军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s=600m
∵v=,
∴李军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00s,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200s,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
李军上学的平均速度v===1.2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解答】解: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8.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m/s,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
B.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
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
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对客机匀速飞行时的速度做出具体的理解.
【解答】解: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m/s,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定义和具体速度值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也是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时必须要明确的.
9.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考点】长度的测量;物质的基本属性.
【专题】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解答】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温度对刻度尺产生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 C.8:15 D.15:8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v=,
∴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木块的长度为 1.85 cm.停表的读数是 3 分37.5 秒.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①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
由图知:
①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3.8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85cm﹣
2.00cm=1.85cm.
②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
故答案为:1mm;1.85;3;37.5.
【点评】刻度尺、秒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14.82cm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14.72c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1)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3)物理书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
故答案为:1mm;14.82cm;14.72cm.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13.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划线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横线上.(1)在一个无风天气里,小红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他感到有风迎面吹来小红
(2)毛主席诗词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太阳
(3)坐在火车里,当火车快要到站时,看到车站迎面扑来行驶的火车
(4)鲁迅著名小说《故乡》里有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山水也都渐渐远离我了”.鲁迅这句话对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自己
(5)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水是运动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小红在公路上骑自行车,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同样,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流动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观察的对象是地球上的人,若以太阳作标准,地球在自转,人坐在赤道上随地球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所以太阳是参照物.
(3)当火车快要到站时,看到车站迎面扑来,观察的对象车站,若以行驶的汽车作标准,车站在运动,所以行驶的火车是参照物.
(4)由题意可知,研究对象是老屋和山水,它们都在运动,而它们都是相对于自己在运动.(5)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小红;(2)太阳;(3)行驶的火车;(4)自己;(5)静止;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4.小聪一家去某某旅游,在某某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上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某某,最快需要0.3 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速度不能超过40km/h,
已知速度和到某某的距离,根据公式t=可求所需时间.
【解答】解: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由v=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某某,最快需要需要的时间:
t===0.3h.
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0.3.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四、计算题(共20分)
1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除以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已知:v1=8m/s,t1=500s,v2=20m/s,s2=100m,
(1)根据速度公式得s1=v1t l=8m/s×500s=4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8.12m/s,答:(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8.12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
16.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
(1)AB两地相距多远?
(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通过看AB两个牌示可知AB两地之间的路程s;
(2)两次看表时间之差为通过两地的时间t,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图中,s=120km﹣40km=80km;
(2)t=8时30分﹣8时=30分=0.5h;
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v===160km/h.
答:(1)AB两地相距80km;
(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16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能够根据图读取有用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