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使生物课程成为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新课程,真正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科学观。

本节课我以“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生物教学整合,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进行了精心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本节教材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出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进而提出了细胞分裂的概念,并出示了“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又能引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最后又在“科学、技术、社会”的栏目中介绍了有关“癌细胞”的知识。

从知识的整体安排上,流畅、简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这节内容的难点知识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过去只在高中的教材中出现,初中是不提的。

本册教材在七年级就出现这部分内容,确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这里不用展开细说染色体的具体行为变化,只是说明细胞在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也在发生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遗传物质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明确指出: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由于染色体内有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

尤其是在小学《自然》的引导下对《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但是他们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强化宏观和微观思维,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研究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细胞核的作用?
三、导入新课: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小鱼能长成大鱼,我们一天天在长高,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细胞说起。

四、讲授新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目标引领
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同时提出学习要求。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作为生物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二)自主学习、教师释疑
师:首先,阅读全文并独立地对探究提纲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找出答案。

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有计划的讨论、分析、交流。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

生:分小组针对探究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记录下有疑惑的问题。

师:看学生基本预习完之后,与学生一起探讨。

师: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生:边绘图边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

师: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师:理由呢?
生: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二个,所以,染色体数目也跟着分成两份。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染色体数目不变。

如果变了,不就成另一种生物了吗?
师:两个同学说的似乎都有道理,究竟谁说的对呢?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

生:通过观察一致认定,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已经复制,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染色体相同。

但新细胞的体积较小,还会长大。

那么,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生:分析得出结论:不能。

师:对,如果能不停地长下去的话,就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细胞为什么不能永远长下去呢?
师: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中的模型,理解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变化?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大的幅度小于体积增大的幅度。

师:那么,当细胞体积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当然是变小了。

众生: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

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

师:分析得非常好。

师:现在请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小长大,饭量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随着年龄增长,饭量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饭量会增加,可见随着人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会增加,其实细胞长大同样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而细胞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这必然会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细胞只能长到一定的大小。

师:现在你能总结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吗?
生:因为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能生长和分裂。

师: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细胞生物学前景广阔,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同学们在此领域内有所建树。

师:对这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
(三)当堂反馈
巩固练习
师: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

生: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生: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师:棒极了!下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师: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生:对。

因为单细胞生物的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其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即成为子代个体,其细胞分裂实际上就是在繁殖后代。

师:分析得非常到位。

好!
(四)进一步探究: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吗?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的成长;三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

以强化生物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理念”。

重点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激活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下功夫,看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学习特别是有效学习的人数。

有多少学生真正投入有效学习,进行观察、体验、分析、比较、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全班同学都达到了一级学习目标,多数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可以用课件把每个步骤分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

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人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
然后分裂成12.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

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

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我没有详细讲,因为如果按照书本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现在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理解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觉得很遗憾。

感悟:
本节课设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有差异,因此允许他们结组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点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虽然如此,我还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不十分准确,在引导学生学习上还欠功夫,在课程的重点上把握的不好,但我相信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明天会更好。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微教案
【知识目标】
1.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知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概述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能力目标】
1.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1、引入新课:遗传信息我们的生命起始于一
个受精卵受精卵是由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
胞结合形成的,由一
认真听,仔细想找到
各信息之间的关系
对比出现遗传信息,
学生较为容易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基因→DN A→染色体→细胞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