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赏析: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人生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山行》赏析: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人生的感悟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山景为背景,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全诗赏析如下:
一、作品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四、作品赏析
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a.“远上”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与执着。
b.“寒山”点明了深秋时节的清冷与萧瑟,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宁静的基调。
c.“石径斜”形象地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高而缓的形态,使人仿佛能见到那条通向深山的石径。
2、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
a.这里的“深”字,既可以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深处,也可以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神秘感。
b.“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深邃,还通过“有人家”三字,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温馨场景,从而感到深山虽静却充满生气。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a.这一句情感鲜明,表达了诗人对枫林晚景的深深喜爱,以至于愿意停车驻足欣赏。
b.“晚”字用得精妙,既点明了时间的转换(从白天到傍晚),又暗示了夕照下枫林的独特美感。
4、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a.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与精华所在,诗人用“红于二月花”来形容枫叶之美,将秋日的枫,叶与春日的鲜花相比较,突出了枫叶的艳丽与独特。
b.通过这一片红色,诗人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秋色美,更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风貌。
5、艺术特色
a.情景交融:全诗以景为主,以情驭景,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b.构思新颖:全诗构思精巧,布局严谨。
前三句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第四句则水到渠成,点明主旨,使得全诗浑然一体,余味无穷。
C.语言明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令人赏心悦目。
d.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综上所述,《山行》不仅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深深喜爱的抒情诗。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那豁达开朗、热爱自然的胸襟与情怀。
五、作品简析
《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能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共生。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六、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旧存在争议。
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
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部编版最新的教材已经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
七、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