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累赘(zhui)
•菌子(加)驿路(yi)
B. 竹蔑(mi©)
. 喷香(pdn)

监督(jian)
.
C. 修葺(ql)
. 撵走(nidn)
.
草率(shudi)
.
D. 妥帖(tib 德馨(xln) 亵玩(xiQ)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堪孕育可歌可泣任人宰割
B. 戈壁阔别死而后己家喻戸晓
C. 佩服谣言当之无愧接然不同
D. 奠基仰慕锋芒毕露热泪满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

• ♦♦♦
B.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亳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 • • •
C.他站在台上窃窃自语,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
D.草原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经过这次期中考试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C.他的祖籍是湖北松滋人。

D.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昵?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 分)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 B.③②①⑤④⑥
C. D.②③①④⑥⑤
7、句子积累一一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应傍战场开。

⑶《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
>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
?
.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
《〈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黄杨
(明末清初)李渔
黄杨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徳之者,是知命之中乂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之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注释)①私:不公道。

②刻:苛刻。

③憾:怨恨。

④茂叔:周敦颐。

⑤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⑥笠翁:李漁,号笠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若:比得上)
B.枝叶较他木加荣(荣:茂盛)
C.可谓不仁之至(至:极点)
.
D.反似德之者(反:反而)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2)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3.本文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 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丄: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o ”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 AI2. 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务种大型伝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 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

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一一AI会控制人类
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
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
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2、片片蝶衣生
絹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的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嗜杂之中,内心焦躁而乂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辭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鷹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派,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的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舔眼夺LJ,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腐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白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从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
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 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
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 是那样的惹人
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
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
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
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题日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命之中,总有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的那一刻,也许是你摆脱烦恼的欣慰之
后,也许是你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你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 请以《那一刻,我
》为题作文。

文题二: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地名。

参考答案:
D
A
C
A
B
B
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A
2.(1)最值得同情的,是每年长一寸就停止了。

(2)黄杨是树中的君子,如果不是略微能穷究事物的道理的李漁,还有谁知道它呢?
3.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作用:本文用黄杨身处恶劣的环境却能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例子,来衬托作者在乱世中怀才不遇却清高自强的品格。

【答案】
1-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或大数据智能研究可以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人脑与电脑联通形成“脑机混合”,増强智能。

2.不能删去。

“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范围, 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举例子。

列举了多种疾病,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各种疾病起预防或者阻断的作用(或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4.[示例一】会控制人类。

如果不加以恰当管理,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违背我们人类的意愿,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干扰,甚至可能终结人类文明。

因此, 我认为AI会控制
人类。

【示例二】不会控制人类。

人类已经制造并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人类一定能有效地驾驭它们。

因此,我认为AI不会控制人类。

【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o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