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并运用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4、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一组图片(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看了这几张图片,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刚柔相济等等)
这几张图片是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的景色,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简介瀑布:
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三、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四、初识壶口
1、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

3.品味精彩词语、句子
(1)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2)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急慌慌”“匆匆”“不住地”,用“我”的瞬间系列感观衬托瀑布之险,回应了段首中心句。

(3)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外形之“厚重”。

五、再访壶口
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初步感受到的依然是瀑布的浩荡声势。

可提示学生,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要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

对重点句应反复朗读,
可由分析语句的学生个别读,也可全班一起读。

品味精彩词语、句子
(1)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一连串的“跌”字,把瀑布的来势之猛、落差之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2)“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河水“怒”在哪里?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怒”表现在“凿”“旋”“切”“剁”等动作,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力量之大。

句子借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感情:“柔和之中有宽厚绝无软弱”。

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

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3)“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
学生会找到第四自然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此时追问,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六、拓展思考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七、课堂小结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气势。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九、板书设计:
壶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口雨季壶口瀑布粗野、雄壮的景象无坚不摧瀑两次看瀑布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浩荡声势勇往直前布水在龙漕壶口的特点—至柔至和、凝重猛烈百折不挠
十、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气势磅礴、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进而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独特特征,但上完还是有些不令人满意,现反思如下:
1、朗读开展不深入。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

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

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2、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感受徘徊于低层次。

一些语句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语句,文章才能迎刃而解。

在《壶口瀑布》中,“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

“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

所以,这些语句是值得好好玩味体会。

但在教学中,我对于这些语句的关注程度无疑是不够的。

我在没有充分分析体会这些语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谈体会;在发现学生理解存在问题后,又没有扎扎实实地回到关键语
句,仔仔细细的进行分析;却为了保证下一环节能顺利实施,让学生在草草谈了几句后,匆匆点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