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2023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精选试题
及答案二
单选题(共30题)
1、学习环境管理策略是属于学习策略的()策略。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所强调的影响学习的因素是( )。
A.知识和兴趣
B.兴趣和努力
C.兴趣和情感
D.情感和努力
【答案】 C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学习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C.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答案】 A
4、( )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
A.班主任
B.学生
C.共青团
D.班干部
【答案】 A
5、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
A.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两种肯定,一种否定,则存在平衡状态
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或两种否定,一种肯定,则存在平衡状态
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答案】 B
6、"He looks normal." That′ s what everybody says when I tell them my son was just diagnosed as autism (孤独症). They all say it without exception.
A.reach
B.wake
C.relieve
fort
【答案】 A
7、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答案】 C
8、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9、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A
10、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_____ 。
A.意大利传教士
B.郑和下西洋
C.中国游牧民族西迁
D.阿拉伯商人
【答案】 D
1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B.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C.民族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D.情感性和言语性的统一
【答案】 A
12、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
人们会将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的原因。
A.行为主体
B.刺激客体
C.性别
D.年龄
【答案】 A
13、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答案】 A
14、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实现的。
A.自我教育
B.实践
C.训练
D.模仿
【答案】 A
15、 Hardly had Susan finished her words when Bob said _____________, "Don′t be so mean," pointing a finger of warning at her.
A.guiltily
B.sharply
C.dreadfully
D.indirectly
【答案】 B
16、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 eye”和“ ball”后学习“ 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答案】 B
17、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A.Clear
B.Safe
C.Straight
D.Difficult
【答案】 A
18、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A.concerning
B.acquiring
C.encountering
D.discovering
【答案】 C
19、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是()时期的两大标志。
A.旧石器
B.新石器
C.夏
D.商
【答案】 B
20、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是()。
A.学习习惯
B.学习方法
C.学习动机
D.学习兴趣
【答案】 C
21、下列属于江南丝竹音乐的是()。
A.《中花六板》
B.《旱天雷》
C.《渔舟唱晚》
D.《步步高》
【答案】 A
22、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A.have
B.make
C.get
D.take
【答案】 A
23、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原因是()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拜访到一位高人
D.得到一幅精美的画作
【答案】 B
24、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答案】 B
2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__________。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答案】 C
2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 A
27、根据下面资料,回答
plete
B.broken
C.careful
D.disgusting
【答案】 B
28、“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反映人的需要具有()。
A.自然性
B.层次性
C.选择性
D.动力性
【答案】 B
29、“a=3”是直线ax+2y+2a=0和直线3x+(a-1)Y-a+7=0平行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30、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穿凿附会明火执仗别出心裁突如其来
B.自出机杼一如既往不假思索名副其实
C.呕心沥血层峦叠嶂勿庸置疑纷至沓来
D.要言不烦金碧辉煌山清水秀急流勇退
【答案】 C
多选题(共20题)
1、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ABCD
2、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理念植根于学生内心,某学校通过当地喜闻乐见且有历史传统的“嘹哆山歌”和一系列宣传形式加以推广。
校长亲自作词,本校音乐老师谱曲,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示唱和润色,他们自编自创《复兴中国梦必圆》歌曲,在校园里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同时他们又利用童谣、故事等形式宣传这种主流价值观,学生唱着歌曲、念着儿歌、读着故事,既丰富了课外业余生活,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A.课程实施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适切程度
B.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C.教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D.校外课程资源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答案】 AD
3、范老师问5岁的小明有没有兄弟,小明说:“有!我的兄弟叫小刚。
”
A.自我中心
B.他人中心
C.不可逆性
D.尚未守恒
【答案】 ACD
4、综合课的组成一般包括()。
A.组织教学
B.复习过渡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课外辅导
【答案】 ABCD
5、分析研究资料的基本步骤包括()。
A.阅读资料
B.筛选资料
C.解释资料
D.整合资料
【答案】 ABC
6、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重视,反映这一核心精神的重要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答案】 ABCD
7、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过程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理论有()。
A.联结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案】 CD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E.教科书
【答案】 CD
9、自我教育包括()
A.自我命令
B.自我认识
C.自我检查
D.自我奖励E 、自我惩罚
【答案】 ACD
10、以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
A.适当增加班干部岗位,适当进行班干部的轮换
B.按照民主程序选举班干部,使班干部从“学生的代表”变为“老师的助手”
C.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班干部引导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
D.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答案】 ACD
11、下列属于广义学习现象有()
A.新生儿抓握反射
B.儿童模仿崇拜偶像
C.小狗算算术
D.因交通事故对车的恐惧
【答案】 BCD
12、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答案】 AD
13、某地区素有开展篮球运动的传统,孩子自小就有接触篮球的机会,不少孩子已具有了打篮球的基本功,个人运球、投球的能力也极强。
但由于缺少规范的训练,团队合作意识还较差。
当地学校体育教师李老师针对这些孩子的已有水平,在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设计时,对篮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重在通过篮球赛来培养他们的默契感,增强团队建设。
A.学习需要分析
B.学习内容分析
C.学习结果分析
D.学习者分析
【答案】 ABD
14、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方法现代化
E.教育方式成人化
【答案】 ABCD
15、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独立型与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答案】 ACD
16、自我教育包括()
A.自我命令
B.自我认识
C.自我检查
D.自我奖励E 、自我惩罚
【答案】 ACD
17、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世俗化
D.教育民主化
E.教育多元化
【答案】 ABD
18、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答案】 AD
19、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内涵包括()
A.兼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B.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贯彻和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D.建设终身型学习社会
【答案】 ABC
20、初二学生刘浩,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无精打采。
班主任吴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指责他的行为,而是在班上成立了电子竞技小组,让他担任组长,除了开展电子竞技活动外,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课业学习交流,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
吴老师也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刘浩对自己有了信心,不再迷恋网络游戏,不再迟到,认真学习,任课老师反映刘浩在各方面进步很大。
A.遵循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遵循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C.遵循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运用了实际锻炼法
【答案】 ABD
大题(共10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
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
①跛圣:向圣人看齐。
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
③恤:担心、忧虑。
④攸:所。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答案】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媵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二、某小学组织该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到某市熙春公园秋游。
学生离校前,班上教师对学生去秋游进行了秋游安全注意事项的教育。
秋游中教师对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进行了严格管理。
休息期间,小学生陈某等学生私自脱离教师的管理溜到公园内的乘坐缆车,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不慎陈某从车上坠地,造成陈某“脾破裂,肾挫伤”。
学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吗?
【答案】学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为学校在组织校外活动中仅对学生负有进行教育、管理、保护的法定职责义务,学校已尽了职责义务,陈某等人不服从管理而私自跑去坐车摔伤。
被告某学校无过错。
三、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有内在联系。
“日暮”之时所见“烟波江上”之景致,优美而迷蒙,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思难禁。
四、案例一学校举行板报评比,我班(八年级)学生热情高涨,尤其是板报组的成员,个个摩拳擦掌,认为一展身手、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的机会终于到了。
在板报创作过程中,他们没有与我商量,也没有让我监督指导,就按照评比要求完成了板报,并表现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评比前,我看到他们设计的板报就气不打一处来。
和其他班级设计的板报相比,黑板不够干净,板书不够工整,标题不够醒目,整体设计凌乱……但是已经来不及改了,这样的板报是不可能获奖的。
结果出来后,板报组的同学垂头丧气,其他同学也怨声载道,埋怨他们没有为班级争光。
之后,我狠狠地批评了板报组同学的自作主张,并让他们找出未能获奖的原因。
但自此之后,班里气氛很沉闷,板报组的同学也躲着我走。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案例二某小学一年级某班学生在上午第一二节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也能手背后坐好认真听讲。
但是上到第三四节课的时候,不少学生开始不专心听讲,不是坐在椅子不停地扭动身体,就是双腿跪在椅子上,有的甚至整个人趴在课桌上。
教师多次提醒,学生还是不断出现这种
情况。
教师又尝试了多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教师向心理专家求教后,改变了上课要求,不再强行要求学生手背后听课,而是允许学生在上课时以适当的方式放松或活动自己的身体,还在每节课上到一半时做一次课中操。
调整之后,学生不专心的现象逐渐减少。
此外,教师还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教师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也成长了。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案例二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要求:分析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案】(1)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因此,小学生的注意力仅仅能较为稳定地维持在上午的第一二节课的学习上。
(2)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
因此,学生后期行为的改变主要是教师采用外部手段的结果。
(3)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控制性和坚持性较差。
案例二中教师正是通过放松身体等手段帮助学生调节学习行为,有效地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中国父母现在唯一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到学校的侵害!”请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它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案例中的观点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当前中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基本依据。
学生完全变成读书的机器,即使有天赋也被扼杀了。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方式,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案例中的观点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
六、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
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
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
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七、“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蒋醺(中国台湾)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
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
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
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
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
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
“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
“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噜。
“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
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
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成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
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的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
可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关可言。
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成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
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
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
阅读以上文章,回答题。
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引用和对比。
连续引用了苏轼的词句,边引边解;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
借以表达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铺垫。
(主旨的内容必须答出)
八、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
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选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
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
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