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知识分类强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第三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教版数学第三章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由于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册书的第三章,我就先假设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简单说就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

比如3x +1 = 7,这里的x就是未知数,整个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②重要程度:它在数学学科中很重要,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像计算购物的折扣问题,工程问题等。

算是数学从简单算术走向复杂代数关系的重要一步。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对数字和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理解,像知道2 + 3 = 5,也知道a + b可以代表两个数相加这种。

④应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需要找未知数量的问题时就用得上。

比如说,你去买文具,一支笔3元,你给了10元,找零4元,问你买了几支笔。

设买了x支笔,方程就是3x + 4 = 10。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数学知识里,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内容,为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奠定基础。

②关联知识:和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都有关系。

整式是方程的组成部分,有理数运算则在解方程的计算过程中要用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关键就是要找到题目里的等量关系。

比如说某工程,甲队单独做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x天完成工程的一半。

这里等量关系就是甲队x天的工作量加上乙队x天的工作量等于工程的一半。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非常重要。

考查方式有直接解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是等式,然后只含一个未知数,并且这个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必须是整式方程。

比如2/x + 3 = 7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因为它不是整式方程。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征就是简洁明了地表示一个数量关系。

它的解是唯一的(个别特殊方程除外),而且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能求解。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第3章-光和眼睛-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第3章-光和眼睛-知识点总结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光路可逆〔〕5.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定义:镜面反射——光在平滑镜面上的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沿同一方向反射出去。

漫反射——光在凹凸不平的粗糙面上发生的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

注: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雨后夜晚,路上有积水:·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照在路面上发生漫反射。

·迎着月亮走,水面反射的光线恰能进入人的眼中,而路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所以水面比路面亮;背着月亮走,水面反射的光线根本没有进入人眼中,而路面反射的光线局部会进入人眼中,所以路面比水面亮。

6.光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潜望镜、卫星遥感、红宝石激光器。

光污染:主要由镜面反射造成,如玻璃幕墙会反射强烈阳光,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7.光反射作图题型〔重点〕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

§注: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面,都属于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实验〔重点〕(1)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蜡烛的像〕;(2)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防止厚玻璃板两个反射面形成重影的干扰;(3)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否那么镜后蜡烛不能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4)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为探究像与物大小关系〔等大〕;(5)将一支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6)刻度尺测量蜡烛及蜡烛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等距〕。

〔7〕屡次测量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偶然性。

3.平面镜成像特点〔等距、等大、镜面对称、虚像〕(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等大〕;(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

【导语】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三篇】,仅供⼤家查阅。

第⼀节⾃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然资源的含义:在⾃然界中对⼈类活动有价值的⼟地、阳光、矿产、森林、⽔和⽔能等,称为⾃然资源。

2、分类:可再⽣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或者能够循环使⽤的⾃然资源。

⾮可再⽣资源:形成、再⽣过程⾮常缓慢,相对于⼈类历史⽽⾔,⼏乎不可再⽣,⽤⼀点就少⼀点。

3、⾃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均不⾜;破坏和浪费严重。

4、如何利⽤⾃然资源:对可再⽣资源,如果利⽤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养,便能够可持续利⽤;⾮可再⽣资源:珍惜和节约使⽤。

5、“世界地球⽇”4⽉22⽇。

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式。

6、节约和保护⾃然资源,从我做起:提⾼认识;加强宣传;付诸于⾏动,从我做起,从⾝边的⼩事做起。

7、活动题P63第1题 第⼆节⼟地资源 1、分类:可利⽤⼟地:农业⽤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筑⽤地(交通⽤地、⼯矿⽤地\城乡建设⽤地) 难以利⽤⼟地:⼽壁、沙漠、⽯⼭、⾼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

2、⼟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耕地⽐重⼩(2)地区分布不均 (3)⽐例结构不合理(P68图3.9)(4)破坏严重 3、⼟地利⽤类型分布 ⼟地利⽤类型分布地区所在的⼲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农业类型 耕地⽔⽥东部(南⽅)湿润区平原、丘陵耕作业 旱地东部(北⽅)湿润、半湿润地区⾼原、平原 草地西部⼲旱、半⼲旱地区⾼原、⼭地牧业 林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地林业 难以利⽤⼟地西部内陆⼲旱地区沙漠、⼽壁、⽯⼭等----- 4、合理利⽤每⼀⼨⼟地 (1)利⽤中存在问题 A、破坏⼟地资源的现象严重:乱占耕地造成耕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地荒漠化 B、耕地⾯积减少、质量下降:乱砍滥伐造成⽔⼟流失;不当排放造成⼟地污染,⼟地质量下降 措施:合理⽤地、节约⽤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1)制定基本国策:内容“⼗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设⽴全国⼟地⽇:6⽉25⽇ (3)颁布法律法规:《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民共和国草原法》 (4)其他:在农耕区,加强农⽥基本建设和基本农⽥保护;在牧区,建设⼈⼯草场,保护天然草场:在易受风沙侵袭,⽔⼟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形成清晰的倒影。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光线分散,形成柔和的光照效果。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透镜两侧都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三原色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 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光的强度增加,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 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的光,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四、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眼镜- 近视眼镜:使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帮助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使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帮助远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五、光的色散和应用1. 彩虹的形成- 原理: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的色散。

- 特点:彩虹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章烃的衍生物 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章烃的衍生物 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卤代烃一、卤代烃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官能团是碳卤键,可表示为R—X(X=F、Cl、Br、I)。

2.分类3.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个别为气体外,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如一氯甲烷为气体。

(2)溶解性:卤代烃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如CCl4、氯仿(CHCl3)等。

(3)密度与沸点:①卤代烃的密度和沸点都高于相应的烃;②卤代烃的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如ρ(CH3Cl)>ρ(CH3CH2Cl);③卤代烃的沸点一般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如沸点CH3Cl<CH3CH2Cl。

4.卤代烃的系统命名——类似于烃的命名方法二、溴乙烷的结构与性质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是38.4 ℃,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乙醇、苯、汽油等)。

2.溴乙烷的分子结构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又称水解反应①条件:NaOH水溶液、加热。

②反应方程式:C 2H5—Br+NaOH――→水△C2H5—OH+NaBr。

③反应原理:(2)消去反应——又称为消除反应。

①条件: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②反应方程式:(以溴乙烷为例)CH3CH2Br+NaOH――→乙醇△CH2===CH2↑+NaBr+H2O。

③反应原理:④定义: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3)加成和加聚反应含有不饱和键(如)的卤代烃也可以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

①氯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②四氟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四氟乙烯:。

三、卤代烃破坏臭氧层原理(了解)氟利昂可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自由基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

以CCl3F为例,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CCl3F――→紫外线CCl2F·+Cl·卤代烃的主要性质及检验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的比较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卤代烃的结构特点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一般是1个碳原子上只有1个—X反应实质脱去1个HX分子,形成不饱和键—X被—OH取代反应条件强碱的醇溶液、加热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化学键变化主要产物烯烃或炔烃醇2.卤代烃消去反应的规律(1)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1、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

三一文库()/高一〔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1]〕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1(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①正比例函数ykx(k0)仅有一个零点。

k(k0)没有零点。

x③一次函数ykxb(k0)仅有一个零点。

②反比例函数y④二次函数yax2bxc(a0).(1)△>0,方程ax2bxc0(a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ax2bxc0(a0)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ax2bxc0(a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⑤指数函数ya(a0,且a1)没有零点。

⑥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仅有一个零点1.⑦幂函数yx,当n0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n0时,没有零点。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fx转化成,这另fx0,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y1,y2(基本初等函数)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fx零点的个数。

6、选择题判断区间a,b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fafb0。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a,b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fx在区间上连续,且fafb0②在区间a,b上单调。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第二节:细菌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1. 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木耳、灵芝,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2.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 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 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 菌丝可以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流动资产概述。

1. 定义与特征。

-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 特征包括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持有目的是为了交易或短期经营等。

2. 内容。

-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二、货币资金。

1. 库存现金。

- 清查。

- 实地盘点法进行清查。

- 如果账实不符,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现金短缺时,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

现金溢余时,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2. 银行存款。

-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核对。

- 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未达账项(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记录的记账依据。

3. 其他货币资金。

- 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

- 核算时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按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企业办理银行汇票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 - 银行汇票”,贷记“银行存款”;使用银行汇票购买材料等时,借记“原材料”等,贷记“其他货币资金 - 银行汇票”。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

1. 定义与特征。

-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 取得时的核算。

- 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入账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生物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思维,想要学好理科生物,就要找对生物学习方法。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二、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还有胆固醇),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差别主要是膜上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

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减少。

三、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膜,只有活细胞有此特性)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间接交流。

如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方式二:直接交流。

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三:通道交流。

相邻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前两种方式一般需要受体。

三、细胞壁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均不是细胞器。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代数式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代数式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代数式知识点一、代数式的概念。

1. 定义。

- 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例如:2x + 3,a^2 - b,(1)/(x)(x≠0)等都是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比如5,a等。

2. 代数式与等式、不等式的区别。

- 等式是表示两个代数式相等关系的式子,用“=”连接,如2x+3 = 5x - 1;不等式是表示两个代数式大小关系的式子,用“>”“<”“≥”“≤”连接,如3x+1>2x - 2。

而代数式不含有这些关系符号。

二、代数式的分类。

1. 整式。

- 单项式。

- 定义: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y,4a,5等都是单项式。

-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例如在单项式-3xy 中,系数是-3;在单项式4a中,系数是4;单项式5的系数就是5。

-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在单项式-3xy中,x的次数是1,y的次数是1,所以单项式-3xy的次数是1 + 1=2;单项式4a的次数是1。

- 多项式。

- 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例如2x+3y,x^2 - 2x + 1等都是多项式。

- 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在多项式x^2 - 2x+1中,x^2、-2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在多项式x^2 - 2x + 1中,次数最高的项是x^2,其次数为2,所以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2。

2. 分式。

- 定义:一般地,如果A、B(B≠0)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就叫做分式。

例如(1)/(x),(x + 1)/(x - 1)等都是分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1. 水体分类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补给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②水量稳定③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冰川融水补给夏季①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全①较稳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补给年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普遍3. 水循环类型水循环类型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作用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蒸发、降水、下渗陆地内循环陆地内部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内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说实话,由于不知道具体第三章到底是关于啥主题的内容,我先假设这章是关于市场结构相关知识。

那市场结构简单说就是市场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的组织特征等那些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经济基础知识里算是比较核心的部分。

就像盖房子的大梁一样,它能帮助咱们理解市场是怎么运作的,企业之间是怎么竞争或者合作的,在分析经济现象和企业决策方面超有用。

③前置知识:得对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有了解,像供求关系之类的。

比如说你要是不懂啥是供给、啥是需求,那理解市场结构里企业根据供求变化做出反应就会很费劲。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的话,假如你想开个小公司,你得知道你所处的市场结构是啥样。

是像卖菜那种竞争超级激烈的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呢,还是像供水供电那种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你的定价策略、营销方式等很多东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里,这部分就像是接力赛中的一棒,跟前头基本经济概念接上,后面也许为更复杂的政策分析做铺垫。

②关联知识:和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等知识紧密联系着。

打个比方,如果消费者行为变了,像都开始偏好健康食品了,那会影响市场的供求,进而也会影响市场结构里企业的竞争态势。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难点在于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区分。

- 关键点:得清楚理解每个市场类型下企业的价格控制权、进入退出障碍这些关键因素。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

几乎每年都会有所涉及。

- 考查方式:可能单纯考概念,也可能给出市场现象让你判断是哪种市场结构,还可能让你分析几种市场结构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劣。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比如说完全竞争市场。

基本定义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它们卖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谁也影响不了市场价格。

像农村集市上很多菜贩,他们种的菜都差不多,一个菜贩很难说我这个白菜比别人贵很多,因为大家都一样,那这就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3章全章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3章全章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最新浙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3.圆的基本性质3.1.圆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P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圆的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做“⊙O”,读作“圆O”。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BC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AB叫做直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劣弧用符号“⌒”和弧两端的字母表示;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半圆和优弧用符号“⌒”和三个字母表示(弧两端的字母和弧中间的字母)。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能够重合的圆弧称为相等的弧。

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d表示同一平面内点到圆心的距离,则有d⇔rrdd>r=点在圆内点在圆外;⇔点在圆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2.图形的旋转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

图形的旋转具有以下性质:图形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3.3.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分一条弦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

圆心到圆的一条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1.制备生物膜:①取材:细胞原因:没有和众多的、没有。

②原理:细胞放到中,细胞吸水,细胞内容物流出,可得到细胞膜。

③再经过和方法,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④结果:消失,体积,细胞,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注意:①红细胞用生理盐水,作用②注意该盖玻片的方法,防止出现③用吸水纸吸引时,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

④滴蒸馏水操作在杂物台上进行,载物台应保持水平。

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⑤实验中,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与引流前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形成对照。

2.细胞结构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还有少量的注意: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含量不完全相同;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不同。

②细胞膜成分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含量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图A通过信号分子完成交流②图B两细胞间交流,例如③图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形成三、细胞壁1.主要成分①植物:和②真菌:③细菌:2.主要功能:对植物细胞有和的作用。

3.特性:细胞膜对细胞内外的物质具有性,而细胞壁具有性。

明辨正误1.细胞膜难以杜绝所有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进出,说明其控制作用进出的能力是有限的。

()2.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靠于信息分子和受体的识别。

()4.植物细胞与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和果胶。

()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和多糖。

()6.细胞膜中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的糖主要是纤维素。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除细胞膜之外的其他膜结构。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4.双层膜的细胞器项目线粒体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增大膜面积方式功能分布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和中和中相同点①都具有层膜;②都含有少量的和;③都与能量转换有关;5.单层膜的细胞器细胞器名称结构功能分布①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内质网的和;②以及的合成。

七年级数学第3章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第3章知识点

一、分数的定义
1、分数是一种表示进度、比例、分母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分式、比例,用于表示其中一整体中不同部分的大小关系。

2、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其中,分子表示被除的数,分母表示除数,两者的乘积表示被除的数除以除数的结果,称为商。

3、分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四种,即:
(1)分数加减法:分子同被加减的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2)分数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分数除法: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4、分数的加减乘除有有一定的原则:分子在加减乘除时要与分母同步,分母在加减乘除时要保持不变。

二、分数的分类
1、全分数:在1以下的分数叫做全分数,如:3/5,2/7等。

2、真分数:在1以上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如:6/5,8/9等。

3、假分数:大于1的真分数叫做假分数,如:7/5,9/4等。

4、共分数:相同的分子分母的分数叫做共分数,如:2/7,4/14等。

三、分数的应用
1、民众常用分数来表示一定数量的货物或者物品的一部分,如:2/5
表示总共五份中的两份;3/7表示总共七份中的三份。

2、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混合数的比例,如:3/7的混合数表示总量中有三分之七是其一种成分,其余四分之三是另一种成分。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知识点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知识点2 常见的几种动物分类方式
1. 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 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将动物分为两大类: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其中,鸟类
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3. 依据生殖方式将动物分为两大类:卵生和胎生。

第二节生物的鉴别
知识点1 鉴别生物
1. 生物分类检索表
(1)生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编制而成的。

(2)生物分类检索表的作用:①鉴别生物;②了解不同生物的分类地位;③判断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2. 利用生物分类检索表鉴别生物的方法
(1)详细观察或解剖生物标本,了解生物的各种特征。

(2)按照生物检索表逐项查对。

(3)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往下查找,直到确定该生物的“种”。

3.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知识点2 对生物进行鉴别的意义
1.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地的生物资源,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策略。

2. 在农林业生产、食品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1知识梳理

人教版-数学-5上-分类讲学案-第3章-小数除法-01知识梳理

5上-第3章-小数除法-01-基础知识梳理知识框架一、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直接除。

2、被除数补“0”继续除。

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方法:除数变为整数再除。

2、类型:①除数小数位数等于被除数小位位数,同时变为整数。

②除数小数位数多于被除数小位位数:被除数末尾要加0。

③除数小数位数少于被除数小位位数:被除数还是小数。

3、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4、不计算,比较除法算式的大小。

三、商的近似数。

1、商的位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2、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3、解决问题时,常用“进一法”或“去尾法”保留近似数。

四、循环小数1、有限小数2、无限小数①无限循环小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五、小数除法简便计算1、分解因数。

2、商不变性质.3、除法的性质.4‘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分配律。

5、添括号和去括号法则6、乘除抵消。

六、归一归总应用题【内容概述】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外两个因数的运算。

2、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典型例题1-1: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2.4÷4 = 5.6 21.45÷15 =1.43验算:【练习1-1】52.78÷26= 3.81÷7≈【练习1-2】72分=()时 3.05千克=()千克()克31.7平方分米=()平方米 3千米50米=( )千米2时45分=()时 3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内容概述】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先把除数化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典型问题2-1:将除数化成整数,应用的是商不变性质】例: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①3.24÷24=解:被除数缩小1100,商也缩小1100要,即商要÷100,所以,3.24÷24=0.135②3.24÷0.24=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得到324÷24 所以,3.24÷0.24=13.5③3.24÷2.4=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得到324÷240,除数扩大10倍,商缩小110,所以,3.24÷2.4=1.35④0.324÷2.4=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得到324÷2400,除数扩大100倍,商缩小1100,所以,0.324÷2.4=0.135【练习2-1】1、一个除法算式,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