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借、阅一体化模式下出现的负面现象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藏、借、阅一体化模式下出现的负面现象及对策
摘要该文从我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模式下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揭示了新的开放模式下出现的问题,以及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藏、借、阅一体化模式、现象、问题、对策
我馆于2005年完成了对旧馆的扩建工作,将社科一、二和自科阅览室扩建为借阅室,改变了以往的传统阅览模式,实现了由藏、阅模式向藏、借、阅一体化模式的转化,实行了一种全新的开架借阅服务模式,在新的模式下,书库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开架,读者不需凭任何证件直接入库找书像逛超市一样随心所欲地选择所需的文献,可以在自习区阅览,也可以将文献外借,读者与文献之间再也没有任何人为的障碍,实现了零距离接触,阅览环境更加自由,宽松,文献的利用率大大地提高了,流通的速度加快了,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但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通过一些负面现象渐渐地凸现出来,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笔者在两年多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主要有以下现象:
一、错乱架现象。

这是新的开放模式下最严重,最普遍的现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个方面:
1、读者不使用代书板或使用不规范。

扩建前的阅览室的书库是实行半开架模式,自习区和书库是隔开的,当读者要进库前在工作台凭读者证换取代书板人库找书,有人数和时间限制,这种方式能保证每位读者入库前都拿代书板。

新的开放模式下,书库全天开放,没有人数限制,读者不需凭任何证件就可直接入室找书。

有很多读者不拿代书板,有的拿了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用,有的用了以后不放回原处,能规范地使用代书板的少之又少。

工作人员经常在书库里找出大把的找书板。

2、读者夹藏书。

有的读者出于某种自私心理,将所需的藏书藏到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地方,如冷门书架或者书排后侧或书架最高一层,以便下次使用,这种现象造成别的读者要找些书时找不着。

当藏书者本人都忘记时,此书就成了死书,使原本复本量就少的图书更加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了。

3、没有设置导航平面图、架标设置不醒目。

由于各个借阅室没有设置图书分类布局平面图,很多读者进入书库后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一样茫然不知所措,根本就不知道本室有些什么类目的图书,哪类书在什么位置,再加上架标设置的字体太小,位置太高,给他们阅毕归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得一部分读者在时间仓促或者没有耐心的情况下乱放置图书,也造成了一部分乱架现象。

二图书的污损、毁坏现象
有的读者在阅读图书时,把图书馆的书当成自己的书,在书上做些记号,如划线,题词,画画,在习题上做题等等,还有的读者在阅读时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图片,不想摘抄或复印,就采取开天窗或者撕页的办法。

三书的自然破损现象
书在流通过程中经手的人太多,难免会发生自然磨损,如有的书散架,封面脱落,缺页,书脊破裂,书标不清楚’脱落等等,给读者查找文献及工作人员上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四偷窃书刊现象
有个别读者怀着侥幸的心理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将书带出室外,还有的读者隐蔽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将磁条取出后将图书堂而皇之地带出室外,这种现象让人防不胜防。

五、读者在自习区阅览后将图书丢弃在自习桌上的现象
本室设置了中转书架,用来放置读者还回准备上架的书和读者归位困难时放
置。

有的读者常常一次在书架在取出很多本书在自习区阅览,走的时候偷懒放在桌上一走了之,甚至连中转书架都不愿意放,想反正有工作人员来收拾,笔者每个工作日快要结束时经常在桌面上清理出大量的图书。

对于每个读者来说,将图书放到书架上只是举手之劳,如果不行举手之劳,就会导致读者找不到书,特别是一些复本量小的书。

六书架趋于饱和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两种原因造成:1、藏书剔旧不及时,造成的呆滞书占用库位现象,由于有些图书年代久远,内容陈旧,落后于时代,没有多少阅读价值,借阅率极低,长期搁置在书架上,占用,大量的架位,使有限的书架没有得到好的利用,既干扰了读者找书,也增加了工作人员上架,整架工作量。

2、由于书架预留位置不够使得进书后造成书架拥挤现象,特别是对于进书量多,复本量大的图书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笔者工作的社科一借阅室的B类图书。

七藏书、照明设备设置不合理,陈旧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三个方面:有的书架设置过于密集,间距不足一米,当借阅高峰期时容易造成过道阻塞现象,给读者找书及工作人员上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照明设备安装不合理。

由于本馆安装的是嵌入式日光灯,灯与书架之间的距离太远,加上有的日光灯正好安装书架正上方,过高的书架顶板挡住了光线,使过道昏暗,光照不充足,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使工作人员视力急剧下降,也使读者找书费力。

书架过高,当读者找最上层图书时很费力,使老年读者找书困难,容易发生摔跤事故,也给工作人员上架、整架与巡架带来了不便。

书架太宽。

大部分的书立还是老式的,使一些面积大,页数少的薄书不易立起,经常发生东倒西歪的现象。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

必须从以下方面人手:
1、加强读者的入馆教育工作。

虽然我馆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但收效甚微。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以下问题特别突出:很多读者根本就不知道图书是按索书号排架,经常把条码号当成索书号找书,结果可想而知,有的读者不知道图书的排架规律,在书库里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

有的读者找书时不使用代书板,当工作人员提醒时一幅不以为然的态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读者在进行入馆教育时没有认真听课,左耳进右耳出,或者有的读者因有事请假没去上课,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工作。

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对读者遵守
规章制度的教育,使用查询机对所需文献查询的教育藏书体系与结构与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教育等等。

在培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有考核过关的读者才能发给读者证,从而既保证入馆教育的数量,也保证入馆教育的质量。

2、做好文献的导航工作。

在每个借阅室入口处醒目的地方设置图书分类布局平面图,注明每个室内图书的基本大类列表,还可将每个书架编号,将每类书具体位于书架上的编号在布局平面图上注明,使读者查找文献更加方便快捷。

架标的字体设置应醒目,不宜设得太高,以免读者查找起来费力。

架标分类号设置应简单明了,不过细,以防局部倒架后造成架标与图书不符现象。

最多按三级类目设置,既设置到字母后第二位,通过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读者查找文献就能一目了然,减少了找文献的盲目性。

3、做好文献信息的导读工作。

工作人员要对熟悉馆藏文献的结构及布局,当读者咨询时能够提供正确的指导。

还可以在室内设置一块小黑板,注明新进的图书及最近的热门书,让读者了解书库的动态信息。

4、实行彩色书标管理。

我馆于2004年实行了中图法分类排列图书,按照中图法,共分为二十二大类。

书标都使用清一色的蓝色书标。

如果将书标分为二十二种不同的色彩,起码大类书不会发生乱架现象,便于工作人员分类和整架,加快了图书的流通速度。

5、加强上架、整架、巡架与倒架工作。

工作人员应当将每个工作日归还的书及时上架,在上架的过程中发现错架及时调整。

经常巡架,发现读者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当书架过满时就进行局部倒架工作,定期进行全面倒架工作,倒架时注意每大类书之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间,进书量大的类目更应留出更多的空间。

6、定期进行图书的剔旧工作及经常进行图书的修复上作。

图书馆应定期对一些年代久远,内容陈旧过时,借阅率低及破损严重,经修复后无法流通后的图书进行剔除,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无线电之类的知识更新较快的图书,这项工作必须慎重,应由主管馆长与采访,编目。

流通阅览、系统等部门协商制定剔除方案,经馆长同意后实施。

剔除工作应遵守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点性,科学性,前瞻性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浅表性损伤的图书,如书标脱落或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书标,书页脱落、散架的书应及时送装订室修补。

7、加强读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强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建设。

对读者的违规行为要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读者的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违规行为的后果上教育读者-如不用代书板造成乱架会使读者自己找不到书,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从读者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读者明白遵守规章制度和自己息息相关,这样读者在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8、聘请读者参与管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联系。

图书馆应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可聘用一些热心的读者参与管理,帮助工作人员上架,整架,巡架,督促其他读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借阅习惯,通过读者的参与管理,使读
者体会到工作人员的难处,32作人员也可以多听听读者心声,通过这种方式,使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建立一座心灵之桥,拉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距离,可使工作达到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加强防盗措施。

对防盗设备的性能定期进行测试,防止监测仪失灵或者灵敏度不高造成的图书丢失现象,另外每个室最好配备一台磁条检测仪,防止磁针被读者取出造成的图书丢失现象。

当读者借书出室外复印时,应进行严格的登记工作。

告之读者不要将图书带出馆外复印,一般当天借出的图书当天就要归还,当读者将书还同时要检查书内是否有磁针,可用磁条检测仪检查。

10、加强职工的责任心,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从制度上加强职工的责任心,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整顿,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从思想上应让职工知道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工作。

11、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由于本馆图书馆专业的职工很少,很多职上根本就不熟悉业务,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性不强,工作人员对于读者提出的有些问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培训很有必要。

12、改善藏书及照明设备。

应设置一种借阅室专用的书架,不宜过高,在光照不充足的书架之间安装悬挂式日光灯,加强光线,可设计一种可伸缩式书立。

每当取出一本书时书立能够自动将书夹紧。

实践证明。

实现藏、借、阅一体化模式后,来馆的读者人数大大地增加了,文献的流通速度与利用率也大大地提高了,这种开放模式更利于读者接受,利大于弊,我们应当坚持,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与自身素质,始终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宗旨,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使藏、借、阅一体化模式的功能更加优化,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