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
国内生产总值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孙楠楠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 要: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对经济学课程中《国民收入》部分的核心知识点之一“GDP指标”,进行“三横三纵”的课堂教学设计。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从资源上传到知识学习再到测验拓展,从案例出发到解决问题再到实际应用,全方位各环节“滴入式”渗透课程思政理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滴入式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于高职财经类专业一年级
第二学期,学生在前期学习《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基
础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从宏微观理论方面加深对
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学习。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烈,有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课程选择
利用蓝墨云班课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符
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同时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
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和
课下学习效率。
关于本节知识点“GDP指标”,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知识
点从浅入深逐层递进,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上升到能力目标
最终落脚于素养目标的“三横三纵”的教学设计原则,三横
是指知识学习的逐层递进:概念→特点→应用;三纵是指所
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养。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1 “三横三纵”教学设计过程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预习任务、案例导
入、分析比较、知识竞答、小组竞赛等方式和手段将课程思
政的元素滴入资源、滴入头脑、滴入心灵。
二、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使用是关乎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因素之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以“滴入式”理念将课程
思政元素自然而然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本课程
设计研究的重点。
(一)思政元素的“挖掘”
对于经济学课程来说,尤其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特别适
合用案例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发现经济
现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其中的运行规律、用经济理论分
析当前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运行前景——像经济学家一样思
考,真正拥有经济学思维,是我们学习的能力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我
们将元素挖掘做如下总结:
图2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二)思政元素“滴入”
以本节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思政元素
“滴入”式案例。
案例1:在课程引导阶段援引国家统计局今年三季度
GDP数据,指出GDP作为大家熟悉的经济指标经常用来反映
【项目名称】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以中华优秀商文化培育商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A170097。
【作者简介】 孙楠楠(1983—)
,女,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财务管理。
120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情况。
此时,根据环比同比我国三季度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经济逐步从疫情重创中恢复,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各地出游人数纷纷创下今年新高。
基于这两条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今年整体GDP 变动情况以及直观感受到经济复苏的氛围。
相对比同期国外GDP 数据,可以更直接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政府以人为本,不计成本控制疫情;医护工作者舍身忘记、前赴后继;各省人民团结互助、共渡难关是分不开的。
由此将GDP 的强劲复苏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优势、奉献精神以及众志成城、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相关联,引发学生共鸣。
案例2:界定GDP 是地域概念这一特点。
GDP 统计的是一国一地区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也就是说范围是以地域国界为限。
与之对应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概念: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统计GNP 的时候看国籍看户口,
根据这个界定,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 ,但不计入美国的GDP ,而是计入中国的GDP 。
相反在外国工作的中国公民,他所创造的财富计入中国GNP 但不计入中国GDP 。
通过云班课平台视频资料显示2016年11月,中方建设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以及由华电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巴厘岛燃煤电厂。
根据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报告显示,2016年一带一路七项核心基础设施领域的专案与交易总额超过了4,940亿美元。
其中,中国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些新增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按照地域概念在统计的时候是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 的,而不在我国GDP 统计范围内,但是如果按照国民概念,这部分市场价值当中由我国人民创造和拥有的部分是属于我国GNP 统计范围的,由此可以推断: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我国GDP 的增速会有所放慢,但,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增速毫无疑问将会有所加快。
该案例中借助“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通过与GNP 国民概念的比较将“GDP 是地域概念”这一特点剖析清楚,使学生加深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案例3:GDP 指标的缺陷。
GDO 指标的缺陷之一是没有将经济发展成本和代价体现在指标当中,单纯追求GDP 增速会忽略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因此经济学家提出了“绿色GDP ”的概念。
教学通过将之前的污染情况和现在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作对比,体现了国家和社会这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树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将思政元素自然“滴入”到理论知识学习当中,切合实际、从身边和最新经济动态出发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传统家国观念、团结奋斗和奉献精神以及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的同时,心中留下的还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崇敬、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个人价值的深层次理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深入认知。
三、教学总结反思(一)思政素养要扎实深厚
课程思政能力考验教师的“功力”,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主要包括师德修养和政治站位、思政敏锐度、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关联能力、理论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等方面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客观科学同时避免生搬硬套,通过坚持学习思政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功力”,科学把握专业教学与思政引导的关系,真正做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
(二)教学思路要清晰严谨
在对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打磨重构的过程中,既要顾及思政理念的引导又要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和构建,这就要求教学设计的思路一定要清晰。
以教学目标为引导,知识主线贯穿,辅以思政理念的引导,这个过程要分清主次懂得取舍以提升课堂效率;同时知识框架结构清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要紧密要过渡自然。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充分借助云班课等网络平台,灵活开展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拓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例如利用课外拓展模块关联更多的知识背景,在GDP 这一节教学中,我们将“GDP 竞赛的误区”等知识作为参考资料放在云班课拓展模块中。
既高效利用了各种碎片化时间又能够拓展学习范围、增加学习深度。
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如游戏对抗、案例分析、头脑风暴、随堂检测等,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这个过程要注意教学节奏和进度,分清重点,避免教学手段过度使用喧宾夺主。
课程利用云班课平台共享相关教学资料和背景知识,通过课堂头脑风暴、知识点测试以及调查问卷、三方点评等一系列工具,精准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动态、学习成果;将互联网工具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和巧妙“滴入”,在完成知识点解构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奉献精神以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本次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高校思政课“同向同行”战略路径与效果预期[J].
青年学报,2018(3):52-56.
[2] 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
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1):108-110.
[3] 李静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路径浅析[J].科教导刊,2018(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