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指法“吟”“猱”教学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指法“吟”“猱”教学汇总
吟: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颤音。

左手按在音位处迅速左右移动。

称“寒蝉吟秋”势。

应模仿蝉悲切、颤颤的叫声。

其变体有“长吟”(是一种持久的颤音,应该想象成鸽子每逢下雨时那种叫声“鸣鸠唤雨”)、“细吟”(小颤音,应该让人联想起“喁喁私语”)、“游吟”(摇摆颤音,应该让人联想起“落花流水”的情形)、“定吟”(比较特别,手指的震动幅度非常小,以至于几乎感觉不到)。

猱(音为nao,但读rou):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渐慢颤音。

是比“吟”幅度更大、加强的颤音。

称“号猿升木”势。

丁承运老师解读吟猱
戴晓莲古琴教学视频“绰、注、吟、猱”
李祥霆古琴教学视频“猱、綽”
张子盛老师讲解吟猱方法
龚一老师教学视频“吟猱”
附常用琴谱和近年来的论著中有关吟猱的解说:
《琴学备要》
左大、中、名指吟势——寒蝉吟秋势
肘微舒、臂平伸、腕稍向左侧,掌随腕势而后低前昂。

用大指吟,则略屈其中、末二节,以右侧末节甲根半甲、肉处按吟。

或末节近挺骨处按吟,虎口半开。

食、中二指并连微弯,使中稍高于食,指尖参差,名指伸直,略高于中指,指缝微开,禁指如前。

如中、名指用吟,则各如其按弦之势。

其转动运用,都在各指按处控制虚实恰当,臂松腕软,以助掌指闪动之力。

太古遗音手势图,左大、中、名指吟势,名为“寒蝉吟秋势”。

原词曰:“翼而鸣者,惟蝉知时;秋高气肃,长吟愈悲;审夫声而取喻,当即意以求之。


左大指猱势“号猿升木势”
肘微张、臂平伸,腕略侧左掌亦随侧而后低前昂。

大指伸直中、
末二节,以末节右侧甲根半甲半肉处,或末节挺骨处按弦而猱,虎口半开,其转动运用全在臂、腕松软,以助中、末二屈伸圆活之力。

这样则一指可管两弦。

食、中二指靠拢微弯,中指略高于食指,指尖参差。

中、名指指缝稍开,名指略高于中指。

禁指如前,切忌大指与食指捏作圈形,俗恶难看。

若用中、名二指猱弦,手指的结构,各如其按弦之势。

其转动运用亦在臂、腕松软,以助中、名二指中、末两节,坚劲圆活之力,太古遗音手势图,左大指猱弦的手势,名为“号猿升木势”。

原词曰:“瞻彼号猿兮,升于乔木;欲上不上兮,其势逐逐;重按指于分寸兮,欲去来之神速。


《五知斋琴谱》
吟:吟者,按弦以取音,在指所按之位,往来动摇,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四五余转,仍用定吟方收本位而止。

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理,以圆活完满为度。

吟之缓急,俱要圆满,若吟哦然,致有音韵耳。

猱:指于按处,往来摇动,约过本位五六分,大于吟而多急烈。

音取阔大苍老,兼求古淡,有如猿猱升木,音取恰好,圆满为度。

……又曰:轻清小者为吟,重大带急者为猱;吟取韵致,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春草堂琴谱》
吟:所按之位,往来摇动。

猱: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

《琴学入门》
吟:吟者,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收归本位定吟而止。

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

凡吟之缓急长短,俱不外圆满一诀,若吟哦然,方有音韵。

猱: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

取音大于吟者,苍老浑厚,亦以恰好圆满为法。

大抵小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琴粹》——黄勉之用“吟”
吟:五转,如以某徽某分作直线为本位,得音后自本位绰上一二
分,随注下过本位一二分,再上过本位一二分,复下过本位一二分,即还上本位而止。

上下俱以腕力行之。

审其音,则先一声微停,次二声相连,又次二声略停顿,凡五声。

四转,如前法,得音后即下,随上随下,复上至本位而止。

审其音,则先二声相连,次二声略停顿,凡四声。

或五或四,审其节奏而用之。

旧谱所谓四五余转,以圆满为度者也。

猱:定为三转,得音后自本位注下二三分,急上至本位,再如法上下两次而止。

运指纯用腕劲,如物有伸缩力,随伸随缩。

审其音,则三声缓急相等,连而不断为佳。

大致吟略急,猱略缓。

《琴镜补》
吟:有五吟四吟两种。

五吟者,从本位退下二分,复上至本位,又作两退复。

若唱弦,则略去首一退字,唱为复退复退复。

论板,则第一复字一板,第二退字一板。

四吟者,即如前法,唱为退复退复。

论板,则第二退字一板。

猱:得音后,就本位进二分,复本位,再作两遍,为三进复,皆以复为猱。

凡猱必在本位之上,吟在本位之下。

《琴粹》以猱在本位下,吟在本位上下,实传习之误。

……欲扬以连下声,则用猱,欲抑以连下声,则用吟。

《梅庵琴谱》
吟:得音后,将指急急摇动约三四转,犹吟哦之余韵,上下不出四五分。

虽动摇不离其位,要至匀至实,不可轻摇漫动。

然必松活,得灵动之机为妙。

猱:得音后,稍偏下复摇动约一二转。

如猱之悲啼,较吟稍大而缓。

沈草农等《古琴初阶》
吟: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然后仍回到得音的位上。

上下动作的范围不得超过二分。

指法取势要圆。

猱: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仍回到得音的位上。

动作范围稍大,但不得超过三分。

指法取势要方,或直上直下。

许光毅《怎样弹古琴》
吟: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归本位定吟。

以圆湛饱满,仿佛吟哦,方有音韵。

猱: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

以苍老浑厚圆满为妙。

龚一《古琴演奏法》
吟: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左右作小幅度快速摆动。

传统“吟”法中,也有得声后,在音位的右侧或左侧作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

猱: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两侧作较大幅度的摆动。

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
吟:得音后,在指所按之位往来移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而后小,约四五转,仍于本位用定吟而止,要以圆满为度。

猱:指于按处轻下重上,过本位五六分,重大带急,须避指甲声,然后动荡有情。

丁承运《论吟猱》
吟:左指于按弹得声后,带音在本位上摇摆三四分许,动荡有声,须实上虚下,约四五转,先大后小,仍归本位为止。

取音圆活生动。

猱:左指摇摆幅度约五六分许,较大于吟,须虚上实下,约四五转,运指如折矩,取音苍老浑厚。

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转动三四次,最后收音于本位。

除本位音外,其余渐次转动之音因右手已无弹奏,故此余音已是虚音。

…这些余音是应当只取其意而非以实音出之的。

猱:得音后,于本位音之左或右往来移动数转,幅度先大后小,最后仍归本位收音。

无论在本位音之左或右,用猱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指法动作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指法动作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之上,指法虚实相间,
动荡有请。

176种古琴减字谱常用指法图览
漫谈能斫琴的医圣张仲景
新学古琴曲要注意些什么?
诗、画、琴音里看《平沙落雁》的殊途同归龚一古琴教学合集(指法+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