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夏国彪;黄彩云
【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
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
(n=50).常规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或异甘草酸镁治疗,实验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期刊名称】《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7(006)004
【总页数】2页(P364-365)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
【作者】夏国彪;黄彩云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江西安义 330500;江西省安义县中医院,江西安义 330500
【正文语种】中文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是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是小分子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由半胱氨酸、谷氨酸、
甘氨酸构成,具有促肝脏合成、促进肝脏酶活性、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在临床肝病治疗中应用广泛[1]。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对其中50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患
者均存在食欲减退、疲乏、肝肿大、肝异常等表现。
其中包括女42例、男58例;年龄范围22岁-70岁,平均(43.4±12.4)岁。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n=50)和常规组(n=50),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具
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实验组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600)治疗,在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8 g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28 d。
常规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昆明积大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53)或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92)治疗,在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50 mg甘草酸二铵静脉滴注,或在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00 mg
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28 d。
1.3 观察指标统计并对比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水平及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Mean±SD)组别 n 总胆红质(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IU/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
前治疗后实验组 50 169.8±11.3 62.6±14.2 258.5±65.7 73.6±15.6 167.7±57.7 61.5±12.6常规组50 170.3±11.5 76.5±15.4 259.9±65.3 85.4±15.2
167.4±58.2 71.9±12.2 t 0.559 8.862 0.657 6.467 0.546 7.345 P 0.289 0.000 0.267 0.000 0.276 0.00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25例显效、22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4.0%;常规组19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80.0%。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变化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
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采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并依据具体病情开展适当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需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酒及其他不利肝脏因素[2]。
还原性
谷胱甘肽在机体各器官中分布广泛,在维持细胞生物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药物能够将多种酶激活,进而加快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并对细胞代谢过程产生影响[3]。
同时它可与体内自由基结合,进而加速自由基排泄,能够使治疗中不良反应
得到缓解。
通过转丙氨基及甲基反应,还原性谷胱甘肽可保护肝脏合成、解毒等。
本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
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波. 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 2016, 40(1)∶ 7-8.
[2] 陈忠辉.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6, 11(22)∶ 135-136.
[3] 朱孝雷. 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J]. 实用医药杂志, 2017, 24(12)∶ 1435-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