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阐释典型意象的特点及内涵;(重点)
•思维发展:学会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梳理解题方法及应试技巧;(重点)
•文化理解:了解意象运用与古文人情结的联系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难点)•审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感受、品赏诗词的情韵、主旨,提高审美情趣。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共同欣赏了歌曲《菊花台》,我本人一直很喜欢方文山的词,浓郁的中国风,韵味可与古典婉约词媲美,就像这首《菊花台》,配上周杰伦的音乐,听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带给我们这种感受的不仅是乐曲,还有歌词的内容:残菊、落花、北风、人影等景物组合在一起,透出了无尽的悲凉,这些景物放入诗词中有它们专属的名字,叫作意象。

二、紧扣学科素养明确学习目标
教者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明确。

教者强调重点,难点。

三、温故知新
(学生回顾,教者补充)
长期的创作实践,各种景、物有了固定的含义特征和感情寄托,这就形成了意象。

意象,就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在历代诗人笔下,无论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正是由于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的渗入,各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愫、理念、遭际、感慨,诗歌才会形成情景交融,“意”“象”合一的艺术图景。

教者设疑:作者选择的意象必然与他的主观情感有内在的联系。

同学们能够列举一些熟知的意象,并说明它的内涵吗?
(学生根据预习,各抒己见,教者适时点评)
(教者出示预设,予以补充)
常见典型意象及内涵:
柳——春天、离别猿——凄凉悲伤
长亭—离愁别绪月亮—思乡、离愁
鸿雁—书信、思归梧桐—凄凉哀伤
捣衣(砧声)—思乡、怀人杜鹃——悲苦、思归、忠贞、爱国
羌笛———思乡、边塞松竹梅——坚贞、高洁
(教者可就学生没有预习到的一例,适当扩展讲授)
四、习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①旅舍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③,青枫④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问题: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齐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教者点拨纠正)
[参考解析] 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寒衣等意象。

景象萧瑟冷清。

这些意象的作用一是交代时令,暗示时间流逝;二是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思乡心情。

五、方法指导
(教者可根据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及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实践检验高考现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学生齐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同桌间交流,运用解题方法,整理答案)
[参考解析]描绘了一幅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①燕争泥。

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问题: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学生齐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代表汇报答案,组员补充)
(教者巡视,适时点拨)
[参考解析] 乐景衬哀情。

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面对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带渐宽,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抒发了伤感与无奈。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江汉①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思想情感。

(学生齐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自主完成,形成文字答案,代表汇报答案)
(师生共同研讨,合作探究,完善答案)
[参考解析]作者先通过遥远的天际“片云”飘零,深邃的夜空“孤月”高悬,描绘孤寂凄凉的画面,流露出孤独寂寞、苦无知音的烦闷;接下来辉煌的“落日”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秋风”催人振奋,营造了雄壮、开阔的意境,又体现了作者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七、总结全课精彩结语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歌创作讲究储蓄,要传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希望今天的学习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再为解读诗词犯愁,让我们能够真正地爱上诗词,爱上它的美!
八、作业延伸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归纳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归纳其内涵,形成表格上交。

九、板书设计
诗意的栖居
①精准概括意象
意象==物象情感②关注意象色彩注意事项
③注意情感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