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中国染织艺术的梦之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 0 4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民 族 文 艺
蓝印花布
中国染织 艺术的梦之 蓝
李 媛 李 纶
( 昆明理 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 学院 ,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摘 要: 蓝印花布是 中华 民族 艺术瑰宝 中的一朵美丽奇葩, 也是江南水 乡文化的典型代表 。本文从蓝 印花布 的起 源、
古老而又神秘 的中华 民族孕 育了无数 的传 世瑰 宝 ,蓝印
花布 即在此列。江南水 乡的蓝印花布是我 国历史最悠久的印 花织物之一。简单 、 原始的蓝 白两色 , 纱线织成 , 草浆染就 , 没 有华 丽的渲染 , 只以 自身的幽幽兰香 , 轻轻 地飘洒 , 徐缓 而幽 远。 她从远古走来 , 却创造出 了一个淳朴 自然 、 千变万化 、 绚丽 多姿的艺术世 界。蓝色 和白色 的碰撞 , 交织 出灿烂的文 明, 饱 含着劳动人民最虔诚美好 的祈愿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她 以一 种深隽 、 优雅 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 后世人们 亲切的称 之为“ 穿在身上的青花瓷” 。
草掉 人石灰缸 内一夜之间把一缸石灰水染成清蓝色 。于是 葛 洪将头 巾在缸 内染色 , 晒干之后 发现 头巾青里 泛蓝 , 上面还散 中华 民族 的艺术瑰宝 。
三、 纹 样
蓝 印花布为单色 印染 , 分为蓝底 白花 和白底蓝 花两大类 , 它具有染而不褪 、 耐洗 耐晒 、 纹形越 洗越 明的特点 。它 的纹样

起 源
“ 药斑布 ” 、 “ 石灰浇花布 ” 或“ 蓝拷花布 ” , 是我 国传统 民间工艺
中的一朵美丽奇葩 , 也是中国染织史和民俗制作时 以油 蓝印花布源 于秦汉 ,兴盛 于商业发达 的唐宋时 期。古 称 独特 风格。 纸刻成 花版 蒙在 白布 上 , 然后又石灰 、 豆粉和水调成 防染浆 知 印, 晾干后浸入蓝靛缸 内染色 , 取出后晾干 , 刮去粉浆 , 漂洗后
它以质朴 的色 彩 , 古拙 的纹样 , 素 雅的风韵 、 清新 明快的魅力
即成 。 蓝印花布每幅长 1 0 余米、 宽l 米左右 , 对折挂在 高高的
随风飘荡 , 人们在 中间游走 , 手抚新鲜 的花样 , 嗅到的 享誉海 内外 , 因其 布以靛 蓝印染 而成 , 故称蓝 印花布 。关 于它 木架上 , 的来历 ,民间还有一段美丽 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 叫葛洪 的农 是淡淡 的豆浆样 的清香 。蓝印花布从织物原料到染料都采用
夫, 为 了给其妻子的白色包头 巾增添一点色彩 而费尽心思 。 一 天然绿色植物 ,不含现代化学 物质 ,可称得上是生态环保行 传递着劳动人 民智 慧的结晶 , 是 天傍 晚葛洪采 了一株碧 青透蓝 的小 草放在一个石 灰缸沿 上 , 业 。它承载着千年人类文 明 , 准备第二天再多采几株一起捣成汁液给头 巾染色 。没想 到小
制作工艺、 纹样、 用途 四个方 面加 以分析 , 旨在让人们重新正视这一 古老 的染织文化 , 为我 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 带
来 一 些 参考 和反 思 。 关键词 : 蓝印花布; 起源 ; 制作 工 艺 ; 纹样 ; 用途
中图分类号 : J 5 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2 — 0 1 4 7 — 0 2 蓝等。青从蓝草 中提炼 出来 , 但颜 色比蓝草更深 。在蓝印花布 出现的秦汉 年间 ,当时造纸术还未发 明,棉花种植也 尚未引 进, 因此人们 只能在木板上 两面阴刻 成花纹 , 然后把 麻丝织物 夹杂两块花版之间进 行草木染色 。用这种方法生产 的印花布
江南 水乡风韵十分鲜 明 , 图案色彩深沉 沾上石灰 的地方染不上颜色 。看到这神奇的一幕葛洪恍然大 百姓喜 闻乐见的题材 ,
刮掉石灰 , 就可以制作 出带有花纹图案的蓝布 。 后来葛洪开起 了染坊 , 并带出了许多徒弟 , 成为了民间染坊师父们崇拜 的蓝
印花布的祖师爷。 几千年的岁月 , 蓝印花布这 门古老 的染织艺 术流传至今 , 留下 了丰富的“ 蓝 印花布文化” 。

成为“ 夹缬” , 这就是今 日蓝印花布之雏形 。 随着蔡伦发明造纸 术, 公元七世纪棉花种植从 印度传人 , 十 世纪松江人 黄道婆
从海南把棉纺技 术传 授给江南织农 ,因而 民间蓝 印花布花版
制作技术有 了长足进 步 ,老百姓对棉质蓝 印花布 的使用 也得
到了广泛普及 。 手工蓝 印花 布在 明清时期真正形成 了 自己的生产工 艺和
二、 制 作 工 艺 . 中国人最早的服装是离不开蓝色的 ,所 以利用蓝草染色 的技艺可追溯到春秋 战国时期 。 战国后期的大思想 家苟子 , 目 睹绿色“ 蓝草” 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 出由黄变绿 、 由绿变蓝 、 再 变青 的过 程, 发出“ 青,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的感叹 , 成 为形容 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 青 出于蓝而胜 于蓝 ” 。这同时也是
案都来 自于民间 , 从戏剧人 物场景 、 各类吉 祥符号 、 现 实生活
描绘乃至重大历史政治事件都被用来表 现在 了夹缬图案这一 块块方方正正的空间上 ,寄托 了百姓对美满 生活的向往和朴 素 的审美情趣。图案 中的每个细节都表达着生活的场景, / J 、 鸟 嘴里衔 着的一朵花 , 吐蕊的梅 兰竹菊 , 栖息 在牡 丹丛 中的凤 ,
布着一些似画 的小 白点 ,葛洪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小 白点其实 是粘在头 巾上的石灰 , 石灰被搓掉后 白点依 旧存在 , 原来布上
悟, 寻思 着用 石灰在布上 印制花纹 , 再 放到草 汁里 浸染 , 然后
生动 活泼 、 独具 匠心 , 大多都取材 于 民间传 说或故事 , 都是老
明快 、 朴 实典 雅 、 具 有 浓 厚 的 乡 土 味 。 蓝 印 花 布 丰 富 多 彩 的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