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063d17960590c69ec376d3.png)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
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三、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五、教学过程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
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冒泡排序》 学历案
![《冒泡排序》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18d57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5.png)
《冒泡排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比较冒泡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步骤和逻辑。
(2)能够通过代码实现冒泡排序。
2、难点(1)理解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2)优化冒泡排序算法以提高其性能。
三、知识准备1、了解数组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熟悉一种编程语言,如 Python、C++等。
四、学习过程1、概念引入想象一下,我们有一排无序的数字,就像一群没有排队的小朋友。
现在我们要让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冒泡排序就是一种帮助我们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
2、原理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就把它们交换位置。
就像水中的气泡,较小的数字会逐渐“浮”到数组的顶端。
例如,有一组数字 5, 3, 8, 4, 2 。
第一轮比较:先比较 5 和 3,因为 5 大于 3,所以交换位置,得到 3, 5, 8, 4, 2 。
接着比较 5 和 8 ,位置不变,再比较 8 和 4 ,交换位置得到3, 5, 4, 8, 2 ,最后比较 8 和 2 ,交换位置得到 3, 5, 4, 2, 8 。
这一轮结束后,最大的数字 8 就“浮”到了最后。
第二轮比较:重复上述过程,得到 3, 4, 2, 5, 8 。
第三轮比较:得到 3, 2, 4, 5, 8 。
第四轮比较:得到 2, 3, 4, 5, 8 ,排序完成。
3、代码实现以下是用 Python 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 i 1):if arrj > arrj + 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bubble_sort(arr)print("排序后的数组:", arr)```4、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²) 。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dbb2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a.png)
print(is_sorted(unsorted_array)) # 应输出 False
```
答案:True, False
例题5:给定一个整数数组,编写一个冒泡排序的变种,使得数组中的所有偶数都排在所有奇数之前,但不需要对偶数或奇数内部进行排序。
```
for i from 0 to n-1
for j from 0 to n-i-1
if array[j] > array[j+1]
swap(array[j], array[j+1])
```
- 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解答:这个冒泡排序代码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外层循环运行n次,内层循环平均运行n/2次,所以总的运行次数约为n*(n/2),即O(n^2)。
例题3:给定一个整数数组[5, 1, 4, 2, 8],请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并输出每轮排序的结果。
解答: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 遍历序列: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 交换元素:如果相邻的两个元素顺序错误,即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 标记有序:如果一轮比较中没有发生任何交换,说明序列已经有序,将布尔变量设为true。
- 结束条件:当布尔变量为true时,排序结束。
3. 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 伪代码: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排序的例子,如排队、整理物品等,并提问:“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排序的?”
冒泡排序法教案
![冒泡排序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8ad7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2.png)
冒泡排序法教案第一篇:冒泡排序法教案数据结构——冒泡排序(第19讲,第9章)一、复习回顾什么是排序:排序是把一个无序的数据元素序列整理成有规律的按排序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排列的有序序列的过程。
/************************************************(已经学过的排序方法有: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插入排序:顺序的把待排序序列中的各个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的适当位置。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排序),不断把待排序的记录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组内的记录进行排序,在分组时,始终保持当前组内的记录个数超过前面分组排序时组内的记录个数。
)************************************************/二、第一小节(目标:理解掌握冒泡思想)1、给出冒泡排序的定义(25分钟)将待排序序列中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R1.key与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R2.key作比较,如果R1.key>R2.key,则交换记录R1和R2在序列中的位置,否则不交换;然后继续对当前序列中的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作同样的处理,依此类推,知道序列中倒数第二个记录和最后一个记录处理完为止,我们称这样的过程为一次冒泡排序。
2、请学生上台做排序练习(15分钟做题+10分钟讲解)(巩固排序思想的掌握)第一题: 38 5 19 26 49 97 1 66 第一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49 1 66 [97] 第二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1 49 [66 97] 第三次排序结果:5 19 26 1 38 [49 66 97] 第四次排序结果:5 19 1 26 [38 49 66 97] 第五次排序结果:5 1 19 [26 38 49 66 97] 第六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 第七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 最后结果序列: 1 5 19 26 38 49 66 97第二题: 8 7 6 5 4 3 2 1数据结构——冒泡排序(第19讲,第9章)答第一次排序: 7 6 5 4 3 2 1 [8] 第二次排序: 6 5 4 3 2 1 [7 8] 第三次排序: 5 4 3 2 1 [6 7 8] 第四次排序: 4 3 2 1 [5 6 7 8] 第五次排序: 3 2 1 [4 5 6 7 8] 第六次排序: 2 1 [3 4 5 6 7 8] 第七次排序:1 [2 3 4 5 6 7 8] 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第二题: 1 2 3 4 5 6 7 8 第一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二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三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四次排序:1 2 3 4 [5 6 7 8] 第五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六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七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从练习题中引出:一次冒泡排序的结果:使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排在了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上。
冒泡排序教案
![冒泡排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30b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0.png)
冒泡排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基本思想。
2. 掌握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3. 能够编写并调试简单的冒泡排序程序。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基本思想。
2. 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1. 冒泡排序算法的思维转换。
2.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冒泡排序相关的演示材料。
2. 学生:学习工具(笔、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冒泡排序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2.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出排序算法的重要性。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浮”到数列的顶端(或底端)。
2. 解释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不正确则交换位置,直至整个数列有序。
3.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示例来说明上述概念。
三、算法实现(15分钟)1. 分析冒泡排序的算法流程,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伪代码。
2. 编写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步骤,结合具体示例进行演示。
四、时间复杂度分析(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次(n为待排序元素个数)的比较和交换操作。
2. 计算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通过估算比较和交换操作的次数,得出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3. 解释时间复杂度对算法效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冒泡排序算法的效率。
五、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给出几组无序的数字,要求学生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并手动记录每一轮的比较和交换过程。
2. 提供更加复杂的排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冒泡排序解决。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对于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进行简要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冒泡排序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冒泡法排序教案
![冒泡法排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9b00243323968011c92d7.png)
冒泡法排序教案《冒泡法排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冒泡法排序是处理数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是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最为直观的冒泡排序法,展示了冒泡排序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明确算法的思路,并将思路整理之后能够熟练地转化为程序代码,这当然是教学目的之所在。
二、学情分析: 1、应有知识:数组概念及运用;循环嵌套使用;取数组中的最小值;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2、课前准备:请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对数据进行排序后使用的例子;如考试成绩排名或者运动会成绩排名,模拟排序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组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组处理、表示数据. 2)掌握冒泡法排序的原理. 3)掌握冒泡法排序程序的实现和优化. 4)学会用冒泡法对数据进行排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实践、讲解、探究、归纳,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并一环扣一环,层层分析,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步步深入,找出算法规律,使冒泡法排序这个较为复杂抽象的算法变得浅显易懂 2)通过在实际的问题中分析冒泡法排序结构,从程序设计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冒泡排序原理及程序实现。
2)教学难点:①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②算法及程序的优化。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3分钟) 1、一维数组定义及赋值2、三个数的排序(从小到大) (二)创设情景、导入(6分钟) 探讨:上星期运动会结束后,各个运动员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何排序得出一、二、三名。
学生:可以通过Excel排序功能,或者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
老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如何通过编程的方式来完成排序。
请同学们说说有什幺方法幺? 学生:首先把所有运动员的成绩放在一个数组a(1ton)里(n为常量,代表运动员人数),然后a(1)分别和a(2)、a(3)、a(4)……a(n)比较,这样a (1)就能得到最高成绩,同样a(2)分别和a(3)、a(4)……a(n)比较,a(2)里就能得到第二高的成绩,以此类推,就能从大到小排序了。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966a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8.png)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第八章第三节。
本节的内容是数组的排序方法,其中冒泡排序法是本节中比较枯燥的一部分,内容略有难度,但它为以后的排序讲解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本次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二年级学生,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他们具备了初步的编程思想和编程能力,但他们不喜欢进行理论学习。
他们都是00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被称为微一代,搜一代,ipad一代,更习惯通过移动终端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将教学任务由易到难进行划分,引导学生像打游戏一样对教学任务进行逐个击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能读懂冒泡排序的算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冒泡排序进行程序的编写。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冒泡排序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实现冒泡排序的程序编写。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由于本节课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所以我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微信、、蓝墨云班课,视频动画,游戏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法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我创新。
六、教学过程舞蹈中完成排序。
增加人数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好处。
二、析惑1、展示flash动画小游戏,布置任务一:利用冒泡排序法对五人身高进行排序后一共经过了几趟排序?2、教师进行现场总结。
每两个相邻人物进行比较,前一个数据大于后一个就进行交换,否则不交换,5个人比较4趟后排序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分第一150 170 160 120 180小组合作探究,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解说学生利用云班课进行组内和组间评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完成课堂的第一次过程性评价。
{for(j=0,j<=3;j++)if(a[j]>a[j+1]){t=a[j];a[j]=a[j+1];a[j+1] =t;}}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每一步数据交换的程序代码,教师展示同步动画。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cae1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0.png)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2. 掌握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编程技巧;3. 学会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编写C语言冒泡排序程序;2. 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如数组排序;3. 能够对冒泡排序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兴趣;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尝试、善于分析、持续优化的精神;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C语言编程部分,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设计,旨在通过冒泡排序的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编程基础,对C语言有一定了解,但对算法的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编程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核心要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排序算法的概念,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讨论其优缺点;3. 结合C语言,详细讲解冒泡排序程序的编写过程,包括变量定义、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4. 通过案例分析和编程实践,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5. 冒泡排序程序的调试与优化,讲解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的方法;6. 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a. 第一节课:引入排序算法,讲解冒泡排序基本原理,分析算法复杂度;b. 第二节课:C语言冒泡排序程序编写,案例分析;c. 第三节课:编程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冒泡排序程序,并进行调试优化;7. 教材关联内容:a. 《C程序设计》第六章:数组和字符串;b. 《C程序设计》第七章:函数;c. 《C程序设计》第十二章:算法与数据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063d17960590c69ec376d3.png)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
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三、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五、教学过程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
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冒泡排序法教案
![冒泡排序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b7df47c1cfad6195fa793.png)
一、复习回顾什么是排序:排序是把一个无序的数据元素序列整理成有规律的按排序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排列的有序序列的过程。
/************************************************(已经学过的排序方法有: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插入排序:顺序的把待排序序列中的各个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的适当位置。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排序),不断把待排序的记录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组内的记录进行排序,在分组时,始终保持当前组内的记录个数超过前面分组排序时组内的记录个数。
)************************************************/二、第一小节(目标:理解掌握冒泡思想)1、给出冒泡排序的定义(25分钟)将待排序序列中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R1.key与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R2.key作比较,如果R1.key>R2.key,则交换记录R1和R2在序列中的位置,否则不交换;然后继续对当前序列中的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作同样的处理,依此类推,知道序列中倒数第二个记录和最后一个记录处理完为止,我们称这样的过程为一次冒泡排序。
2、请学生上台做排序练习(15分钟做题+10分钟讲解)(巩固排序思想的掌握)第一题: 38 5 19 26 49 97 1 66第一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49 1 66 [97]- 1 -第二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1 49 [66 97]第三次排序结果:5 19 26 1 38 [49 66 97]第四次排序结果:5 19 1 26 [38 49 66 97]第五次排序结果:5 1 19 [26 38 49 66 97]第六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第七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最后结果序列: 1 5 19 26 38 49 66 97第二题: 8 7 6 5 4 3 2 1答第一次排序: 7 6 5 4 3 2 1 [8]第二次排序: 6 5 4 3 2 1 [7 8]第三次排序: 5 4 3 2 1 [6 7 8]第四次排序: 4 3 2 1 [5 6 7 8]第五次排序: 3 2 1 [4 5 6 7 8]第六次排序: 2 1 [3 4 5 6 7 8]第七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第二题: 1 2 3 4 5 6 7 8第一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二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三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四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五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六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第七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从练习题中引出:一次冒泡排序的结果:使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排在了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上。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0ab24249b307e87101f696a5.png)
教案三一、课题:冒泡排序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什么是冒泡排序(2)明白排序中两个指针的作用(I J)(3)掌握数组的概念,数组与元素的关系二、教学重点:理解冒泡排序的定义与概念,使用冒泡排序对数组进行排序。
三、教学难点;排序过程了解冒泡排序的优势与不足四、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时六、教学流程:(1)导入:同学们,排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站队要排序,成绩要排序,打饭要排序等,排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这样一组无序的数字,(用课件展示)按从小到大排序,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2)引入冒泡排序的概念:老师:显然,对于有限的几个数我们一眼就能排出顺序来,实际上,在我们排序时,头脑中已划分出这样几个区域(动画演示),然后从小到大将相应的数放在相应的位置中,就实现了排序。
那么如果要参加排序的数是很多个,我们人脑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的话,那么电脑是如何做的呢?其实对于计算机来说,进行排序,是将一组数据看成一个变量,叫数组变量(动画演示),一个数组变量包含多个元素,每个元素就相当于一个区间,如:最小的数放在第一个空间,第二小的数放在第二个空间..........最大的数话在最后一个空间,这样就实现了排序(3)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
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
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95f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4.png)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摘要:冒泡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排序算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冒泡排序教学课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排序算法。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特点;2.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3. 能够使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冒泡排序的原理和特点;2. 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3.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等形式,简明扼要地讲解冒泡排序的原理、特点和算法过程,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
2. 演示示范:通过编写冒泡排序算法的示例代码,并进行实时演示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3. 课堂练习:设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冒泡排序算法解答,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加深对冒泡排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课堂参与度等,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理解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冒泡排序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编程题,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3. 项目评估: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基于冒泡排序的实际应用项目,并进行展示,评估学生综合运用冒泡排序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冒泡排序算法。
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800f2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8.png)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科教版初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
对教材的两节内容进行重组合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其代码实现,了解冒泡排序的变式,并利用冒泡排序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数组、选择结构、双重循环结构等基本程序概念,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冒泡排序的原理及其代码的实现,了解冒泡排序的不同变式,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算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而本节内容也为之后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基数排序等排序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由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学生学情,冒泡排序安排三课时完成,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内容。
2.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并掌握其基本实现代码。
教学难点:理解双重循环嵌套的运用方式,掌握冒泡排序基本实现代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冒泡排序运算。
二、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本节内容的学习者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许多排序的例子,例如微信步数排行、做操时身高排序等,并对如何对一群杂乱的数值按规则进行排序有了基本的方法。
因此,对于冒泡排序而言,其排序的原理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
在代码编写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数组等基本概念与赋值、选择、循环等基本结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
在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高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更喜欢自己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及实践的时间。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VB编程中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但由于实践操作不多,对与程序的整体编写还存在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理、拆分问题、组合架构的方式,循序渐进。
在冒泡排序的学习中,冒泡排序原理相对较为容易理解,但是程序实现中,双重循环的方式及范围对于学生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着重讲解整体的结构与实现。
冒泡排序 教案
![冒泡排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a143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2.png)
冒泡排序教案教案标题:冒泡排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2. 能够编写冒泡排序的代码。
3.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教学资源:1. 计算机或者编程软件。
2. 纸和笔。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冒泡排序的概念,解释其基本原理: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算法被称为冒泡排序。
示范(10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冒泡排序的过程,例如对以下数字进行排序:[5, 3, 8, 4, 2]。
2. 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包括比较和交换。
3. 强调在每一轮排序中,最大的元素都会“冒泡”到最后。
讲解算法步骤(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具体步骤:a.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位置。
b.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编写代码(20分钟):1. 通过编程软件展示如何用代码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2. 强调代码中的关键步骤和变量,例如循环和条件语句。
3. 指导学生跟随示例编写自己的冒泡排序代码。
实践和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乱序的数字列表,要求他们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将其排序。
2. 检查学生的代码和结果,提供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1. 总结冒泡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和步骤。
2. 强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与其他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拓展:1. 鼓励学生研究其他排序算法,比较它们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2. 提供更复杂的排序问题,如对字符串列表进行排序,让学生尝试解决。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编写的冒泡排序代码的正确性和效率。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跟随。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碰撞。
3.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7a378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3.png)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教育《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算法以与编程思路,下节课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二.学习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数组、循环语句等C语言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思想.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与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能读懂冒泡排序的算法;〔2〕掌握冒泡排序法的基本过程,理解冒泡排序法的C语言程序;2.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2〕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冒泡排序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教学难点:用C语言编写冒泡排序法的程序、冒泡排序的思想.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将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六.教学资源教材、扑克牌、黑板等.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案例:扑克,排序教师:拿出五张不同数字的扑克,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进行排序;〔同学们排序很快,但是当数据多时会很麻烦,效率很低〕思考:如何让计算机进行排序?[导入让计算机排序的方法]跟随教师思路,进入情景思考问题导入学习情景1分钟讲授新课 1.冒泡排序法教师:它的名字非常生动形象,之所以称为冒泡排序因为它的原理与冒泡过程相似.这里的冒泡是一种排序思想,根据它还能衍生出很多种方法,今天学习一中最简单常用的,从前往后的冒泡排序.2.冒泡排序法原理对原始数据,按从前往后的方向进行多次扫描〔每次扫描称为一趟〕,当发现相邻两个数据的次序与排序要求的大小次序不符合时,就将这两个数据进行互换.这样,较小的数据就会逐个向前移动,好像气泡向上浮起一样.[教师板书原理]3.冒泡排序法算法〔1〕首先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数据,将其中较小的数据放到第一个位置,较大的放到第二个位置;〔2〕然后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数据,仍将较大放到后一个位置.依此类推,直到比较第n-1和第n个数据.〔这样,就将待排序序列中的最大的一个放到了第n个数据,这个过程称为第一趟排序〕〔3〕面对前n-1个数据重复〔1〕〔2〕过程〔不用考虑第n个数据,因为它已经是最大的了〕,又将次大的数据放到了第n-1个理解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冒泡排序法3分钟4.5分钟八.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十.板书设计。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法排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d91cd481c758f5f61f674f.png)
构建并完善知识模型
3
总结迁移
1、程序的编写,就是让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经验,让计算机能正确执行,按我们的思维工作。所经,编写程序,我们要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把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
2、如果大队人马用冒泡排序,可以同时进行,节省时间。但电脑则不行,它只会一步一步执行,但它运行速度较快。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排序的概念。
2、了解常用排序的方法
3、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
4、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会冒泡法排序的基本过程。
2、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利用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增强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
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
体会冒泡排序的原理及程序的设计方法
巩固今天的学习知识
2
学生会用选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复习上课节的内定。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用到冒泡排序
3
把以上数字排成一个链,重复进行排序看看。可能大家无形之中已用到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甚至有些人会用到冒泡排序?
摆上手中的扑克牌进行排序。
冒泡速度最慢,但可以原地进行……
区别: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4
若把数字比做人,一个数字代表很多人,共达到上百人或上千人,出示奥运会的图片:
假如我们全级的学生做拉拉队,如果你是导演或教练,如何才能让如些之多的人按身高排序?此时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已无能为力,但冒泡可行。这也是冒泡的优点之处
感受冒泡排序之威力,把程序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和VB程序的热情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b6f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d.png)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引言: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Python实现方式,并提供一个示例代码和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算法。
一、冒泡排序原理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列的一端。
具体流程如下:1. 从数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其与下一个元素的大小。
2. 若第一个元素大于(或小于)第二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向后比较,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 针对剩下的未排序部分,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列排序完毕。
二、Python实现冒泡排序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1):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 测试代码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bubble_sort(arr)print("排序结果:")for i in range(len(arr)):print(arr[i], end=" ")```运行以上代码,将输出排序结果:11 12 22 25 34 64 90,表示数组已按升序排列。
三、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表示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在最坏情况下,即待排序数列为逆序时,需要进行n*(n-1)/2次比较和交换操作。
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
四、练习题1. 编写一个Python函数,实现对一个整数列表进行降序冒泡排序。
2. 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以下列表进行排序:[36, 29, 42, 12, 17, 58, 24],并输出排序结果。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3排序》优质课教案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3排序》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d3857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5.png)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原理。
2、掌握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实现过程。
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在VB源程序中完善程序。
4、能用冒泡排序法解决实际数据排序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将自己的逻辑思维运用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过程中。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以及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为《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四节“对数据进行排序”第一小节内容,学生掌握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和数组的应用,同时,已经学会分析双重循环的的程序结构,前面也已经学了解析法和枚举法两种典型算法,为学习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初次接触排序算法的思路和原理,新课程标准对排序算法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冒泡法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讲解需要尽可能详尽,分析尽可能清晰,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冒泡法排序算法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思路、原理和实现过程。
难点:1、冒泡排序算法过程中,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进行遍历的次数和每次遍历过程中比较的次数和交换的次数,即双重循环中各个循环变量的意义。
2、不同方式的几种冒泡排序的区别和共性,以及提高冒泡排序效益的思路。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创新情景师: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大数据”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
面对大量的数据,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尤为重要。
回顾大家已经学过的excel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统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排序。
比如:考试后,排名需要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运动会跑步,名次需要按照耗时从少到多排序……,那么,数据到底是怎样进行排序的呢?在介绍排序之前,请同学们先玩一个老师制作的小动画!师:下发小动画。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0145e5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a.png)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并熟练使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1.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一轮下来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被“冒泡”到了最后面。
2.冒泡排序的C语言实现:利用循环结构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冒泡排序的应用: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授法: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现方法和心得。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
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
4.实验设备:计算机。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掌握程度。
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时间:安排2课时的时间,第1课时讲解原理和方法,第2课时进行实践和讨论。
3.地点:计算机实验室,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1.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动手实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编程实践机会,如课堂外的编程项目。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d3f5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9.png)
• 总结你们小组的排序规则;
小组演示
请思考: 该组所使用的排序方法能不能成为一种算法?
冒泡排序
什么是冒泡排序?
• 把待排序的几个数据竖直堆放,从最下面的一个数据起, 自下而上比较相邻的两个位置的数据,将数值较小的数据 换到靠上位置(交换),然后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处理完 最后位置的两个数据。(P59)
3
5
28 i
j -1
41
j
一般情况变化过程:
41,5,28,3 41,5,3,28 41,3,5,28 3,41,5,28 3,41,5,28 3,5,41,28 3,5,28,41
在本次冒泡排序中: 交换次数:? 取数次数:?
最糟情况变化过程:
41 41 41 3 3 3 3 28 28 3 41 41 5 5 5 3 28 28 5 41 28 3 5 5 5 28 28 41
j -1
5
j
28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41 25 3 28 43
41 i j -1
j
5
28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41 25 3 28 43
3i j -1
41
j
5
28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41 25 3 28 43
3
41 i
5 j -1
28
j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41 25 3 28 43
3
41 i
5 j -1
28
j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41 25 3 28 43
3
41 i j -1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任务规则
• 4人一个小组; • 每组4张数字卡片和一张标有位置的纸; • 将4张卡片打乱,随机摆放在纸上; • 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排序; • 排序时的两种操作:
– 取数(什么是取数?) – 交换(什么是交换?)
• 总结你们小组的排序规则;
.
4
小组演示
请思考: 该组所使用的排序方法能不能成为一种算法?
• 排序是计算机解决问题常用的算法之一,排序算法方法多 样,本节课只介绍了其中一种——冒泡排序,书上还介绍 了另外一个算法选择排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按照本节所 用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看看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有什么 区别,看看哪一个排序更快?
.
2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
j
.
41 5
28 3
18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3
i
j -1
4
j
.
41 5
28 3
19
一般情况变化过程:
41,5,28,3 41,5,3,28 41,3,5,28 3,41,5,28 3,41,5,28 3,5,41,28 3,5,28,41
在本次冒泡排序中: 交换次数:? 取数次数:?
.
20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i
3 j -1
4
j
.
41 5
28 3
14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i
3 j -1
4
j
.
41 5
28 3
15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i
j -1
3
j
4
.
41 5
28 3
16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i
j -1
3
j
4
.
41 5
28 3
17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2
3
i
j -1
1
i
2
3 j -1
4
j
.
41 5
28 3
9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i
2
j -1
3
j
4
.
41 5
28 3
10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i
2
j -1
3
j
4
.
41 5
28 3
11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i j -1
2
j
3
4
.
41 5
28 3
12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i j -1
2
j
3
4
.
41 5
28 3
13
.
5
冒泡排序
.
6
什么是冒泡排序?
• 把待排序的几个数据竖直堆放,从最下面的一个数据起, 自下而上比较相邻的两个位置的数据,将数值较小的数据 换到靠上位置(交换),然后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处理完 最后位置的两个数据。(P59)
.
7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1
i
2
3 j -1
4
j
.
41 5
28 3
8
冒泡排序(一般情况)
• 按照冒泡排序算法再对5张数字卡片进行排序; • 记录卡片的初始状态及每一次调整后的状态; • 记录取数次数和交换次数;
.
24
小结
• 每天我们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表面上看是计算 机在为人服务,实际上是人们将思维形式化为计算机可以 执行的步骤,再编写成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其中的步骤就 是算法。
最糟情况变化过程:
41 41 41 3 3 3 3 28 28 3 41 41 5 5 5 3 28 28 5 41 28 3 5 5 5 28 28 41
在最糟情况冒泡排序中:
交换次数:?
取数次数:?
.
21
.
22
提问:
• 如果要13张卡片进行冒泡排序,取数多少 次?交换多少次?
.
23
冒泡排序练习
• 大家都玩过扑克牌的游戏,无论玩什么样 扑克牌游戏,拿到牌以后总要做的一件事 情是什么?
.
1
什么是排序?
• 排序:
某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依赖于数据的有序性,将杂乱无 章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排序。
• 排序规则:
递增排序,递减排序; 非递增排序,非递减排序;
.
2
任务
• 有参加一百米决赛的4位运动员的成绩,你 的任务是对这4个成绩进行递增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