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二课丨开篇、提琴模具、选材和音板拼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第一二课丨开篇、提琴模具、选材和音板拼接
(制作第一课前言)
提琴制作艺术
开篇
小提琴的制作与演奏历史是分不开的
小提琴演奏的历史才不过400年左右,算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技法,其历史又是与小提琴制作的历史分不开的,两者都产生于16世纪中期,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发明了小提琴,又是谁使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发展起来,却是众说纷纭。

小提琴的制作工艺及演奏技法都是出自意大利,也许就兴起于克雷蒙那。

在初期的小提琴制作家中影响最大的安德烈·阿玛蒂于1500 年出生于格利蒙那。

克拉迪奥·蒙特维蒂1567年也出生在这个小城镇里,他是最初注意到被称为“所有乐器中的最高贵者”的小提琴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他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当时他可能拉的是阿玛蒂制作的小提琴。

16世纪的小提琴还不是一件独奏乐器,直到1600年小提琴才在英国奠定了以室内乐为主体的地位。

17 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各地纷纷出现有才华的小提琴家,不断产生新的演奏技巧,小提琴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运用新的弓法扩大了形式和感情的表现,从而创造了从歌唱般的慢板到漂亮的华彩乐段等新的表现形式。

克雷蒙那那这时也奠定了制作小提琴为最重要的乐器地位。

至此,
继而出现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瓜内利四大制琴家族。

他们对由70多个部件构成的小提琴的改进与提高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小提琴的制作音色要求方面指明了方向,为后人模仿制作的典范,时到今日制作工艺与音色都无法超越,尽管今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但16世纪的小提琴科学制琴方法仍不逊色。

当今的音色更是无法与前人媲美,所以我们常说:最好的小提琴出自克雷蒙那,最好的琴弓产自巴黎,最好的琴弦最早(1666年前后)是罗马制造的,1793年后搬到德国的奥芬巴赫。

第一课
制琴艺术全纪录
提琴模具
制作提琴使用的粘合工具胶
制作提琴必须使用动物胶粘贴各个部件,动物胶创始于3300年前的古埃及,但直到1690年才在荷兰首次商品化生产。

动物胶是结构极其复杂的天然聚合物,从化学观点来讲是由含有长链蛋白质的有机大分子所组成。

从动物皮、结缔组织和骨骼等物质中提炼而得。

动物胶的级别到1827年才予以标准化,以克强度或凝胶强度作为商品的标准。

以克表示的凝胶强度指的是,用布朗凝胶计测定一个标准尺寸的塞子,把它压入凝胶溶液表面达一定深度时所需要的重量。

最弱的凝胶强度是30克,最强的是500克,其间每级差30克。

制作和修复提琴用的动物胶,用192克强度就可以了,在胶溶液变成凝胶之前,约有一分半钟的工作时间。

胶的粘度或流动性以毫泊表示,即胶溶液恒定在一
定的浓度和温度之下,以已知的常数流过一个孔的粘滞度。

最稀的也就是含水量最多的胶是25毫泊,最稠的胶是200毫泊。

国内的产品名称为食用明胶,在销售食品添加剂或化工原料的商店内可以买到。

拆卸提琴使用的开琴刀工具
修理和修复提琴时经常要打开胶的粘贴面,使用开琴刀能使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不留下任何打开过的痕迹。

开琴刀虽然称之为刀,实际上不能切割任何物件,而且尽量使它不要过于锐利,以免打开缝隙时刀片进人木材内。

可用油漆工用的油灰刮刀改制,根据用途决定它的尺寸大小。

最常用的还是用最小号的油灰刮刀改制的开琴刀,把原来平直的刀口先在砂轮上磨成圆形,然后把刀口磨成单斜面或双斜面,双斜面的有利于插入细窄的缝道,单斜面的可保证缝道一侧的木料保持平整。

使用开琴刀时一定要极度谨慎和注意安全,尤其是拆卸指板时指板常常会突然脱落,开琴刀会措手不及地伤及提琴或人。

提琴拼接缝隙使用的工具
提琴琴板拼接和侧板的裂缝拼接,拼接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清洗或粘合琴板两端或侧板的裂缝时,用拼缝夹拉开或压紧裂缝,
可使修复工作更为方便。

拼缝夹因跨度较小,对琴板中部的裂缝就无能为力。

如果把两个滑块改得像手持台钳那样,成为两条可调节间距的臂,就可增大跨度,臂的前端装上压紧螺丝和活动压脚。

提琴合琴夹具工具
合琴时侧板框与琴板之间有很长的粘贴面,而且要求位置对得准确无误,动物胶的开闭时间常控制在1-1.5分钟之间。

所以没有合适的夹具,工作难以尽善尽美,常用的合琴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合琴夹板另一种是合琴夹。

合琴使用这两种合琴夹具时,主要的还是控制好螺丝的紧扣度,紧扣度小了容易沾不严实,过紧弄容易把侧板夹变形。

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根据提琴侧板材料来分析紧扣的压力。

制作提琴使用的木工锉工具
制作提琴使用的锉,锉的功能部位是由多组大小规格相似的切割刃组成,刃口的排列也有一定规则。

锉的个体大小相差较大,形状也是各种各样。

常用的是平板锉、圆锉、半圆挫、三角锉,如果是什锦锉还有更多的形状。

一般用高碳钢制作锉,它属于宁折不弯的材料。

有些用合金钢制作的锉能够弯曲,可以按照工件弯成需要的形状。

另有在表面复合了金刚石细粒,而且粒度可以有各种规格,虽然其主要用途是对付硬质合金钢的,但是制作琴颈和琴边时,用来锉枫木效率极高。

锉的主要功能不是切削或割断物体,而是把物体表面不平整的微小突出物,经刃口的撕扯而断裂。

经不同粗细规格的锉逐个锉削后,物体的表面就适合于做下一步的抛光工序。

如果想用锉的办法去掉入块材料,那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同样它也不可能把物件表面锉得像抛光后那样的光洁,撕扯的后果必然是毛糙的。

制作提琴使用的刮刀和刮片工具
提琴刮刀和刮片只是个体大小和用材厚薄区别,它们的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

用刀、凿、锉和砂纸加工过后,在木材上都会留下痕迹,必须用刮刀或刮片修整才能使表面光滑如镜,而且提琴枫木的图纹经刮片处理后会更明显。

琴板内面加工到最后,一定要用刮刀刮光后再作其他处理。

提琴在上漆之前需要用水和刮刀,对所有的表面作多次膨胀和刮平整的处理。

制作提琴使用的磨光工具
制作提琴使用的抛光工具对小提琴制作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

它的种类有很多,如砂纸、矿布、布轮等。

砂纸、砂布和磨料的切削刃,虽然可以控制它们的粒度,以及采用不同的基底材料,制成不同的类型和规格,但是砂粒总是呈不规则的形状,在同一颗砂粒上会有多个不同的刃。

控制砂粒的粒度,可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刃的不规则度。

制作提琴使用的锯切工具
提琴是使用云杉和枫木制作而成的,在制作提琴的时候锯切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锯切工具很多,不同的提琴制作工序会使用不同的锯切工具。

如制作提琴音孔时就会使用到镂空锯。

比较常用的还有:木工具、美工锯、锼锯、扩背锯、钢板锯、等一些锯切工具。

手工的锯切工具相对安全一些,但是大型的电锯是非常危险的,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木工,一不下心也会伤害到手指,所以在使用大型锯切工具时一定要倍加小心不能走神。

如何把提琴刀具磨快磨好
作为提琴制作者无论是专业的或业余的,首先必须掌握好提琴刀具磨刀技术,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费砍柴功”。

开始时可能要较多的辅助工具,也可选用各种各样的设备。

详细的工具目录,可为您提供一大堆的磨刀工具,但关键并不是用哪些工具,重要的是您如何完美地使用它们。

要使自己培养出一种感觉,熟练后凭感觉就能知道是否已经磨快了。

因为真正起切割作用的刃口部分既窄又薄,肉眼往往是看不清楚的。

开始时可利用角度引导装置,使磨出的斜面角度和平整度完全一致,找到感觉后就不再需要该装置了。

制作提琴使用的各种铲子
制作提琴使用的各种规格的铲子也是使用率很高的切削工具,制作弧度和厚度、开槽、挖空旋轴盒、雕刻旋首、修复琴板和侧板等,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铲子,铲子与刀的不同处是铲仅一侧有切削斜面。

制作提琴刀具的磨刀工具
制作提琴的工具很多,但是这些工具使用一段时间就需要整理修理。

长时间使用刀具会使刀具变得越来越钝,这样就需要使用磨刀工具磨石,在制作提琴的过程中磨刀是常有的事。

在制作提琴中有这么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把锋利的刀具可以在制作提琴中事半功倍。

选择好磨刀的工具可以节约磨刀的时间也可使刀具锋利无比。

制作提琴使用的电动工具
制作提琴使用的电动工具指的都是小型电动工具,小巧实用、效率高、不损伤木料,对提高工效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有些比较传统的提琴制作者,反对使用某些电动工具剧烈而迅速地去掉多余的木料。

但对如今的提琴制作者来说,小型电动工具已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助手,只是各人的选择和要求不同而已。

第二课
制琴艺术全纪录
提琴选材和音板拼接
关于提琴材料方面的几点认识
木材为提琴发育先天之本,为构成提琴骨骼之基础,工艺为人之匠心再创造;油漆为渗骨注髓提琴精气之丹药。

意大利人视自然为最高法则,不可超越与省略,必须严格遵守一维性的时间顺序。

斯氏(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一生曾不断探索和修改其作品,但无论从长度、弧度或结构上如何改动,然万变不离其选材之地和方式。

他的用材具有同一地域的质的特征。

斯氏选材受益于造船业
斯氏制琴,面板材料要求顺弧曲率先天适度,木质纤维完整,导管内细胞腔顺势排列,抗压强度高(比挖制板强度高一倍),弹性适中。

这样的板材振动自如,薄而不易损。

历史上,威尼斯造船业十分发达,造船所需木材通过河道从北部林区顺流漂运至威尼斯,并在咸水湖中浸贮二、三年后再捞起开料拼制船板。

这种采、运、贮、选、割程序符合制木船工艺要求,也符合当时经济技术发展状况。

(1)利用自然河道漂运林木,既经济又省力。

(2)水可以分解林木中的油脂、木浆、淀粉及胶等物质,降低了内应力的变化量,可防止干燥后变形过大。

(3)林木长期浸泡在咸水中会生出呈绿色的细菌和真菌,菌类可以逐渐分解木质,使木材内涵发生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质量变轻,这
对抑制菌类再生和防腐,以及提高船速和船的寿命都有益处。

斯氏选材和处理受益于造船业。

斯氏时代制琴业在规模上无法与造船业相比,不可能贮运象造船业那样多的木材,然而却在造船业用材基础上派生出专为提琴制作业提供材料的选材阶层。

如何理解琴材是活的木质并能呼吸
(1)体现于采伐前的自然状态是正常新陈代谢的活的植物导管输养,正常循环生长,树叶呼吸。

(2)体现于伐后运输、浸贮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变化,菌类生长过程体观了木质的再生和呼吸。

(3)休现于干燥过程的呼吸,木质湿度大于环境湿度呈呼出状态,木质湿度小于环境湿度时呈吸入状态。

因为没有绝对的平衡条件,所以这种活的呼吸特征始终存在。

成品提琴宜尽可能保持木质向外呼出的态势,因为顺其势而气盛力足,发音饱满协调。

(4)体现于演奏过程中的歌唱性、韵味和弹性,像歌手一样具有呼吸特征和表情。

木材中的微量元素
植物和人一样,先天受环境的影响。

其环境条件不同时,所含元素各异。

斯氏时期,由于木材在咸水湖中浸泡二、三年,含盐量比正常值高10-50倍。

木质在干燥过程中,各种元素附于细胞壁上,且排列有序,使木质导管具有光导纤维的特征,导音极其敏感。

这是环境条件的赐予。

为何选材“今不如昔”?
(1)生态环境改变,林木匮乏。

(2)林木贮运方式巳改变。

(3)选材方式及方法继承下来的只是观察纹理和判断软硬、干燥程度等,而对一些重要的内在方面弃之不顾了。

新选之材虽形似而神异了。

精湛的技艺难以弥补材料内涵的先天不足。

选材理论在逆向考证中形成
研究克雷莫纳提琴史,发现一些近现代的世界著名提琴制作家,起初大多当过细木工或雕刻匠,而不是林木采伐工或贮运商。

木工经
验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树木、什么样的纹理和干燥程度适合制琴。

为了验证其判断的正确与否,他们再行探根寻源,逆求正果,形成体系。

承古而制于今
为师者先授其形,后传其神,悟知神远,得道继古。

(1)仿古者应再造历史环境。

遵守自然法则,运用生物工程法按程序缩短周期去育材、选料。

(2)承古之结构、工艺、油漆,结合悟性感觉创造个性。

(3)提琴是静止(观赏)与运动(演奏)兼而有之的艺术品,更多的是通过运动状态来体现其价值。

运动地分析其结构特征共有特殊意义。

考察提琴的运动规律,祖上靠感觉,现代靠科学,但某些感觉到的东西像生物密码一样,难以用语言破译。

这是手工艺的特殊性。

因此,运用生物工程法,遵古训,育良材,是当务之急。

关于提琴背板的花纹(虎皮纹)
几乎所有小提琴的背板都有类似老虎皮样的斑纹,它会随着视线角度不同改变它的折射,绚丽的叫人爱不释手,这虎斑的模样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功能又是如何呢?
小提琴的背板大多是采用枫木制成,枫树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外在环境变化,树干弯曲处就会形成像皱纹斑的纹理,这种纹理不只在属于阔叶树种的枫树中发生,也会发生在属于针叶树种的松树或杉树里。

树的本性是往上笔直生长,当地表不平,或者生长于斜坡,树干就会成为弯曲的形状,树干里的细胞为了支撑上方的枝叶,在上坡方向及下坡方向的细胞增长成为不均等的情形,一方是受压挤的,另一
方是伸张,这种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虎斑纹路的成因。

拥有虎斑的枫树在制材过程里与一般木材不同,它的细胞组织不是均一的因此在锯开时会夹住锯子,在干燥时更会变形,原本四方的木料,干燥过后变得歪斜,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干燥的枫木就拿来制琴,是会发生问题的。

刚才谈过虎斑是细胞不规则生长所形成,就像是人的皱纹,它有深浅,有大小之分,深而且大的虎斑在制成琴之后非常美观,很有迫力,甚至有人专挑这种琴,从购买者的视点看来实是无可厚非,但从制琴者的角度看来却有不同的观点。

枫树发生皱折(虎斑)的地方大都是接近树表(树皮),越靠近树心虎斑纹路越浅,木头的颜色会变得深一些,质地也会变得紧密,这种质地紧密的素材才可能将背板做得薄些,薄一点的背板对震动有绝对优势,它将可以发出较大的声响。

在美观及机能(发出较大的声音)上枫木其实无法两者兼顾的,除了枫木之外,樱桃木,也可被用来制成小提琴的背板,在发声上一点问题也没有。

一些目前仍在使用的古琴,其中有些仍然担负主奏的角色,弘大的音量在演奏听里就像只大炮,隆隆作响,观其外表实在不起眼,朴素得较人觉得寒酸,原本的染料退了色之后呈现淡黄色(漆的原色),背板也没有明显的绚丽虎斑,但它却在演奏听里占上最重要的位子。

看来对背板的选材,在美观及机能性的取舍上还有一番挣扎。

提琴面板木料锯切方式会影响到提琴音质
提琴面板木料
提琴制作的面板木料在经由进口或是购买取得后!传统手工的取料比例过程百分之百为斧劈(即是用手斧劈开取料)!此举的必要性也是提琴制作取材步骤的首要!更是影响提琴作品音质呈现的重点!但传统的取料流程耗费工时与人力!
使用(以带锯机及片锯机等木工机械机制裁出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份量木料后的裁切方式,在节省提琴制作原料的考虑下可预斧劈取料的厚度,再经由夹具撕开云衫(Spruce)的纤维!使纵切后的云衫顺其纤维管成断面!即可达到标准的取材过程,并使效率提高与节省制作原料成效。

因使用木工器械切割破坏纤维的纤维断面!音质的传导也随着受影响破坏!虽然制作后的提琴作品外观依旧毫无差别!琴声的呈现即可见不同之处!
(ps:此取材方式适用于云衫!而低价位提琴的面板多以白松或是不等质云衫来替代!而白松的纤维过短!不易使用斧劈的方式撕开面板制作原料)。

使用年代久远的木料制作提琴不一定音色就好
音柱要用800年以上的木材;琴马要用100年以上的木材。

但对小提琴来说,所谓“年代”不仅是岁月的增加,同时还意味着在过去期间的使用情况。

即便是用旧木材制作的新琴,也不能说就是成熟的。

假如木质没有腐朽或变坏,理论上讲提琴木料越旧越好。

但以前的大师如斯特拉迪瓦里以及瓜乃利都有用几年新的木材去制作他们的佳作,这一点已经由最新的科学方法对木材进行年龄的鉴定而证实了的。

一般来说,较旧的木材经过较久的风干,制成的乐器不但变形较小,而且整个的结构变化也较少,有利于乐器以后的发展。

太新的木材制成的乐器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及开胶,甚至爆裂的问题。

在音质方面,提琴的木材越旧,乐器就越容易发音,音色也相比较(新料)纯净。

一般制作的提琴都是选用最少经过5年~7年以上的干燥过程的木材。

至于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木材有多大的区别呢?根据很多制作者经验及史料记载的其他制琴家经验,都认为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么百年以上的木材制出来的提琴能否与百年历史的名琴相比呢?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影响提琴品质的因素太多。

除了木材之外,工艺,琴型,油漆,装配,使用年数等等都会改变乐器的音质。

如果只经过短时间风干,把较新的木材加以人工处理也能对乐器的音色之老化与纯净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用臭氧氧化,用阿莫西尼蒸薰,用紫外线照射等等。

但是要注意掌握时间之多少,以免对木材纤维造成损坏。

有一批制琴师认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最好不要用化学试剂直接涂在木材上面,这很可能破坏木头的材质,使乐器提早衰老及出现脱胶变形,音色变坏等问题。

好的小提琴不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木材或油漆,而是来自制作者本人的音乐素质和制作工艺素质,因此说年代久远的木材不一定会有好的音色,但好的木材是制作好琴的先决条件之一。

能做好提琴的就是好木材
科学家发现,顶级提琴师傅对于分辨哪些木板可以用来做好提琴上,判断的标准大部分是建立在木板的外观上,而并不一定是能够发出好声的木板。

对于提琴制造者而言,挑出一块适合制琴的木板可以说是要制作一把好琴的第一步。

对一把小提琴而言,琴的各部位通常使用的木头材质都不一样。

例如花梨木及黑檀木常被用来制作指板;枫木拿来作琴马(bridge)与背板;云杉木则常拿来制作面板(soundboard)。

响板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弦的共鸣,对决定小提琴的音色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奥地利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pplied Life Sciences的Christoph Buksnowitz将84块乐器制造级的挪威云杉木(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切割成长40公分宽15公分的木板。

接着他请15位奥地利的顶级制琴师傅来给这84块木板打分数,看看哪些木板最适合拿来制作上等小提琴。

接着他把这些木板带回实验室,利用科学仪器来测量木板的物理性质,例如硬度、密度、声学性质等等。

老经验的制琴师附鉴别木板大概不外乎观察木板的纹理、色泽,接着便是用手敲敲木板来测试木板所发出的声音。

这些辨别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

但是跟实验室中的仪器测试结果一比较,研究人
员发现,制琴师傅在辨别木板的硬度、强度方面有很好的结果,但是他们选出来的木板却往往不是具有最好声学性质的木板。

换句话说,制琴师傅基本上是靠木板的外貌在选木板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这些制琴师傅只在意这些肤浅的表面。

因为事实上木板的纹路结构可以有效的透露出这块木板的密度,进而影响到声音的表现。

但是挑到一块好木板只能是制造出好琴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许多细节会影响到最后这把琴的表现。

例如切割木板的方式,切割的形状等等。

好的制作方法可以补足木板的不足进而让这块木头起死回生。

因此有些制琴师傅会自豪的说,给我一块木板我就可以做出一把好琴来。

但是对顶级的制琴师傅,例如斯特拉迪瓦里(注:斯特拉迪瓦里为世纪义大利制琴名家,现存由他们所做的小提琴平均每把价格均在百万美金以上)这种制琴技术已到顶峰的小提琴而言,木板的材质便是使提琴声音再提升的关键。

不过科学检测可以客观的判定木板的性质,但是制作一把小提琴并不只是靠各项冷冰冰的数字,而是靠制琴师傅的巧手来让每块木板能够发出独特的声音,这才是小提琴迷人的地方。

提琴背板欧洲料与国产料的区别
欧料材质较纯净!颜色发白,国料东北料较硬,木材之间有血筋,云南料教软,花纹漂亮,声学品质较东北料普遍稍差,音色稍低沉,花纹虽然漂亮但木射线欠发达!欧料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木材密度较平均,制作起来较容易得心应手,优质的材质声学品质极佳,声音传导速度很快。

国料面板东北云杉较接近欧料,木材弹性和优质欧料较有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