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城灯彩的艺术表现特点赖建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石城灯彩的艺术表现特点赖建华
发布时间:2021-09-02T06:13:59.14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赖建华[导读] 石城灯彩是融灯、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别具一格。
石城灯彩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是客家人真实情感的再现,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江西省石城县文化馆 342700
摘要:石城灯彩是融灯、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别具一格。
石城灯彩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是客家人真实情感的再现,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关键词:石城灯彩;艺术;表现;特点
一、灯具的艺术特点
灯具是石城灯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灯彩都是因灯具而命名,经常用于表演的灯具有数十种之多。
除秆龙灯外,其余灯具都是用彩色纸(亦有用绸布者)编、扎、画、剪、贴精制而成,灯具有形象逼真,色彩华丽,制作精巧等特点。
石城灯彩灯具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材料,通过手工编、扎而成。
无论扎什么灯,都必须形如其物,讲究色彩、形体、图案、比例恰当。
灯具制作,除严格要求扎物如物外,还要有“稳定、细腻、精致、艳丽”的特点。
石城俗话说:“有灯就有彩,无彩不成灯。
”这说明石城灯彩的灯具和色彩是相互联系的,更表明灯具一定要有花彩去装饰、点缀,只有两者共存,方为石城灯彩。
石城灯彩的图案设计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似物如物,栩栩如生。
石城灯彩,晚上舞灯,其灯具的色彩靠灯内灯火衬映。
传统的灯火是以点油芯纸捻火,后来改点煤油灯火、蜡烛,现代则直接装入电子灯光,或用冷焰火,使观众能看到灯具上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
二、音乐的艺术特点
石城灯彩有独创的锣鼓经与灯歌、灯调。
多为石城特有的打击音乐,它节奏明快,变化有致,用于龙灯、狮灯伴奏,与威武雄壮的灯具、粗犷豪放的舞姿配合在一起,给人以阳光之美的享受。
而茶篮灯、船灯类,则吸收了民间的一些优美的民歌、小调,形成了独特的灯歌、灯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其中尤以《倒采茶》以其轻松、活泼、热情、质朴的格调,最受人们的欢迎。
灯歌,就是在灯彩表演中表演者边舞边唱的歌曲。
一般都是石城民歌。
石城灯彩中的灯歌,是从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产生出来的。
它所表现的情感几乎都欢快热烈、喜庆祥和、又跳又唱的欢乐场面。
所以,演唱的灯歌也和它所要表现的情绪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由于边舞边唱受人体体能的局限,所以灯歌的音域一般都不很宽广。
三、舞蹈的艺术特点
石城灯彩中的龙灯、狮灯类侧重于舞蹈,表演时踏、摆、蹲、转、插并用,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船灯类为舞唱结合,人物有旦、丑之分,其舞蹈小旦轻盈、活泼,采旦滑稽、泼辣,丑角诙谐、灵活,协同表演,情感交融,富有生活情趣。
石城灯彩舞蹈,根据传统习俗以参加舞灯人数、持灯或扇帕而舞分成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六人舞和群舞五种。
灯彩独舞的代表节目有“宝伞灯”和“猴子灯”等,表演独舞者必须具备扎实基本功底。
灯彩双人舞代表节目有“鸳鸯灯”和“花篮灯”等。
鸳鸯灯即是由男持宝伞灯与女持茶篮灯对舞的佳称。
持灯以单手,另一手挥舞彩扇,在对舞中表达亲密的动作“双抛换扇”同“滚背坐肩”等技巧动作。
茶篮灯,由一女一男挑担舞之,一般女挑担,男舞双扇,也有男挑担女舞扇。
担子有两种,一是用有弹性的竹片为扁担,两头悬吊茶篮灯。
二是用彩绸两头扎上两只茶篮灯,其意是卖花女。
在对舞中要有熟悉的挑担动作。
在变换画面中,插入高难动作;如“平转”“跨腿转”和“反跨转”等等。
灯彩由三人表演的舞蹈节目《蚌壳灯》《船灯》等。
灯具逼真较大,表演受特定环境限制。
蚌壳灯以蚌姑喜爱勤劳渔夫,自入其网而结成夫妻的内容,动作除生活提练的撒网划水蚌壳灯的开合外,其难度有“全蹲对脚跳”“俯卧蹦”和“正反游鱼”及“三人亮相”的画面组合。
灯彩六人舞就是《茶篮灯》,角色有丑角(三花子)、旦角(茶灯女)、彩旦(老令婆)即一丑一彩和四旦组成。
表演有进屋拜祖堂、唱彩打八仙和演唱灯彩灯歌,占四门、走对角、上下调换摆画面等程序。
三花子和老令婆穿插闹趣,令人捧肚大笑。
灯彩群舞分为舞灯和游灯两种,有木兰的《板桥灯》,大由濯龙的《蛇灯》,屏山长溪的《竹篙灯》,除换手动作外,其舞是卷退谷笪难度较大吃力,以游灯为主。
队伍少者数十人,多者上千人,称之为群舞。
四、服饰的艺术特点
石城灯彩服饰,多以布料垂柔,布质软细的蝉纱布为材料。
色彩以大红、水红、翠绿为主体,再装饰彩边,花朵。
演员穿戴后,犹如天仙下凡,轻纱飘舞,深受观众喜爱。
石城灯彩的服饰讲究协调、和谐、独特。
不同的灯种表演配以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服饰。
服饰设计追求自然、朴实、实用、美丽,凸现客家特色。
它源于生产生活,由传统的民间采茶青年男女的采茶服装演化而成。
传统的茶女服为大襟衫、布纽扣,在灯彩茶女中仍保留了这一传统特色,只是在前襟胸前饰以花朵,衫边镶以艳色边条。
在色彩上,茶女服饰为蓝、绿,而灯彩茶女服则换以粉红、大红、玫瑰红、绿色为主。
茶女裤款式也是传统的锁腰裤,大裤脚,只是在裤脚边饰以花边,钉扣加些彩色亮片。
男服饰为丑旦茶童服,多为黄色、褐色、蓝色。
五、石城灯彩的艺术表现特点
石城灯彩是融灯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种类繁多,有通过灯具制作材料,灯具数目、形态特征,颜色种类,结构动作特点不同的表演形式;也有用人体舞灯的表演形式,如头上载灯而舞之的《头转灯》,有用肩挑灯而舞之的《花蓝灯》,有用一手持灯一手舞帕(扇)而舞动的《茶篮灯》,有用双手双灯而舞动的《迎春花灯》,有身背蚌壳而舞之的《蚌壳灯》,有身前身后系于腰间而舞之的《马灯》等等。
种类繁多的表演形式,构成了石城客家灯彩的特色,形成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为一体艺术风格。
1、灯具象形逼真,制作精美,色彩艳丽,而且还能言语传音。
有人这样形容石城客家灯彩:“灯形制扎随意变,海阔天空万物全,扎物似物凭巧手,以假乱真难分辨”。
从而说明了石城客家灯彩灯具之多,象形之逼真,制作之精美,才能达到以假乱真之效果。
石城客家灯彩它以舞动为主,通过象形灯具舞蹈行为,感染观众。
2、音乐热闹欢快,优美动听,节奏明快。
音乐随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有表达欢快热闹龙舞烘托气氛的《西皮锣鼓》;有轻松活泼,热情豪放的《倒采茶》,有抒情欢快的《爪子仁》等等。
真可谓通俗易懂,节奏分明,朗朗上口。
3、舞蹈动作柔美朴实,虚实融合,模仿逼真。
舞蹈动作从象形、虚拟、情绪和技巧四个方面配合内容而产生的。
舞龙中尿杓打肥的动作,“绕8字”它是从象形灯具和象形动作相结合,是内容与形式最佳结合。
4、队形新颖,变化流畅,寓意深刻。
石城灯彩源于生活,灯彩艺人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美观的队形,并配以旋律、步法、节奏以及色彩的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许多队形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走四方”意为客家男儿志在四方;“卷谷笪”意为喜庆丰收;“一字阵”意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圆圈花”意为花好月圆,事事圆满等等。
随着队形的散聚结合,变幻无常,流畅快速,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语:
石城灯彩艺术来源于生产生活,都是以表达广大百姓在劳动生产、生活习俗、节日喜庆风俗的一种民间艺术。
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民富国强、繁荣昌盛为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赖建华(出生于1974年),女,大专学历,江西省石城县文化馆馆员,江西省石城县文化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