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表示沉淀物,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4中无膜结构
B.DNA仅存于P1、P2和P3中
C.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2.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洋葱根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
B.成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
C.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3.两株高果南瓜杂交,后代高果和矮果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GG×gg
B.GG×Gg
C.Gg×Gg
D.gg×gg
4.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淀粉和纤维素
B. 纤维素和果胶
C. 磷脂和糖蛋白
D. 蛋白质和磷脂
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第一阶段的场所相同
B.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只有第一、二阶段产生[H]
D.有氧呼吸所产生的H2O,其O全部来自氧气
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载体
B. 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DNA,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或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7.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色体的同源部分。

下图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II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图中的
A. B. C. D.
8.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9.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 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 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 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10.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在细胞膜上合成
B.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
C.由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
11.一条多肽链,化学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p﹣1
B.q+1
C.q﹣1
D.p+1
1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a是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13.细胞学说是十九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发现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施莱登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14.玉米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A.纯合抗病与纯合感病B.杂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C.纯合感病与杂合抗病D.纯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15.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
C.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下列关于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
B.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于反应物减少了90
C.产物多肽的分子式为C15H27O6N5,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
17.下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Y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
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丁,cd段为动作电位
C.若图乙测得结果如图丁,电流计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图丁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D.若图乙将刺激点移到X处,电流计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仍如图丁的幅度和方向
18.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远地侧浓度小于M
C. 若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近地侧浓度大于i
D. 若向光性幼苗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浓度大于m
1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 兔→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0.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浆的pH,Y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C.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甲图表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
应该是。

(2)乙图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填序号),从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

解析:(1)甲图表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CAU。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所以属于基因重组。

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是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2.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氧气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B)和乙瓶中的氧气含量(C)。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

(3)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演替?_____(4)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所需的时间_____。

(5)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23.炎炎夏日,医务工作者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人们采集咽拭子,以检测新冠病毒,让人感动。

在穿防护服的这几个小时里,医务工作者的身体为适应闷热的环境,要进行不断的调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闷热的环境中,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会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尿量。

(3)因水分的大量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___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极端环境的工作对医务工作者的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请写出3种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2和3表示______ ;1和2构成______ ;4表示______ ,它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2)在低温下,结构4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4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 性.
(3)______ 侧表示细胞外.
(4)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______ ;后来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_____ 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
25.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由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能恐慌。

回答下列问题:
(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

(2)当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来保证针对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来实现。

(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

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

(4)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能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

请结合下图分析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使免疫功能下降的机制: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B
6.B
7.A
8.B
9.C
10.A
11.A
12.D
13.C
14.B
15.D
16.AB
17.BCD
18.BCD
19.CD
20.BC
21.(1)基因突变CAU
22. (1).太阳能(2).初级消费者、分解者(3).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4).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5).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6).初生演替、次生演替(7).短(8).变快(9).未发生改变23. (1).首先是皮肤的热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2).下丘脑(3).抗利尿(4).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5).肾上腺皮质(6).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7).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24. (1).蛋白质分子(2).糖蛋白(3).磷脂分子(4).一定的流动性(5).A (6).细胞膜中含有脂质(7).流动镶嵌
25. (1).一(2).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3).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4).细胞毒性T细胞(5).一方面,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神经系统通过突触结构释放的相关神经递质减少,减弱了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间接抑制了免疫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