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种植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一、种前温室准备
1、卫生清理
种植前清理温室内部及周边杂物杂草,保持种植区域的卫生整洁。

2 、杀虫
应采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可使用40%辛硫磷乳油1.25%浓度液喷洒地面、苗床、排水沟等。

喷洒应均匀,避免遗漏,喷至表面布满水滴为宜。

也可以使用过期农药,适当提高浓度同样可以起到很好杀虫效果。

3、杀菌
种植前7-10天用广谱性杀菌烟剂,可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或3%高锰酸钾,密闭熏蒸12h-24h,期间人员不得进入,结束后开启温室天窗、侧窗等通风6h-12h。

4、基质准备
(1)基质种类
盆栽蝴蝶兰宜选用长度5cm-15cm的水苔作为栽培基质。

建议采用进口水草,国内水草因草籽处理不当,后期生长管理过程常长出杂草,需人工清理。

(2)基质处理
用清水浸泡4h-6h后排出多余水分,捞出后放入用干燥机或压缩机脱水,以水量滴状流出为宜。

5、水质要求
浇灌蝴蝶兰的水质要求 pH值5.5-6.5。

不同规格的蝴蝶兰种苗能够耐受的EC值范围不同,小苗控制在0.6-0.8,中苗控制在0.8-1.0,大苗控制在1.0-1.2之间。

为了能够在灌水过程中加入足量肥料或药物,要求生产用水的EC 值不能高于0.3且越低越好。

必要时应采用净水设备以降低灌溉用水的EC值。

6、营养钵及植架
(1)营养钵
宜选用白色透明软质塑料营养钵。

尺寸按营养钵口径大小分为1.5寸、1.7寸、2.5寸、2.8寸、3.0寸、3.5 寸、3.5寸加高等。

(2)植架
宜选用孔数为50孔、15孔、12孔不等的硬质塑料托架。

二、生长环境条件
1、新栽或新换盆一周内的环境条件
温度控制在 22℃-30℃之间。

湿度控制在 70%-90%之间。

新栽小苗光照强度控制在6000Lux以内,新栽大、中苗光照强度15000Lux以内。

2、生长期环境条件
蝴蝶兰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30℃,湿度60%-80%。

光照强度因苗大小而异,小苗一般光照强度应控制在8000Lux-10000Lux之间,中苗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2000Lux-15000Lux,大苗光照强度在18000Lux-25000Lux为宜。

3、植株摆放
营养生长期阶段,种苗摆放以整齐美观为宜。

生殖生长期阶段,种苗摆放以叶片与南北向平行为宜。

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摆放密度,以叶片轻度交错为宜。

三、组培苗的移栽
1、组培苗出瓶标准
蝴蝶兰组培苗必须无污染,叶数3-5片,叶宽1.5-2.5厘米,叶子健壮,叶色翠绿;根数3-5条,根长3-5厘米,根系粗壮有活力,单轴茎较明显。

2、炼苗
组培用符合出瓶标准时,于出瓶前从培养室移至炼苗室摆开炼苗15-20天。

炼苗应保持温度25-28℃,光照强度4000-6000Lux,并保持环境洁净,减少污染。

3、瓶苗的分级
组培苗经炼苗后即可出瓶栽种。

用镊子轻轻地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放于洁净的纸张上,并按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

分级时应冲洗根系残留的培养基并去除少量已黄化的老叶。

4、资材准备
栽培基质采用优质水苔,种植前先用自来水充分浸洗,挑掉硬枝及杂草后,将水苔捞起并用离心机用干,以用力捏压水苔没有出水为度。

用1.5寸或1.7寸透明软塑盆作定植盆,用 50孔育苗穴盘固定摆放。

5、定植
定植前应将蝴蝶兰幼苗按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定植后统一管理。

种植时将水苔疏松,先垫少量水苔垫干根系之间,再用水苔将小苗根部及单轴茎句住,谨防折断根系,注意不要包住顶心或将根系基部全部露出。

水苔包住后将小苗竖直植于盆的正中央。

种后水苔应低于盆沿水线,用手捏压软盆以结实有弹性感为度。

定植后将小苗叶片按育苗盘对角线平行摆放。

6、小苗的肥水管理
小苗定植当天要用“冠博士”30%精甲·恶霉灵2500X喷洒防病,并适当控制水份。

待盆中水苔较干,盆底杯壁仅有少量水珠时,用清水浇半水,使水苔呈湿润状态。

定植后7-10天后可使用3000-4000倍Peters9-40-25+TE或Peters20-10-20+TE,叶面喷施为主。

水定植后经20-25天开始有新根长出并有少量新根已达盆沿,此时可开始浇肥。

小苗可用3000-4000倍的
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灌,一般冬春季及阴雨天气约7-10天浇1次半水,夏秋季节及晴朗天气每3-5天浇一次透水。

养护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根系生长情况,当根尖由锐角状变成圆钝状时,应及时停止施肥,改由清水浇灌,待根系生长恢复正常时可恢复施肥。

四、中苗的换盆移栽
1、小苗换盆的时期
经过4-5个月,小苗长至两叶距10-15厘米,叶宽4-5厘米,叶数4-5片,叶子肥厚,叶片坚挺,叶色浓绿,叶片间已开始互相遮挡;根系较密集,有些盘旋于盆底,并有部分已长出盆外,此时为小苗的换盆适期。

2、小苗换盆方法
(1)取苗方法
小苗换盆前应先适当控制水份。

取苗时,左手拿起小苗,用右手五指轻轻捏压软盆四周,使根系与盆边分开,然后右手食指及拇指捏住小苗单轴茎基部及水苔,左手五指抓住软盆下部,水平拉开取出小苗。

(2)栽种方法
备好水苔、24×56厘米15孔育苗盘及中7.5厘米(2.5寸)透明软塑盆和约1×1.5×2 厘米的泡沫粒。

种植时先在软盆中放进 2-3个泡沫粒,将小苗竖直植于软盆正中央,并按育苗盘对角线平行摆放,注意种后盆内水苔应低于盆沿水线。

种后以结实而有弹性感为宜。

3、中苗肥水管理
小苗换盆后当天应喷一次“冠博士”30%精甲·恶霉灵2500X防病,适当控制水份,待盆中水苔较干时,可用3000-5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半水。

换盆25-30天后,小苗已有新根长出,部分新根已达盆沿,此时可正常管理。

待水苔较干时才浇肥,一般冬春季节及阴雨天气每6-10天用2000-3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半水,夏秋季节及晴朗天气每5-8天用2000-3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透水。

小苗生长至中苗期,因生长迅速,养分需求较大,应每月间施1-2次2000-3000倍的Peters 15-10-30+TE速效肥液防止氮肥过多而徒长。

此外还应适当使用4000倍“小绿王”钙镁肥补充钙元素以增加叶片的厚度。

五、大苗栽培方法
1、中苗换盆的时期
中苗经约3-4个月,长至两叶距16-22厘米,叶宽4-6厘米,叶片数4-6片,叶片肥厚,挺立,叶色浓绿,叶片开始互相遮挡;盆中根系已达盆底,并在盆底盘旋1-2周;有部分根已长出盆外,成为标准中苗。

此时,盆中基质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应开始换盆。

2、中苗换盆方法
准备水苔,并备好10.5cm(3.5寸)透明软塑盆及30×50cm 12孔栽培盘和1×1.5×2cm泡沫粒。

参照4.6.2.1方法取出中苗,先在软盆中放入3-4个泡沫粒,将中苗竖直植于软盆的正中央,并按栽培盘宽边平行摆放,每盘8株,并使叶片受光面向东。

注意种后盆内水苔应低于盆沿水线。

种后以轻压有轻微弹性感为适度。

中苗叶片较长较嫩,换盆时应小心轻放,以免叶片受损。

3、大苗的肥水管理
刚换盆的大苗当天应用“冠博士”30%精甲·恶霉灵2500X喷洒防病,适当控制水份,待水苔较干时,用3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半水。

换盆25~30天后,大苗已有新根长出,并有部分新根已达盆边。

待水苔较干时才可以浇肥,一般冬春季节及阴雨天气每7-10天用200-3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半水,夏秋季节及晴朗天气每5-8天用2000-3000倍的Peters20-10-20+TE速效肥液浇一次全水。

大苗横向生长较快,叶片明显增宽加厚,在夏季高温天气为防止徒长,应每月间施1-2次2000-3000 倍的Peters 15-10-30+TE速效肥液,同时应适当增施4000倍“小绿王”钙镁肥以补充镁元素及钙元素等。

六、促花期管理
1、大苗标准
大苗经过3-4个月,两叶距28-35厘米,叶宽8-10厘米,叶数4-6片,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挺立,单轴茎较饱满。

盆中根系已基本饱满,根系粗壮有活力,此时已成为标准大苗。

2、促成抽梗栽培
高温处理:时间为20-30天。

最适夜温22℃-24℃,最适日温28℃-30℃。

保持光照在20000Lux-25000 Lux之间为宜。

低温催化:高温处理结束后进行低温催花,处理时间为40-60天,花箭高度10cm左右时停止低温处理。

蝴蝶兰花芽分化必须经过低温春化阶段,最适宜日夜温度为25-18℃,光照强度为20000Lux-30000Lux,湿度60%-80%。

在此条件下一般20天左右有近10%萌发花芽,经约45天花芽基本萌发,整齐度较好。

约50天花芽可长至10-25厘米。

3、催花期水肥管理
蝴蝶兰花芽分化及花梗发育需要较多的养分,特别是磷、钾元素。

现蕾前叶片继续生长,但生长较慢,因此,抽梗期可用①Peters 10-30-20+TE 2000倍+EDTA 4000倍②Peters 15-10-30+TE 2000倍+苏路菲特海藻精2500倍③Peters9-40-25+TE 2000倍速效肥液浇灌,按①②③顺序轮流使用。

花芽萌发前还应适当喷施 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

4、花梗株的栽培
花梗株要整齐摆放,让叶片南北伸展。

待盆中水苔微干时用 2000-2500倍的速效肥液全水浇灌,参考催花期肥料使用方法,约8-10天浇1次肥。

花梗株的光照强度宜控制在 20000 Lux-25000 Lux之间,湿度60%-80%,温度 20-28℃。

5、现蕾期的栽培
现蕾期温度应控制在18-26℃,湿度、光照强度与花梗期一致。

注意避免基质过干,根系受损及冷风吹拂,防止枯蕾现象的发生。

六、开花期管理
1、肥水管理
蝴蝶兰从开第一朵花起应适当减少施肥量,当水苔微干时,可用①Peters 10-30-20+TE 2000倍+EDTA 4000倍②Peters9-40-25+TE 2000倍+苏路菲特海藻精2500倍③Peters20-10-20+TE 500克/吨水+苏路菲特海藻精2500倍速效肥液半水浇灌,按①②③顺序轮流使用,保持基质湿润。

开花期光照强度宜 15000 Lux-20000 Lux间,温度宜 18-30℃,湿度宜 60%-80%;开花期浇水、施肥及喷药时,应尽量避免肥液药液喷溅到花朵上影响开花质量。

2、花枝定型
当花箭高度生长至15-20厘米时,用75-90厘米包塑铁线竖直插在花枝旁,并用花夹将花箭固定到铁丝上,每个花箭使用花夹2-3个,以保持其直立生长。

当花枝上可见4-6朵花苞时,将铁线从第一朵花或侧枝下约4厘米处向前弯曲(通常第一个花夹的高度在10-15cm之间),末端微向下伸展,用夹子将花枝固定在铁线上,使花朵有较好的向光性。

铁丝应插在花箭的北侧,并尽量靠近花箭,一直插入到营养钵底部,以保持铁丝直立不倾斜。

在花箭生长过程中,应经常巡视,随着花箭的不断生长及时调整花夹高度及花夹数量。

当花箭第一个花苞的花柄明显伸长,花苞直径0.5-1cm时,应进行第二次花箭整形。

在第一个花苞下方2-3cm处将铁丝向斜下方弯曲,角度与原铁丝保持50-60度为宜,同时用花夹将伸长的花箭向南固定在铁丝上。

八、成品花质量标准
当蝴蝶兰植株的花苞开放比例达到50%-60%时,即可上市销售。

大花蝴蝶兰盆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一级标准:单支花朵(蕾)数≥10朵,,叶片数 >5片,叶长≥16cm ,叶宽≥7cm
二级标准:单支花朵(蕾)数8-9朵,叶片数 5片,叶长≥14cm,叶宽≥6cm
三级标准:单支花朵(蕾)数6-7朵,叶片数 4片,叶长≥21cm,叶宽≥6cm
九、成品蝴蝶兰包装及运输
成品蝴蝶兰由于花朵盛开或即将盛开,包装时应特别小心以免折断花枝或折伤花朵。

用110×46×22厘米开孔纸盒包装,每盒 20株。

包装时花盆底部贴近宽边,叶片左右排列,纸盒内部上、下及花朵重叠处用无纺布隔开,植株及花枝用胶纸固定。

每3盒用113×47.5×68厘米的开孔纸箱包装成一箱,每箱60株,方便运输。

十、病虫害
1、蝴蝶兰主要病害表现特征
真菌性病害
炭疽病:危害部位及症状:主要危害叶片,通常危害老叶。

症状∶初期产生褐色凹陷小点继而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有时会有黄晕产生严重时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斑上有黑褐色或粉红色同心圆状小点。

疫病(黑腐病):主要危害幼苗。

症状∶感染部位呈水浸状,叶下表面有不规则湿病斑。

较老与较大的受害部分的中央为黑褐色或黑色,挤压时会渗出水分。

受感染的叶变黄、枯萎、脱离,靠近叶基部明显变色,生长点很容易
脱落。

白绢病:危害全株。

发病初期,与软腐病及疫病类似,后期受害部位及栽培基质上会长出白色菌丝,后转为褐色菌核。

烟煤病:主要危害叶片。

症状∶受害叶片、茎部初生黑色小霉斑,并逐渐扩大至全叶,形成黑色霉层,厚而疏松。

黄叶病(镰刀菌病):主要危害叶片。

症状∶下位叶初见病症,叶片感病产生黄斑,并转黑穿孔,周围组织逐渐黄化,而其他部分继续生长,造成向病灶处弯曲,形状似镰刀。

细菌性病害
软腐病:主要危害叶片、花梗。

症状∶叶片受侵染后首先出现水状斑,面向光源呈半透;明状。

叶基或心叶受到感染后,常在数天内导致整株死亡。

褐斑病:主要危害各株龄的叶片。

症状∶受感染叶片首先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随后扩大成暗褐色或黑色不规则凹陷斑,周围具明显黄晕,病斑相互融合成大斑块。

2、蝴蝶兰主要虫害表现特征
介壳虫:主要危害根和叶片。

症状∶群聚的雄虫体表分泌白色腊质物相互混合,状似棉絮。

虫体寄生于叶片,使
叶片变黄;寄生于根际,根部变褐,最终腐烂。

红蜘蛛:危害植株叶片。

症状∶受害叶片呈灰白状斑块。

蜗牛、蚝输:危害嫩叶及刚抽出的花梗。

3、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详见附表3
十一、生产过程中常见生理性症状判断
1、叶片病症
(1)叶色变黄绿,其他各部位均正常。

原因∶日照太强。

(2)叶色变黄,新芽生长慢又小,但无萎缩。

原因∶氮肥不足。

(3)叶片呈紫红色,尤其是新叶较明显。

原因∶低温伤害、缺乏磷肥引起或根系腐烂。

(4)老叶黄化脱落。

原因∶A正常老化现象;B换盆移
植引起∶C高温越夏∶D病虫害所致
2、根部病症
(1)根群大量长在植料上面。

原因∶栽植方法不当。

(2)根群长出盆外。

原因∶没有换盆。

(3)根向上生长,甚至越出盆缘。

原因:浇水太多,植料太密。

(4)根群枯死,上层比下层多,茎叶皱缩凋萎。

原因:施肥过多或水中盐分多,产生毒害。

3、花苞病症
(1)出现变异花苞。

原因:A遗传B出现不明的生理因素。

(2)花苞变黄,再转褐色,最后干瘪脱落。

原因:A. 温差太大;B.乙烯污染(开花产生乙烯);C.滴水所致。

(3)花苞关闭,不易展开。

原因:空气湿度太低。

4 、花朵病症
(1)花朵舌瓣基部变红。

原因∶受到低温伤害。

(2)花朵舌瓣变红或异常的红,未成熟而提早凋谢。

原因∶花朵被授粉或花粉块已脱落。

(3)花朵舌瓣边缘变色干枯,部分花朵变畸形。

原因∶花朵受强光直射太久。

(4)花朵未成熟即凋谢,子房部位变黄或粉红。

原因∶乙烯污染。

(5)花萼先凋谢变色,花瓣脉纹分明而变薄。

原因∶乙烯污染。

附表1蝴蝶兰不同阶段生产周期
附表2蝴蝶兰水管理标准
注意事项:1.蝴蝶兰肥水要求:尽可能使用RO水,小苗EC值O.5ms/cm,中苗EC值O.6-0.8ms/cm,大苗EC值O.8-1.Oms/cm.PH范围5.7-6.5之间,PH≤5.0、PH≥6.5时根系对于肥料的吸收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黄化忙根情况,注意定期抽查检测并调整改善(定期检查清水灌根,酸碱度调整)
2、浅水、浅肥、喷药、喷雾加湿、叶面肥补充环节,应适当遮光,避免高温,强光照灼烧,特别是5-9月份。

(注意适当遮阴操作)
3、补水时间标准:夏季(5-9月份)晴天适宜7:00-11:00之间落实完成补水,下午16:00后禁止浇水,冬季(11-3月)适宜9:00-14:00时间段完成,下午15;00以后禁止补水。

总体原则是避免长期夜间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病害。

4、补水信号判断标准:杯口表层水草全干,透明胶杯底部及杯四周有很少量水蒸气,此时为最佳补水时机。

任何生长阶段避免水草过度干透导致植株脱水生理迫害。

5、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时,结合环境参数理想情况下见干见湿,补透水。

反之根系弱,生长势一般情况下,控水比较关键,半透式,少量多次方法补充。

6、遇到水草过干情况时,尽量在技术员指导下做好补水处理:清水湿度做好第一次补水缓冲(不要当头过度浇水)后再进行肥水补充。

避免根系损伤。

附表3蝴蝶兰病虫害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