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常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
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
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C
解析:C
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
故A错误;
B.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罄无故自鸣”是因为受到声波的能量冲击而使得自己发生了振动从而自鸣,故B错误;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都发生了振动,并且罄振动的规律是由钟发出的声波决定的。
故C正确;
D.此题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的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A
解析: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B
解析:B
A.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正确;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错误。
故选B。
4.如图,7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度不同的水,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中的水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D
解析:D
A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共同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瓶子中的水越来越少,水和瓶子越来越容易振动,音调越来越高,故AB错误;
CD.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中空气振动产生的,空气柱从左到右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
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
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A
解析:A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大B
解析:B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
人耳处减弱。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7.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回声测距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C
解析:C
A.回声测距,通过回声得知距离大小,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解析:D
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
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
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确。
9.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D
解析:D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 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A
解析:A
A.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音调90
解析:音调 90
[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12.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水(或液体)510
解析:水(或液体) 510
[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1
3s 1.5s 2
t=⨯=
由
s
v
t
=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340m/s 1.5s510m
s vt
==⨯=
13.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____产生的,教室外的同学也能辨别是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产生声音的_____不同。
振动音色
解析:振动音色
[1]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优美的琴声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声色,教室外的同学也能辨别是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这是根据不同的乐器产生的声音音色不同来辨别的。
14.在发生地震前伴有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_____(选填“大”或“小”);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______传播来的。
次声大水管
解析:次声大水管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多在0-18Hz之间,所以属于次声波;
[2]由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间,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比人的大,所以能提前感知;
[3]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
计算的导出式
s
t
v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
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1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我们通过_____来辨别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传递信息”)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解析: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3]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6.(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至抽空前的响度,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 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则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590m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590m
(1)[1]根据题意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真空不能传声;
(2)[2]由s v t
=得 1530m/s 6s 9180m s vt ==⨯=
因为声波发出去又反射回来,所以测量处海洋的深度:
9180m 4590m 22
s h === 17.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___。
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 音调
[1]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2]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
用激光测距仪从地球发射激光到达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 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 ,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__km 。
(取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相等)3×108
解析:3×108 53.8410⨯
[1] 真空中的光速:
v =3×108m/s
[2] 激光返回总路程:
s =vt =3×108m/s ×2.56s=7.68×108m
地月距离为:
8857.6810 3.8410 3.84101122
m m k m s =⨯⨯=⨯=⨯ 1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 ,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1s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_______m ,汽车速度是______m/s 。
(已知此时气温是15℃)
34
解析:34
(1)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s v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1=v 声t 1=340m/s ×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
s 2=v 声t 2=340m/s ×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 ′=s 1-s 2=85m-51m=34m
(2) 这34m 共用了:
t ′=△t -t 1+t 2=1.1s-0.25s+0.15s=1.0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34341m =m/s s
s v t == 20.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如果看到闪电后,6s 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m.振动空气不同2040
解析:振动 空气 不同 2040
[1] [2]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考场里的空气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4]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光的传播速度太快,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传播时间可以认为是6s ,所以雷电距离观察者的距离
s =vt =340m/s×6m=2040m
三、解答题
21.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 ,两次响声相隔2.5s 。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解析:2040m/s 。
声音的传播时间
1020m 3s 340m /s
s t v 空气空气=
== 由题意知 t 空气-t 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 金属=t 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1020m 2040m /s 0.5s
s v t =
==金属金属 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 。
22.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1)85m ;(2)17m ;(3)20m/s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
由v =s t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1=v 声t 1=340m/s ×0.25s=85m ;
(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2=v 声t 2=340m/s ×0.2s=68m ;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 ′=s 1−s 2=85m−68m=17m ;
(3)汽车行驶这17m 共用的时间:
t ′=△t −t 1+t 2=0.9s−0.25s+0.2s=0.85s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s t ''=17m 0.85s
=20m/s 。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17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
23.百米赛跑中,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实际成绩是多少?(设气温为15℃)
解析:294s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由v=s/t 知道,声音传播100m 所需时间是:t 声 =s/v 声=100m/340m/s≈0.294s ,
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时间是:t 运动员 =t +t 声 =10s+0.294s=10.294s
24.在峭壁前方平直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汽车鸣笛后经过3秒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340m/s ,求:
(1)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前进了多少米?
(2)声音3秒内所走路程?
(3)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
解析:(1)60m ;(2)1020m ;(3)480m
解:(1)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前进的距离
120m/s 3s=60m S v t ==⨯车
(2)声音3秒内所走的路程
2340m/s 3s=1020m S v t ==⨯声
(3)鸣笛时,车与峭壁间的距离为L ,由题知
212 S L S =+S 2=2L+ S 1
所以
21 1020m-60m =480m 22
S S L -==() 答:(1)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前进了60m ;
(2)声音3秒内所走路程为1020m ;
(3)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为480m 。
25.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底部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秒被探测仪接收,求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解析:3000m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到海底的时间为:
422s s t =
= 由s v t
=得,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 s =vt =1500m/s ×2s=3000m
答: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3000m
26.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同学合作估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两人选取长为510m 的长铁轨,小明站在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亮站在铁轨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1)1.5s ;(2)0.1s ;(3)5100m/s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510m =
=340m/s
L t v 空空=1.5s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 铁=t 空-Δt =1.5s-1.4s=0.1s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v 铁=510m =0.1s
L t 铁=5100m/s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1.5s ;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是0.1s ;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 。
27.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2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54km/h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解析:325m
解:汽车的速度
v 1=54km/h=15m/s
在t =2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 =15m/s×2s=3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 =340m/s×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1230m+680m =355m 22
s s s +=
=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 ′=s -s 1=355m-30m=325m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325m 远。
28.在长为918m 的某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
2.52s 。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
解析:(1)2.7s ;(2)0.18s ;(3)5100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918m 2.7s 340m/s
s t v ===空空 (2)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为
s -2.52s 0.18s t ==金 2.7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为
918m 5100m/s 0.18s
s
v t ===金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2.7s 。
(2)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0.18s 。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510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