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整体”教学 提高“听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整体”教学提高“听说”能力
【摘要】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注重传授零碎语言知识的这一教学现状,运用“整体教学与听说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提出课文的部分教学应与整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应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文教学整体教学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01-01
新课程英语课堂模式提出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综合型转变,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开发与研究,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人也为此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把突破点放在各环节的整体教学上,结合听说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多少年来“语法句句分析,生词个个开花”的教学,往往把课文分化瓦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学生掌握着几千词汇,可阅读起文章来困难重重。
即使读懂了其中的单句,也无法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因此,将整体教学与听说法结合起来,首先它能保持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比简单地背诵课文在效果上要好得多,因为它将形象思
维与抽象思维,认知性学习与行为性学习结合起来,有助于养成直接用英语思考和准确记忆重要信息的良好语言习惯。
其次,符合学生记忆和掌握课文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并且每一句型都存在着纵、横两种聚合关系,聚合可以剖分,所以学习句型可以采用替换框架,而替换又是听说教学法有效的练习形式。
它集串讲法、重点讲解归纳法、操练法和问答法的优点于一身,但又不是上述方法的机械相加。
它强调课文内容的理解,强调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听说教学法比结构操练法更完善,整体教学比分块教学更优越。
二、整体教学与听说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1.听说入手整体理解
采取多样化,立体式英语教学,把教材、教法、环境视为一个互补的整体。
教师的“教”侧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即“听”的训练,学生的“学”则要在“说”的实际能力上下功夫。
采用挂图或简笔画结合词语提示法,即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重点词语,伴以英语讲解,绘声绘色地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和故事梗概。
要尽可能恰到好处地重复、循环使用课文中出现过的词组和句型;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词语、疑难作扼要解释,帮助学生扫除语句障碍。
大量的讲解、归纳、举例留在强化训练阶段中进行,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对课文进行整体掌握。
这时候,静止的文字和活生生的语言已经融为一体;鲜明的直观形象和强烈的听说效果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进行重复的刺激,从而使课文在脑海里留下一幅完整的图像再由教师点拨、
引导,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复述,形成双向刺激,以帮助学生记忆上口。
这样学生就能非常轻松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语篇内容了。
如此把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行为,促使孩子们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课文掌握熟练以后,再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新词语及主要套语,将课文内容进行浓缩,让学生逐句译出,待集体矫正后,让学生背熟,作为本课的复习提纲。
因此要围绕听力设计多种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让他们自然地受到英语的熏陶。
2.图表呈现听说跟上
对于背景知识较强或情节零乱的课文,我按照内容的顺序,归纳成多层次的图表,配以简单的说明,使复杂的课文看起来一目了然,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具有高屋建瓴的整体观,又具有精雕细刻的局部视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分解,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吃透课文,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课文各部分的深刻理解,对课文轮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如《中学英语》第3册第3单元lesson 21,我将感恩节以及与之有关的内容用图表呈现出来,并以中国的中秋节做为比较,以听说法为手段,使学生朗朗上口。
如下图所示,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展示了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庆祝丰收的独特的方式,又了解到他们之间文化传统及其风土民情的差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意外效果。
3.讨论升华回归整体
从课文的形式来说,它是由许多具有层次等级的元素整合而成
的。
它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各种设计好的练习里通过听与说来提高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这既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检验、双向交流,也符合动态性原则。
因此,对学生而言以学习的交流促提高,对教师而言以信息的反馈求改进,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
教师如何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强化、巩固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这同样有待我们每个教师努力尝试。
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是:
(1)填空
做这类练习,板书时须留出关键词,让学生们联系上下文及文章内容进行填空,各个段落有机地结合起来,所需掌握的词汇、句型、语言点、语法现象等巧妙地融入其中。
同时注意句与句、句与段、段落与全文的语言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分析。
这样的填空练习既注意了语言知识的连续性,也注意了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课文的整体性。
(2)讨论
学生可以运用自由形式来讨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当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预先布置好讨论题,如: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可自找资料,有的放矢地发言,然后由各组推荐一、二个同学讲解,其余的同学提出问题,对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这样的讨论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在头脑中获得对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认识,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
当然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并且有虚心好学的态度,才能不流于形式,有较大的收获。
三、借鉴他人,提高自己
借鉴他人,学习他人在该课题研究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使自己少走弯路。
众所周知,新东方学校著名英语听力、口语教学专家,上海新东方学校听说部主任邱政政老师独创了“m7英语听说教学法”,根据语言传达的信息make pictures,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形象的图画反映于脑海之中,使英语表达更加形象化,有利于抓住表达的主干,努力挖掘语言背后的英语思维模式和外国文化背景,在听力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将他们加以整体背诵和记忆,以求真正拥有他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创新,在原有的课堂结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形成一套更为完善的适合自己校情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