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刑事再审案件,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或者执行完毕后,因发现新的证据、事实或者法律适用错误,依法对原判决、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案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下将从再审的理由、程序、审判组织、判决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再审的理由
1. 新的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提供的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以申请再审。
2. 新的事实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在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或者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的事实,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可以申请再审。
3. 法律适用错误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错误,需要改判的,可以申请再审。
4.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原判决、裁定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可以申请再审。
5. 其他应当再审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其他应当再审的情形,由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三、再审的程序
1. 申请再审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3. 审理
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依法审理。
4. 判决
再审案件的判决,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适用法律正确;
(3)程序合法;
(4)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理由。
四、再审的审判组织
再审案件的审判组织,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审判员组成。
五、再审的判决
1. 维持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2. 改判的,应当依法改判;
3. 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六、结语
刑事再审案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再审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同时,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也应当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2篇
一、引言
刑事再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
刑事再审是保障司法公正、纠正错误裁判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刑事再审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以下将从刑事再审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刑事再审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下列案件可以申请再审:
1. 依照第二审程序对第一审判决、裁定提出上诉、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
判决、裁定;
2.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申诉,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
3. 依照死刑复核程序提出的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
4.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
三、刑事再审的申请条件
1. 申请人具有当事人身份。
包括原审被告人、原告、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
2. 申诉理由具有合理性。
申诉人应当提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
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具体理由。
3. 申诉材料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申诉人应当提交申诉书、证据材料等。
四、刑事再审的审理程序
1. 申诉审查程序。
人民法院对申诉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
案审查;认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诉人。
2. 再审立案程序。
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审查。
再审立案后,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3. 再审审理程序。
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或者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再审程序中,
原审被告人、原告、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有权参加诉讼。
4. 再审裁判。
再审案件的裁判,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作出: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予以维持;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4)原判决、裁定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
重新审判。
五、刑事再审的法律效力
1. 再审裁判的法律效力。
再审裁判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2. 再审裁判的执行。
再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判决、裁定已经执行的,应当
执行再审裁判;尚未执行的,应当执行再审裁判。
六、结语
刑事再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制度,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第3篇
一、引言
刑事再审案件是指对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因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案件,依法重新审理的案件。
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着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刑事再审案件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刑事再审案件的范围包括:
1.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2.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3.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的;
4. 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5. 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原判决、裁定范围判决的;
6. 其他依法应当再审的情形。
三、刑事再审案件的启动
1. 当事人申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申请书,并说明理由。
2. 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
四、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1. 再审案件的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再审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2.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1)再审案件的受理: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书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2)再审案件的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原审被告人或者原审上诉人不在押的,可以缺席审理。
(3)再审案件的判决:再审案件的判决,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判决。
五、刑事再审案件的审判监督
1. 再审案件的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再审案件的审查,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
2. 再审案件的审判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再审案件的审判监督,应当依法进行。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
六、结语
刑事再审案件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通过再审程序,可以纠正原判决、裁定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刑事再审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