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漆化痰汤及泽漆片治疗痰饮咳嗽有奇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泽漆化痰汤及泽漆片治疗痰饮咳嗽有奇效
【明医小传】
黄吉赓(1929—),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出生于江苏南通中药世家,先后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和北京医学院,中西理论兼收并蓄,师从丁济万、黄文东、童少伯等名师,对肺系病痰饮理论有独到见解,深入探究中药泽漆的化痰机制及量效关系,使顽固性痰饮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创制泽漆片、复方龙星片等多种院内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享誉沪上。
创立“肺系疾病诊治十二定”,为辨证论治的医教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荣获全国及校级科研成果奖各2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27篇,培养主要学术继承人9位。
【绝技揭秘】
一、技术渊源
1971年春,为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寻找有效的止咳、化痰中草药,黄氏所在的曙光医院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深入农村采访赤脚医生和老药工,据当地人反映民间用泽漆治疗腿足部感染,感觉用鲜泽漆叶外敷有类似青霉素消炎的作用。
但民间又有“羊吃百类草,独忌五台头”的说法,认为泽漆是有毒的野草。
为此,黄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泽漆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而泽漆最早在方剂中的使用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泽漆汤”,用于治疗“咳而上气”“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但此方相对张仲景的其他经方而言,其临床应用、传承、研究者不多,历代医家使用泽漆的医案记载也不多,主要原因可能与泽漆汤中泽漆的剂量很大及煎煮方式比较特殊有关,另外对泽漆毒性的认识也少有记载。
为了探究泽漆对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喘病的有效性、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黄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首先他与当地赤脚医生一同采药、煎药、服药,自身试验,初步得出一次服用泽漆鲜草
125g的水煎剂无特殊反应的结论。
之后黄吉赓又咨询曙光医院的中医老前辈及肿瘤科、血液科医生应用泽漆的经验和常用剂量,他们介绍在处方中使用干泽漆30g,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在此基础上,黄氏主持和参加了由曙光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及上海中药二厂等多单位联合研究项目“泽漆及泽漆制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泽漆通过化痰消饮而达到止咳、平喘目的,泽漆的化痰作用胜于利水渗湿作用。
泽漆适于各种咳、喘伴痰量明显增多的患者,且疗效显著,是治疗痰饮咳喘的有效中药,可以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
二、适应病证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或肺部其他疾病以反复咳痰稀薄、量多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属痰饮咳喘证者。
三、方药组成
1.泽漆化痰汤:泽漆30g,半夏15g,陈皮10g,苏子15g,白前15g,紫菀15g,柴胡15g,枳壳9g,桔梗9g,生甘草9g。
加减配伍:寒痰(饮)证用温开化饮,配麻黄、细辛、生姜;热痰证用凉开清化,合柴胡、金银花、连翘;兼哮喘甚合射干、炙麻黄;兼咳甚配紫菀、款冬花等;兼肺气不足,合玉屏风散;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并脾胃虚弱,合香砂六君子汤;肾阳虚者,合淫羊藿、补骨脂等;肾阴虚者,合地黄、女贞子等。
服用方法:泽漆应用剂量与病情的轻重、疾病的性质、方药的配伍相关。
首先泽漆主要用于寒痰(饮),其次根据痰量决定泽漆的用量。
一般泽漆的常用量为每日30~150g;痰量(+),即小于每日10口,泽漆用量为30g;痰量(++),即为每日20~30口,泽漆用量为60~90g;痰量(+++),即大于每日30口,泽漆用量为90~150g。
2.单味成药泽漆片
服用方法:每4片相当生药30g,日服3~4次,每次2~5片。
可以单用或配合汤药共同使用。
四、理论阐释
中药泽漆为大戟科大戟属泽漆种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scopia L.)的全草,药用其茎叶。
泽漆国内分布极广,长江流域山野遍生。
其形态茎高尺余,叶互生倒卵圆形,茎顶于4~5月生五枝,开黄色小花,茎叶均含白汁,每年开花时采摘,去杂质晒干,茎叶切碎用。
叶有特殊微臭。
泽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本经》下品:“味苦,微寒,主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生太山川泽。
”《别录》:“辛,无毒。
利大小肠,明目,轻身。
”《唐本草》:“有小毒,逐水。
”《日华子本草》:“冷,微毒。
止疟疾,消痰退热。
”《本草纲目》:“漆茎(《别录》)、猫儿眼睛草(《纲目》)、绿叶绿花草(《纲目》)、五凤草。
弘景曰:是大戟苗。
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
”并对泽漆与大戟做了区分,讲道:“《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言是大戟花,其苗可食。
然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
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凤草。
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
春生苗,一科分枝成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
茎头凡五叶,中分,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花草。
掐茎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
或以此为大戟苗者,误也。
今方家用治水蛊、脚气有效,尤与《神农》本文相合。
自汉人集《别录》,误以为大戟苗,故诸家袭之尔。
用者宜审。
”又说:“泽漆利水,功类大戟,故人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甚不相侔也。
”
《本草汇言》:“泽漆,散蛊毒(苏恭),行痰积(《日华》),利水肿之药也(《本经》)。
”主治功力与大戟同,较之大戟,泽漆稍和缓,而不甚伤元气也。
然性亦喜走泄,如胃虚人亦宜少用。
《长沙药解》:“泽漆苦寒之性,长于泻水,故能治痰饮阻格之咳。
”
《中药大辞典》:别名五朵云、猫儿眼草、奶浆草。
来源:为大
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
辛苦,凉,有毒。
入肺、大、小肠三经,其有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杀虫等功效。
主治: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内服:煎汤,1~3钱;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曰:“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其方组成: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桂枝、人参各三两。
上九味,㕮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
仲景以泽漆为主药,取其行水消痰功能,以治水气泛壅之咳嗽。
其方以泽漆、半夏化痰利水;白前降气祛痰;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桂枝、生姜温肺化饮;紫参(石见穿)、黄芩清泄肺热;人参、甘草益气补虚。
本方扶正祛邪,温清并用,适于久咳病邪入里,痰饮内盛挟有正虚,或有不同程度的痰饮化热之证。
五、注意事项
泽漆的毒性:运用泽漆水煎剂及浸膏,经长期观察,未见有攻泻逐水作用,并且通过对心、肝、肾、造血系统的功能进行治疗前后检验,亦未见有毒性影响。
黄吉赓曾观察过部分患者,每日服干泽漆150g,维持剂量为每日60~90g,疗程长达8个月,也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
泽漆的不良反应:经临床研究,其不良反应以胃部不适、上腹部痛、口干、头晕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8%。
所以对素有胃疾或年老体弱,脾胃功能虚弱者应慎用或减少剂量。
曾有因泽漆用药不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
六、典型医案
病案1
患者:张某,男,42岁。
初诊时间:1982年12月20日。
主诉:每冬咳3年,复发2周。
病史摘要:每冬咳3年,复发2周,伴胸闷,咳(+++),喉痒,
痰(+++)(中),色白沫易咯,喘(-),纳平,口干欲饮。
苔微黄腻,舌暗红,脉小弦。
曾用阿米卡星注射3日,口服头孢拉定胶囊6日,未见效。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痰饮化热证。
治则:清化痰热,宣肃并用。
治法:内服处方用泽漆化痰汤加减。
泽漆30g,竹沥半夏15g,白前15g,陈皮10g,紫菀15g,款冬花15g,黄芩15g,柴胡15g,桔梗9g,甘草9g,枳壳9g,郁金15g,丹参15g,桃仁、杏仁各10g,生谷芽、生麦芽各15g。
7剂。
另:泽漆片4片,每日3次(相当于生药90g)。
二诊:服药3日后见效。
刻诊:咳(+)>(++)(↓1/2)痰(++)(↓1/2),白黏易咯、左胸微闷、喘(-),纳平,大便正常。
苔淡黄腻,质暗红,脉细弦。
前法合度,守方再进。
原方再服7剂。
效果:服药2周,症状缓解。
按:本案中,泽漆用量为每日120g,用药3日,痰量明显减少。
虽有痰饮化热之势,经加减仍可使用泽漆。
病案2
患者:徐某,女,33岁。
初诊时间:1992年6月12日。
主诉:反复咳痰3年,加重9月。
病史摘要:反复咳痰3年,常年发作,因夏天用空调受凉而症状加重,刻诊:咳(++),日排痰量>100mL(+++),色白黏稠,曾反复轮流使用各种抗生素及服中药治疗,均无明显好转。
胸部X线检查阴性。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痰饮伏肺证。
治则:化痰止咳。
治法:处方用泽漆片,每次4~8片,每日3次(相当于生药每日90~180g)。
并停用其他药物。
1周后痰量减少,1个月后痰液明显变稀,易于咯出,同时痰量继续减少,咳嗽也随之减轻。
坚持服药共3个月,咳嗽痊愈。
按:在各种治法无效的情况下,单用泽漆也可获效。
【临床体悟】
传承创新。
泽漆是一味优良的化痰药物,但一直未得到中医界的普遍认同,究其原因,不能掌握适应证是其一,不明配伍方法是其二,不知有效剂量是其三,不知安全用药是其四。
黄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泽漆制剂及泽漆汤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其机制、有效剂量及安全性,通过20余年坚持不懈的研究,证实《金匮要略》泽漆汤实属一首治疗痰饮、咳嗽、上气等证的良方,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来使用泽漆,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此外,从主药泽漆中提取作用成分、改革剂型是一条有意义的探索途径。
中医中药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发扬,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