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测试A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同步检测(七)
第六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蹙.(cù)恻隐.(yǐn)孝悌.(dì)
B.忖度
..(cǔndù)辟.谣(pì)褊.狭(piān)
C.便嬖(biànbì)商贾.(ɡǔ)豚.犬(tún)
D.庖厨
..(páochú)挟.嫌(xié)畜.养(xù)
解析A.“悌”应读“tì”;B.“度”应读“duó”,“褊”应读“biǎn”;C.“便”应读“pián”。

答案D
2选出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A.盖亦反其本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皆欲赴愬于王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无以,则王矣今王田猎于此
解析A.盖—盍,刑—型;B.愬—诉,罔—网;C.由—犹;D.以—已,田—畋。

答案C
3对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②而良人未之知也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④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解析①为被动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均为判断句。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嵋巅绝:横流、横穿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C.今王鼓.乐于此鼓:敲鼓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统治
解析C.鼓:演奏。

答案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家邦于以御至于兄弟刑于寡妻此极也于夫何使我至,,②① B. ⎪⎩
⎪⎨⎧••不用力焉,②然则然则一羽之不举乐①臣请臣请为言 C. ⎪⎩
⎪⎨⎧••与与独何②而功不至于百姓者,之俱俱学,弗若之①虽 D. ⎪⎩
⎪⎨⎧••本矣②盖亦反庶几乎①王之好乐王之好乐甚其其 解析A 项两个“于”均为表动作趋向的介词,“到”。

B 项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介词,“因为”。

C 项第一个“与”,介词,“和、同”;第二个“与”通“欤”,疑问语气词。

D 项第一个“其”,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

答案A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人..
弓箭各在腰 B.耶娘妻子..
走相送 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
此极也 D.是不为也,非不能..
也 解析A 项“行人”:古义,出征的战士;今义,赶路的人。

B 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

C 项“至于”:古义,到……;今为连词。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危⎪⎩
⎪⎨⎧••乎高哉危吁唬噫樯独夜舟危, ②① B. 举⎪⎩
⎪⎨⎧••百钧举吾力足以疾首蹙案而相告举②① C. 就⎪⎩
⎪⎨⎧••会遭此祸就草创未之而不见所畏就望之不似人君,②焉,①
D. 援⎪⎩
⎪⎨⎧••援猿猱欲度愁攀弓缴而射之援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① 解析A 项两个“危”均作“高”讲;B 项两个“举”分别解释为:全、都/举起;C 项两个“就”分别解释为:靠近/完成;D 项两个“援”字分别解释为:拉/攀。

答案A
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是非常爱我的。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C.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译: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译: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吃饱喝足才回家。

解析A 项第二个“爱”的解释有误,应译为“吝啬”,后半句应译为“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答案A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臣所过.
屠者朱亥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C.若无罪而就.死地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解析A.过:经过/拜访;B.御:抵御/统治;C.“就”都是“走向,趋向”的意思;D.爱:吝啬/吝惜。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羊易之以何可废也衅钟以将?
B. ⎪⎩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于王元异堂上于王坐 C. ⎪⎩⎪⎨⎧•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若王可以保民乎哉寡人者若, D. ⎪⎩
⎪⎨⎧••就死地而若无罪过堂下者而有牵牛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若无罪而就死地
解析A.“以”都是“用”的意思;B.于:在/对;C.若:像/如果;D.而:表修饰/表转折。

答案A
第Ⅱ卷(共90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古诗的能力。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前两句写作者站立城头观赏,只见土地荒芜,野草纵横,原先用于浇灌良田的涧水无人汲引复向西流。

后两句写春花烂漫无人欣赏,鸟语婉转无人倾听,显示了山中的宁静、山行的寂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确实句句关情,特别是一“自”一“空”,情感毕现。

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的辞格。

参考答案11.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

13填空。

孟子名 ,字子舆。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 ”。

他44岁时周游列国,宣扬“ ”,他的许多思想都记载在《孟子》里,这是一部 体著作。

答案轲 亚圣 仁政、王道 语录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惟士为能。

若民, , 。

苟无恒心, , 。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 。

答案(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A.然后从而刑之
B.树之以桑
C.然后驱而之善
D.未之有也
解析C.之:动词,从事。

A、B、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

答案C
1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这句话说明了作者什么观点?(5分)
解析要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只有物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精神才有所依附。

17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士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解析C.概括不全面,不仅阐述了怎样“制民之产”,还阐述了“谨庠序之教”,故应表述为“阐述了仁政施行的具体内容”。

答案C
五、(15分,每小题5分)
18把①~③句组合在一起,续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要求续写后的这段话强调第③句的意思。

可增删个别词语(包括关联词)。

号称“东方伊甸园”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

①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②四川省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
③四川省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解析要注意与“之所以”相接的关联词,还要注意强调的语句。

一般说法,需要强调的意思放在句子的后面,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来连接即可。

参考答案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得益于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尤其是旅游部门能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19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两组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穴洞。

解析句子仿写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它不仅涉及到《考试大纲》中三个考点内容:句式,修辞和语言连贯、简明、得体,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

仿写句子必须做到四个统一:话题统一,句式统一,修辞统一,色调统一。

答案示例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单调的重复。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四周永远是暗箭陷阱。

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蝇营狗苟者永远是一惊一乍,提心吊胆。

20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例如: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端午节:
植树节:
中秋节:
解析本题的难度不小,首先要抓住节日特点,然后组织语言。

语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则是工整。

答案示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逝者的生命在我们的心中续延,我们的思念如同细雨绵绵。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

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平。

植树节:今日栽下千棵树,来年形成万里阴。

种下绿色的希望,创造幸福的未来。

树木树人,百年大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植一棵树,增一抹绿色,添一份期待。

中秋节: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

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月亮圆月饼圆,年年岁岁盼团圆。

菊花香桂花香,时时刻刻望故乡。

六、(50分)
21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话题作文的一般命制方式是材料、话题、提示三者缺一不可,本题却只有话题和提示,与2004年北京高考卷“包容”有类似之处,也可说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创新命制。

“变”,是个独词式的话题,范围显得比较空阔,构思时就有必要先固定写作的方向。

可采用成分附加的方法,写成“环境之变”“心灵之变”“变与稳”等,使写作方向明确,有一个写作的思维坐标。

这样在文体选择上就有较大的余地。

议论则分析其辩证关系,记叙则强化过程发展,也可以用创新文体。

参考例文
丑小鸭·白天鹅
湖东的鸭妈妈生了一堆鸭宝宝,其中特别丑的一只叫丑小丫。

湖西的天鹅妈妈生了一堆漂亮的天鹅宝宝,其中特别漂亮的一只叫白小倩。

鹅妈妈和鸭妈妈每天都带着各自的宝宝在明澈的湖水中漫步。

小倩高高地昂着头,小丫矮矮地缩着头,偶尔小丫会偷偷看小倩。

鸭妈妈说,小丫你别自卑,你长得虽丑,可经过酷暑经过寒冬经过很多磨难之后,你就可以变成白天鹅,不是妈妈瞎说,书上有记载的。

别看小倩现在挺俊,到时候你可比她漂亮,还要领导天鹅群,那时妈妈给你改名叫大倩,也不枉你为咱鸭群增光添彩。

小丫挺丑可性子特倔,她不耐烦地说,妈你在说啥,都什么时代了,你还信书上那一套,世界早变了,谁说一定要长得漂亮,漂亮不能当饭吃,要活得精彩活得充实,那得有真才实学,我小丫虽丑,可我有志气有理想,我脑袋不笨,我将来一定活得比小倩强。

末了小丫还叹口气,对鸭妈妈说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小丫每天到河边的学校听老师讲课,小倩每天对着湖顾影自怜。

小丫订阅了《科技博览》,小倩订阅了《都市丽人》。

小丫发现原来养鱼比饿了再捕鱼省事,而且生活会比较有保障;小倩发现把尾巴上的鹅毛倒着梳,那造型有点像人类流行的某种发型,而且让自己显得特别靓。

小丫用积蓄给自己买了台电脑开始上网冲浪,小倩给自己买了套化妆品开始涂脂抹粉。

……
小丫一天天长大,小倩也一天天长大,她们各自外出闯荡。

走的时候小倩顶瞧不起小丫,小丫也顶瞧不起小倩,她们约好三年后湖边见。

三年后……
一辆豪华跑车停在湖边,车里走出了小丫。

小丫这几年在城里打工,搞编程什么的,挣了不少钱,还有了自己的专利,由于保养得好,皮肤也日渐白皙了,活脱脱一个都市白领丽人;旁边的小道上走来了一摇一晃的白小倩,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再没了昔日的光鲜美丽。

“城里人不看外表看脑袋。

”小倩叹气。

小丫对妈妈说,你明白了吧,时代变了观念也该变了,美丑并不能决定一切,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小丫瞧着小倩,觉得她挺可怜;小倩望着小丫,觉得她好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