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心——论美育课程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ent Parent society
33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受到广泛重视。
当前,高校美育课程通过学习艺术理论、 参加艺术活动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全其人格,美育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同时,大学生美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种新型适合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 高校美育课程的概念和分类
1.1 高校美育课程概念与使命
高校美育课程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高校美育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层次。
美育课程不仅仅是获得技能,写写画画、吹拉弹唱,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的全面培养,它的功能是在素质、修养、能力、境界等方面。
高校美育教育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1.2 高校美育课程的分类
一般而言,高校美育课程包含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艺术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课程以及非艺术专业领域的学科课程。
以目前所在学校的美育课程为例,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如:美术鉴赏、大学美育、美学概论等等。
艺术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课程如:美术基础、幼儿园环境创设、舞蹈创编等,非艺术专业领域的学科课程如传播学、广告学、UI设计等。
它们都属于课堂美育范畴。
2 高校美育课程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正处在青少年进入青年的过渡阶段,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宿舍矛盾、恋爱问题、校园暴力等,心理健康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
本文采取教育实验法,随机抽选本校100名学生,对调查人群依次开设不同形式类别的美育课程,通过前后对比测试发现,课堂美育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高校美育课程可以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2.1 美育自身辅助心理健康工作
以美启智,使其正确认知自我。
审美教育对智能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美育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认知、感悟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价值判断,反思自我人生价值观,促进个体觉醒。
如该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唐诗宋词的学习感受到唐朝的太平盛世,增加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博古通今,帮助学生产生更客观的自我认知。
因此,美育课程能够提高智力,促进心理健康。
以美启美,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美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帮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不
以美育心
——论美育课程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李冰清 徐伦权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4100)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众多文献资料均有提到,美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
高校美育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基于此,本文开展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现状调研,分析高校美育课程的概念和分类,讨论高校美育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实验,证实积极开展高校美育课程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关键词:高校美育;高校心理健康;结合作用
同的美带来的愉悦的情感,提高自身情绪水平,缓解、释放压力,调节心理健康能力。
如我校的三笔字书法课程,不同的书体给与书写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草书肆意奔放,最能帮助书写者宣泄、释放内心的情绪,随着书写的完成,个人内心环境也得到了调节。
以美养德,塑造健全人格。
美是随着人类文化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产物, 人的品性、信念、道德、文化等文化特征性都可以在审美中体现出来。
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悦耳动听的音乐、观看的有趣的节目、欣赏的有意境的书画作品等都能给他带来精神的刺激、心灵上的触动, 促进大学生引起心灵的共鸣、得到理性的感悟、坚定自己的意志, 大学生能够在审美实践中充分体验美带来的自由与愉悦, 人格逐渐得到完善。
2.2 提升美育教师能力辅助心理健康工作
美育教师的课堂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今高校的美育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传统课堂的纯讲授模式已不复存在,现目前高校的课程除了讲授艺术理论知识、美学理论,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注重传授思想、能量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此外,在讲授形式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实际效果。
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在现有模式下,将美育课程与心理学内容相融合,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真善美”的积极生活观念,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 结束语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高校美育课程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和特性,避免以往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说服式开导,行为上的纠正,让美育由脑如心,彻底化解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学生品格,完善学生人格。
高校应该在此基础上,开设更为丰富的美育课程,提升美育教师的授课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伟.“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心理学在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48):48-49.
[2]夏侯琳娜.“立德树人”视域中的新时代高校美育理念建构[J]. 理论学刊,2020(2):127-134.
课题项目:2020 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美育教育对新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编号:GY201071);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美育教育对新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编号:CQY2019KY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