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山水画意象色彩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山水画意象色彩表达
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孙鹏昆靳玉海
摘要: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在画面境界追求和个性表达上,色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山水画家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山川河流,对大自然氤氲景象有了深刻体悟与领会,再通过高度凝练
的意象色彩予以表达,它是情深意切的情感传达,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

本文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经典山水画作品的色彩分析,阐述中国山水画意象色彩表达。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象色彩自然山川
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从古至今,画家在山水画境界追求和个性表达上,色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抒情达意,寄托胸怀,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意象色彩。

中国山水画的意象赋色,是以意设色,得其精神,不描摹其客观之色,依据画家对大自然氤氲景象,对自然界峰峦的深刻体悟与领会,通过高度凝练的意象色彩予以表达,它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的情感传达,是风雨明晦、烟云雾霭、四时变幻、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和画家主观情思的交融互渗,是客体自然和主观精神的融合。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无论施以丹青之色,还是用水墨晕染,都是传神写意抒情的意象色彩,是画家个人艺术修养体现和主观情感的表达。

中国山水画家在游走自然山川,体验意象万千的世界,用心灵感悟朝阳夕暮,峻岭深岩,幽泉秀谷,林木苍郁,烟岚隐现,体悟自然造化神韵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山水色彩的观察,总结出山水画赋色之精髓。

清代唐岱在《绘事发微》中也说:“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

”这是画家观察自然后,使其悟化于心再进行提炼,画家对自然山川的色彩不是真实的描绘,而是画家心灵迹象的自然流露,是自我人格的真实再现。

山水画设色最大的特点是———依物象原有的颜色,与笔墨相结合,加以主观意象的发挥。

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如图1),巍峨的高山耸立于画面的顶端,山势雄伟,山顶树木茂盛,葳蕤葱茏,山谷中瀑布飞流直下,泻入深山之中,山下烟林掩映,奇石嶙峋杂树丛生,老树枝干粗壮,盘根错节,显然生于坚硬的岩石间已饱经风霜。

亭台楼阁隐约可见,一队商旅在山脚下缓缓而来,驴背上驮着货物。

画面色彩淡雅,笔力坚挺,主要用墨渲染,墨色凝重、浑厚,沉雄的笔墨塑造
图1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图2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了峻拔雄廓壮美的山水意境。

画中的色彩不是描摹现实的自然界色彩,而是画家观察自然时,汲取自然之美,经过主观的提炼和概括,注入情感,借物达意挥写心象的意象色彩。

中国山水画家通过体察自然,汲取灵感,用墨或色来传达自己的审美态度与情感世界。

在用色方面锐意创新,大胆创造,画材选择上使用植物颜料和矿物质颜料进行渲染,设色上不被自然界原有的表象色彩所束缚,在画家真切感悟中深化为意象色彩流溢画面。

中国的青绿山水画主要使用矿物质颜料。

青绿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就是典型的意象色彩处理。

自然界绿色中有草绿、翠绿、墨绿、浅绿、深绿,嫩绿等不同色相,丰富多彩,青绿山水画中却主要以石青、石绿色来渲染,它是画家对眼睛所看到色彩的概括运用而非逼真写实,从色彩的逼真度和设色的手法上看都倾向于主观而非客观。

例如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如图2)画中峰峦叠嶂,连绵不绝,山间高崖瀑布,奔流直下,营造出烟波浩渺,云蒸雾绕,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

山中曲径通幽处,有房舍屋宇隐现,屋旁绿柳青翠,红花鲜艳,衬以长松修竹,景色秀
丽之至。

水榭楼台、茅屋草舍以及简易长
桥虽是点缀,却各依地势而设,与山川湖
泊交相辉映。

人物刻画微小,姿态生动鲜
活。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着几艘渔船,
为平静的画面增添几分动感。

构图上画家
充分利用多点透视法绘制全卷,又施以青
绿色使画面层次分明,光彩夺目。

全画用
笔精当,一笔一画都恰到好处,先以细劲
柔韧的笔致勾勒出山峰、石头、树木的轮
廓,再敷以三青、三绿、赭石等色进行逐层
渲染,浑朴醇厚而不失灵动之感。

画面色
彩绚丽而清雅给人以静穆、秀逸之气,画
面意境幽雅而深邃。

石青石绿颜色的鲜艳
程度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实,在夸张的艺术
效果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好河山的壮丽美
景,视觉是异常强烈的,画中的主观意象
赋色鲜明。

古代青绿山水画另一位画家是唐代
李思训,作品《江帆楼阁图》(如图3),画面
描绘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络绎不绝的游人
外出踏春的情景。

江岸山峰耸峙峻秀,树
木郁郁葱葱,山间桃红柳绿春花灿漫,生
机勃发,松竹小径,不时有游人穿行其间。

远景碧波荡漾,浩渺无垠,一条小船扬帆
逆流而上,船中有四位身着唐衣的游人。

近景有桃树、松树、竹子等植物,苍翠欲
滴、葱茏茂盛,碧殿朱廊在林间隐现。

画中
游人有的伫立于岸边,有的沿山上小路而
来,有的骑马,有的挑担,有的提物,人们
赏春畅怀一派欢乐的气象。

画面构图奇
巧,通过精妙刻画以山之一角的实处理,
来反衬出江河的烟波浩瀚(虚处理),画面
施墨采用近实远虚的方法,近处山石树木
用浓墨勾染,远处用淡墨。

画面运用虚实、
浓淡的处理手法,增强了画面远近虚实的
空间关系。

画面设色大量使用石青、石绿
色,树木用双勾填色方法,先用石绿点染,
再用石青画松针,金粉勾勒有些墨线转折
处,极富装饰意味。

画面格局宏伟,颜
色浓丽古雅,艳而不俗,堂皇富丽。


面呈现金碧辉煌色彩与实际自然界真实
色彩之间相差甚远,画中视觉色彩的再现
饱含画家的主观情绪,体现了中国画的意
象色彩观。

中国山水画从最早的魏晋六朝到当
今,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呈现出“百家样”。

作品的风格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精髓
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中西方绘画理念,
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施
色方法,使画面色图3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图4现代李可染《长江万里图》
艺术研究 寻古鉴今 2020·5
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彩呈现出各具风格的新面貌。

近代画家张大千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都样样
精通,与齐白石并称为“南张北齐”。

他的山水画作品创时代新风,泼彩、泼墨法并
用,大气磅礴,作品《长江万里图》(如图4)是画家的旷世之作,画长近三十公尺,画
家以鸟瞰的构图方式展现了从岷江索桥开始,经都江堰、索桥、导江玉垒、重庆、万
县、三峡、宜昌、武汉三镇、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
海,至崇明岛出海为止的景色。

画面布局疏密得当,虚实相间,千岩万壑沿绵不绝。

画家将恢弘万里、横亘浩瀚的长江壮丽的美景浓缩于画卷中,画面整体气势宏伟、
雄浑博大极具艺术感染力。

画家先用毛笔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再用墨笔皴山画树,而后用青绿重彩渲染,
同时运用泼彩、泼墨的技法,将浓淡墨、青绿色泼于纸上,任水、墨、色相互渗化融
合。

画面呈现出苍劲淋漓,异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色彩有的缤纷迤逦,有
的清雅飘逸。

全画浑厚撼人,奇伟瑰丽,观之让人有身临其境,可在咫尺间遍览千里
河山的磅礴雄姿的感觉。

画家在饱览祖国河山后,目识心记,将山水景色之美铭记
于心,通过内在的悟化过程进行提炼,将自己对山河的热爱之情幻化成意象的色
彩,画家在蕴情赋色时选用青绿色来描绘自然山川的勃勃生机,使画面富有神采。

它是画家物我两融,宣泄激情,心灵内化情感的表达,体现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无限热爱之情。

现代山水画家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如图5),画中山峦起伏多姿,树木茂盛,
枝干劲挺,飞瀑流泉沿绝壁直下,触水生烟,山下溪流潺潺,在树林乱石间婉转流
淌。

树木掩映下房舍数间错列有致。

画面构图严谨,画家先用浓淡墨层层皴染,笔墨
浑厚沉着,笔力刚劲挺拔,墨气明润。

再采用了积色法,用大量的朱砂、朱膘颜色
对山峰和树叶层层积染,热烈浓重的红色如火山喷涌出的岩浆,炙热而真切,完
美地体现出深秋时节的雄山胜境,再现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意
境界。

画家运用墨与色,黑与红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热烈,体现了画家胸怀的
广阔,使人观之震撼心魄,内心荡漾。

画家寓情于景,落墨写心将自己的情感寄
托在自然山水间,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宇宙境界。

画家笔下的河流山川,充满
了意象性。

中国山水画家秉承传统文人画的思想,借古拓今,使意和象紧密结合在一起,
写时代之象,造时代之意。

意象是理智与情感的融合,既入理又含情,是心灵的感
触,是情感的记录。

山水画家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山川河流,纵观万物之变,有了对自
然规律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中画家将色彩寄托了襟怀,是主观情感的迹化和宣泄,
因此中国山水画是寓情于色,以色畅意,以彩抒情的绘画。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形神与笔墨[J].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12).
[2]王晶.中国名画[M].万卷出版公司,2007.
注:本文系2014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画意象研究》的研究成
果,编号:12542043。

图5现代李可染《万山红遍》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