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

合集下载

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

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

1直 立 献 杵 .
般 , 正 前 方 与 肩 平 为 度 , 掌 相 并 ; 时 拾 起 足 至 两 同
两 腿 须 直 立 , 可 摇 摆 , 气 吸 满 后 放 下 不 至
【 诀】 歌 双掌前 伸如 托物 , 尖着 地起踵 立 ; 足 身正腿 稳莫动 摇 , 托九 次功 方毕 。 垂
练 下势 。
3. 立 担 山 直
略 停 一 会 , 掌 翻 转 上 托 , 想 各 托 一 球 , 至 两 意 举 头 顶 上 方 时 , 手 指 尖 相 对 ; 面 , 视 上 方 , 略 两 仰 目 肘 屈 , 尖 抵住 上 腭 。 舌 然 后 , 鼻 调 息 , 气 时使气 贯 肋 , 尖 用 力 , 用 吸 足 两 腋 生 劲 , 念 引气 由臂 直 透 指尖 ; 一 会 , 觉 支持 意 停 感
足 尖 拄 地 身 立 安 , 掌 托 天 目上 视 i 双
调 息神 气俱 安舒 , 力 由臂贯 指端 。 腋
【 法 】 练
两 脚 并步 而 立 , 起双 足 跟 , 脚 尖 支 撑 身体 , 抬 以
脚 平 行 ; 掌 贴 于 两 大 腿 侧 , 目平 视 正 前 方 。 两 二
绵 不断。
动 作 要 求 :右 手 云 刀 和 在 地 面 上 的 平 抹 刀 相 配
合 ,左 手 刀 在 背 后 时 要 求 刀 翻 身 而 过 ,不 得 与 身体
接 触 , 以 圆 圈 为 练 习 方 法 , 一 般 一 圈 翻 滚 四 式 , 正 对 东 南 西 北 四 个 方 向 。 刀 法 要 密 , 翻 身 要 快 。 非 勤 学 苦 练 、 另 加 明 师指 点 ,难 得 其 秘 。 可 演 练 一 圈 或 二 圈 , 然 后 用 “ 鱼 打 挺 ” 起 身 , 最 后 接 下 面 的 收 鲤

[转载]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

[转载]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

[转载]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原文地址:南少林金刚十八势易筋经----凌大侠作者:____风清云淡____【总歌】九莲宝地古刹居,金刚功夫练法奇;菩提面壁悟禅意,十八势法为健体。

呼吸吐纳久磨炼,养气忘言守命基;子午卯酉四时功,不错毫厘恁意去。

1.直立献杵【歌诀】双掌前伸如托物,足尖着地起踵立;身正腿稳莫动摇,垂托九次功方毕。

【练法】自然站立,两脚自然并拢,双手下垂放于身体两侧;垂肩坠肘,含胸收腹,全身放松,二目正视前方,舌舐上腭。

(图1)接着,吸气一口吞入丹田,吸气的同时两臂伸开,五指并紧,用力上托而起,有如托起千斤重物一般,至正前方与肩平为度,两掌相并;同时抬起足跟。

(图2、图2侧)两腿须直立,不可摇摆,至气吸满后放下双掌,双足跟落地;同时将气呼出,还原成开始势。

按此法连续练习9次,然后进入下一势的练习。

2.地盆献杵【歌诀】开裆三足宽站立,沉身下蹲地盆稳;两掌向前托塔起,吸蹲呼立九次全。

【练法】两腿开裆站立,两足距离以自己三足宽为度,两脚平行;两掌贴于两大腿侧,二目平视正前方。

(图3)接着,用鼻均匀、细长地吸气,同时身体重心下沉,两腿下蹲成低马势(南少林叫蹲地盆);两手伸掌向正前方捧起,如托重物。

(图4)至气吸满后,闭住,两掌及全身聚力几秒种(以自感适应为度);随之呼气,落掌,伸膝直立,还原成图3势。

反复起蹲托掌9次完毕,放松身体,自然呼吸,接练下势。

3.直立担山【歌诀】两臂平托似担山,起踵直膝稳如柱;扩肩张胸向前挺,肺脉通畅无滞患。

【练法】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膝伸开,双手下垂置放于身体两侧;垂肩坠肘,含胸收腹,全身放松,舌舐上腭,二目平视前方。

(图5)接着,配合鼻吸气的同时足跟提起,两手向正前方抬起并伸开,至两掌与胸相平时略停住,继续吸气至满,然后闭住,两手再向左右分开,两臂成一直线为度,扩臂挺胸。

(图6)两手如托重物,至气闭不住时放下双手,落足跟站平,将气呼出。

然后重作上述动作,反复练习9次之后,接着进入下一势的练习。

少林秘传坐功易筋经!吞吐天地灵气,呼吸日月精华!

少林秘传坐功易筋经!吞吐天地灵气,呼吸日月精华!

少林秘传坐功易筋经!吞吐天地灵气,呼吸日月精华!握固静思神【古谱】盘膝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1.盘膝打坐,左腿先盘屈,右腿盘于左腿脚腕外部位,以舒适为宜,这叫做自由盘势(功夫深者也可使用双盘势)。

两手握固,放于大腿之上,拳心斜朝上;上身保持正直,竖脊,舌抵上腭,双目垂帘。

2.握固,即大拇指叠在掌心,余四指握紧为拳。

3.意守丹田,排除杂念,调节呼吸。

调息要徐缓、深匀,使气下沉丹田,坚持练习能凝神静气,存神养身。

叩齿抱昆仑【古谱】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36声。

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9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1.左掌抱右掌,虎口呈圆,两拇指尖相接触,抱于腹前。

然后,嘴唇相抿,上下牙齿相叩(即上牙打下牙)作响36次。

2.叩齿完毕,两手上抱于后脑,十指相互交叉。

3.两手抱住后脑向前猛地一扳,即松开两手,以掌心劳宫穴对两耳孔捂住;然后,静静调息,鼻呼鼻吸共9次。

随后两掌心猛地松开,有如吸出耳孔中的气一样,一按一吸共做9次。

左右鸣天鼓【古谱】鼻息出入各9次毕,即放所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

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24次。

两手同弹共48声,仍放手握固。

1.上势毕,呼吸9次。

两掌相贴搓热后,抬起两手掌掩住两耳,以手心劳宫穴对耳眼,中指按住后脑玉枕部位,食指叠于中指之上。

2.随即,食指用力弹下,敲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养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3.然后,放下双手于丹田前,两手成握固势,静心调息。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这套功法看似简单,也要吃大苦的,不管怎么样,你按要求坚持练习30天就完全回游“脱胎换骨”的感觉!请注意每天的联系感受!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腹不可外凸,臀部不能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跟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45%,双手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自己头部。

双目看自身距离2--3米处的地面。

手势稍微改变,不会影响效果!筋骨训练:一,脊柱的矫正练习: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再由脊柱传达到其他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致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练习"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在练功中不治而愈。

腰椎酸痛者,将在每天早上练习5--10分钟,7--10日内痊愈-----1,脊柱的后天反正练习:以基本姿势站立后,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的力量。

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需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要将脊柱拉直撤直。

整个脊柱有拉扯感。

这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S型的脊柱,返回到先天的一线婴儿状态,督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

在正规的训练中脊柱酸痛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以腰椎最为明显,务必坚持下去。

2,肢体辅助:两膝定住,不可开膝敞胯,也不能内夹。

此时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微微靠前,即:自然形成十指抓地,足心含空之势。

"双足含空似踩青蛙"即指此势而言。

可使涌泉穴得到自然锻炼。

两肩暗劲下沉,大椎上顶之力不可失,两肘暗劲外撑,双手暗劲前推,手指掌暗劲后靠。

注:1,易犯错误:双肩上抬,提胸收腹,颈部僵直。

2,解决办法:随时用意念,从脚下至头部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头颈应该保持灵活,是大椎上拔,并不是头用力向上顶。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附:视频演示,另有详细图文讲解)2020-06-08 21:08·功夫武术酷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共十二式。

经过实验研究和专家鉴定,易筋经适合中、青、老年人群习练。

常练易筋经可以使人身体舒畅,头脑清醒,气血畅通、陶冶身心。

1.本篇为大家配上了视频,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

除了本篇的以下图文讲解以外,大家还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增加阅读本账号内的相关文章。

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开篇),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1-4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5-8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图片讲解国术健身:易筋经(9-12式),源自秦汉时期的引导术以下为图文讲解。

第一式韦驮献杵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此势与第二式、第三式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经络走向,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含静”、“动静两盖”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人地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身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它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细细体会口诀,就会明白了。

要点一:身体要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

要想做到这项要求,两脚不可并踵站立,否则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而不会松软了。

因此,必须两脚相距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相距约一脚的宽度,同时足踵和脚尖必须左右看齐。

要点二:脊柱要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锅穴(即两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感觉。

要点三: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要点四:两手自然下垂,轻贴大腿外侧。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文详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文详解!

少林《易筋经》⼗⼆式图⽂详解!第⼀式预备式预备式⾝体正直站⽴,脚尖外撇,两脚与肩同宽。

周⾝放鬆,澄⼼敛神。

两臂⾃然下垂,紧贴两⼤腿外侧,下颔微收,两眼半睁半闭。

做三次深呼吸。

第⼆式 韦驮献杵⾝体正直,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外撇,成⼩⼋字形。

两臂向前缓缓举起,⼿⼼相对,与肩同宽。

举⾄肩平屈肘成90度⾓,⽴掌,同时吸⽓。

⽽后缓慢合掌于胸前,同时呼⽓臆想四肢之⽓调⼊胸中,定式后静停⼀分钟。

第三式 横担降魔杵接上式,⾝体不动,两臂缓缓下落,并逐渐分⼿。

两⼿落到丹⽥时稍停⽚刻,再下落时分向两侧,经⼤腿外侧向上成俯掌侧平举,两脚跟提起。

⼿臂下落时要意沉丹⽥,平举时⽓随⼿⾏⼊掌⼼。

呼吸⾃然,⼼平⽓和。

定式后静停⼀分钟。

第四式 掌托天门接上式,⾝体不动,两臂由两侧同时缓缓上举,举⾄正上⽅时与肩同宽,此时屈肘翻掌,⼿⼼向上,掌指相对,双臂成U字形状,并尽⼒上托,同时尽⼒提踵,并咬⽛叩齿,⾆抵上颚,咽津液下送丹⽥。

接看两脚跟外开,两臂缓缓下落⾄侧平举。

下落时由⼩指到拇指依次弯曲握拳,两脚跟随之下落,⼿⾜还原。

两臂由平举向上举时吸⽓,⾄托掌时略闭⽓或⾃然呼吸。

定式后约静停半分钟。

第五式 摘星换⽃接上式,左臂由上经左下侧划弧,落于背后,⼿⼼向下,并尽⼒下按。

右掌⼼翻向内下,臂上举,掌⼼向下﹔同时脖⼦向右扭转90度,头上仰,⽬视右掌。

转颈时右脚跟提起内转与左脚成丁字步。

⾝体重⼼在左脚(左图)。

定式后静停约半分钟,放三五次深呼吸。

然后右⼿下落,左⼿上举,向左做摘星换⽃(右图)。

第六式 倒拽九⽜尾接上式,左⼿由上经左侧⾄左胯外侧,掌⼼向上,⼿指内屈,右⼿由背后伸⾄肩⾼时屈肘,变成虚握拳,上体与左腿成⼀条斜线,与地⾯约成45度。

右脚向右跨⼀步,同时向右转体90度成右⼸步势,右膝关节弯曲,膝盖不超过脚尖,外形动作似⽤⼒拉车状。

公众号易经天下。

呼吸⾃然,意念两⼿⼼。

然后⾝体左转,左脚向前上⼀步,左⼿伸向前,右⼿伸向后,动作相同,⽅向相反(右图)。

南派易筋经之导引十二式

南派易筋经之导引十二式

22南派南派易筋经,是一派独特的易筋经功夫,创于何人已无从查考。

从现有参考材料看,此派应归于南少林内功类,有舒筋、顺气、把攒、小劳、贯神、拱元、导引、撤放、归元、洗髓等十几种功法,丰富多彩。

今选南派易筋经之“导引十二式”,整理出来,献于同道。

“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

呼吸俯仰,屈伸手足,流通血气,增进健康。

本易筋经,练法独特,架式美观;内外兼修,柔中寓刚,动中练息。

练之可健肺益气,壮筋增劲,是难得一见的内功易筋经。

一、探龙珠(左)【练法】1.右掌收抱于丹田;左掌前伸,高与肩平,肘臂略屈,掌尖向上,五指略分开。

目视左掌。

2.左掌引气(劳宫穴内收,有吞劲之意),配合鼻缓缓吸气,愈慢愈好;同时,肩、肘、腕、指均有内吞之势。

3.然后,配合鼻喷气,左掌松劲。

4.上述动作一吸一呼,为一次。

共做36次(也可自定次数),然后收式。

二、探龙珠(右)【练法】1.左掌收抱丹田,右掌前伸,高南派易筋经之导引十二式文/三武劲之意),配合鼻缓缓吸气,愈慢愈好;同时,肩、肘、腕、指均有内吞之式。

3.然后,配合鼻喷气,右掌松劲。

4.反复练习(次数自定),然后收式。

三、龙吸水【练法】1.双掌抬举前伸,腕高平肩,掌尖向上,五指略开,肩、肘、腕略屈。

目视前方。

2.配合鼻缓缓吸气;同时,双掌向内引气,劳宫内含,五指略屈。

3.配合鼻喷气,两掌松劲前吐。

4.反复练习,然后收式。

四、虎听风(左)【练法】1.右掌后收,翻掌贴于腰后,掌尖向左,虎口向上;同时,左掌侧开,掌心向前,手臂放松。

2.配合鼻缓缓吸气,左掌向内引气,劳宫内含,五指略屈。

3.配合鼻喷气,左掌松劲前吐。

4.反复练习,然后收式。

五、虎听风(右)【练法】1.左掌后收,翻掌贴于后腰,掌尖向右,虎口向上;同时,右掌侧开,掌心向前,手臂放松。

与肩平,肘臂略屈,掌尖向上,五指略分开。

目视右掌。

2.右掌引气(劳宫穴内收,有吞南派2.配合鼻缓缓吸气,右掌向内引气,劳宫内含,五指略屈。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相对,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成三盘落地状;脊椎挺直,头顶向上,目视前方。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改写:1、XXX献杵第一式双腿挺直,脚跟内侧相抵,脚尖向外,保持正直姿势。

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膻中穴外,目视前方,呼吸自然。

静立一分钟。

2、XXX献轮杵第二式双手向后平开,手心朝上,双脚后跟翘起,脚尖着地,目视前方,呼吸平稳。

静立半分钟。

3、XXX献杵第三式双手分别向上抬起,双臂成U字状,掌心朝上,肘部微弯。

同时咬紧牙关,舌抵上腭,深吸一口气,胸部鼓起。

静立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右式:左手放在背后,掌心朝下,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右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手放在背后,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左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5、倒曳九牛尾右式:右脚跨出一步,成右弓步,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左手放在身后。

目视右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前移,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右手放在身后。

目视左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6、击爪亮翘式左腿蹬力,提起左脚,双手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深吸一口气,挺身,双拳双掌向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

然后鼻呼气,双掌再双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双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

静立半分钟。

7、九鬼拔马刀式右式:双手后腰际外分上接,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颈,右手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左手回背于身后。

目视右手,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手向前上接,右手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目视左手,静立半分钟。

8、三盘落地式左脚外开成马步,左手下落,右手从后向前上抬,至两掌心相对,呼吸自然,静立半分钟。

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直立。

缓缓屈膝,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手掌心朝下,直至手臂与地面平行。

头部昂起,目视前方,神情专注,保持呼吸平稳。

南少林《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上)

南少林《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上)

南少林《易筋经》罗汉劲十八式(上)在武林中秘传的有一套“十八式”的功法,可以运动全身经络,畅通血道,操练每一骨节;达到勇其肩背之劲,强健胁肋之气,锻其筋膜而紧肤皮,强化五脏六腑,使内里坚强。

只要每天勤于盘筋搬体或盘刀拔石,力量就会大增,如果进行揉摩拍打,身之病痛就会自愈。

修炼这套功法之前,还得先练调息养气,从运化血脉入手。

人体的活动,主要依靠气血畅通舒活,散布全身;气不活,就会出现肿块硬结;血不疏散,其色为红为紫。

所以,要调养其气,运动其血,气充血足后,就可以进入“十八式”训练,然后才可行做“盘功”“操功”之法。

使全身筋劲强健,无处不生劲,气血无处不充足。

此外,劲生于筋,筋健则劲足,故有“筋为劲之本”的说法。

骨为劲之刚,髓充骨则强,骨强劲力方能刚猛,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截然分开。

医学中有“肾生骨髓,髓生肝,肝主筋,劲生于筋”。

劲是靠什么来表现呢?有了无坚不摧的劲力时,于实战搏击中自然就表现出来了。

身体的曲蓄是发劲的方法,“曲蓄则有力”就是说的发劲。

有劲的,当以劲为劲;无劲的,就得以气血为运,使气血充周全身,所谓“气血到处,无坚不摧”。

这就是气血运使的法诀,如果仅仅凭着狂妄、躁动、拙力、僵劲,是不可能练成的。

传授技击一道者,不可不小心谨慎。

练法一、两拳相对式【口诀】欲行功看定两手,先空胸手提胸口。

莫献股落腰其法,歪折分筋一样同。

【行功】(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呼吸自然,二目平视前方。

(图8)(2)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两脚间距比肩宽。

(图9)(3)两腿屈膝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拳收向小腹前,拳心向上,两腕交叉,左拳在上,右拳在下;目视两拳。

(图10)(4)鼻吸气,两拳腕相互争力,沿腹前缓缓提至胸前,拳心向里,拳眼向上,两肘尖下垂,然后将气呼出;目视双拳。

(图11)(5)吸气,两肘尖缓缓用力向两侧抬至与肩平,两拳用劲分拉至肩前,拳心向下,拳眼对肩;目视前方。

(图12)(6)呼气,两肘尖下落,两小臂旋裹,至胸前成竖臂,肘尖向下,拳心正对锁骨;目视双拳。

少林千年镇寺健身秘诀易筋经(一)

少林千年镇寺健身秘诀易筋经(一)

少林千年镇寺健身秘诀易筋经(一)序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

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

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

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

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

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

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

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

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

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

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

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

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

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

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

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

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

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

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

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

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前言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

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

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

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

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

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

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

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

少林之易筋经内教龙虎功

少林之易筋经内教龙虎功

少林之易筋经内教龙虎功易筋经内教龙虎功“易筋经”、“洗髓经”乃是我少林宗脉镇寺大法,早年是绝不允许寺外流传的,后因各方武林豪杰多次参访少林才使其中部分内容,尤其是外相方面的内容流传到了民间。

然而我少林正宗神功秘技亦有其教内密传部分,不为外人知晓、仅历代武僧以《易筋教内录》相互传习。

《易筋教内录》所载功法均为历代少林高僧长老心血凝集,至简至易,而奇效惊人,其高妙之处是绝非一般自作聪敏的人可以猜忖得来的。

为不使这样的珍贵宝藏为时日久远而埋没,我谨将易筋经内教秘功中的强身壮骨大法一一龙虎易筋功传。

述出来。

以示后学。

至于更深的内容,则待有缘的人出现再有选择地加以传授。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秘法第一节卧龙式:每日就寝前及晨起后行功一次,时间以愈长愈好,但应量力而为。

第一式:单手支撑,伏地侧身式。

摆好姿势后先吐浊气三口,纳入清气、以意引向忧陀那(丹田),梢守几个呼吸,即任其气自,行功时张目闭口,疲乏时叮左右换手行功。

第二式:要须同上,待上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支撑,侧身伏地式。

第三式:要领同上,待第二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仅一食指伏地侧身支撑式。

此又称“一指金刚擎天式”。

倘能持久则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伏虎式:伏虎式为卧龙式变化而来、一切要诀要求均同卧龙式。

第一式:双拳面支撑伏地式如增加功夫则双臂弯曲,胸腹下贴离地约三寸左右即叶。

第二式:以双手拇指、中指、食指支撑伏地方第三式:双手食指支撑伏地式龙虎秘式功用总说:教内秘传龙虎秘式,虽至简至易,但效力宏大,徒手即可行功,又无时间环境限制、外提劲于四体,筋骨壮健;内运气全身,坚实腑脏,使人内力巨增。

而伏虎式之效尤胜卧龙式,对于强健腕力、臂力有奇效如每日将龙虎秘式勤习苦练,可使人精力百倍,腰肾有力。

胜于一切人参、燕窝之类补品药拘,强过其他健身壮体术百倍,功效之巨,绝非虚言,万望后学勿以其简而小看,看时易,做时难呀!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金刚掌大力金刚掌是八宝门硬气功绝技之一种,功成后,拍掌能使砖石破裂,劈掌可断木棒,用于技击威力甚广。

南少林拳式易筋经,百日即能大增身劲,形成寸劲,令人惊奇!

南少林拳式易筋经,百日即能大增身劲,形成寸劲,令人惊奇!

南少林拳式易筋经,百日即能大增身劲,形成寸劲,令人惊奇!拳式易筋经乃南少林派易筋经秘功之一,因其练式手法多用拳型,故名。

本功为南派宗风,操拳操桩,易筋易骨,炼气练力,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功秘诀,静中寓动,其效如神。

年老体弱或病者,练之可筋壮力强,自然体魄康健,祛病延年;而青壮年练习,百日即能大增身劲,令人惊奇,尤其拳力最为显效,握拳如铸,若加操硬功,铁拳功不日可就,断石开砖,出手惊人。

一、开功式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自然外分呈八字形。

双掌自然垂放身侧,掌心向内,虎口向前,全身自然放松,通体不用拙力。

采用腹式呼吸法,调整呼吸,排除一切杂念,使心意集中到丹田。

如此静气宁神,大脑渐渐进入安定状态(图1)。

待入定约半刻钟后,即可逐式开始练功。

一式纯熟后,方可接练下式。

不可急于求成,定要循序渐进。

注:学者功夫加深后,本功所有桩式都要变为骑马桩以增益下盘。

而初习时不宜过急,高桩即可。

二、垂拳式由开功式始,双手五指缓缓于身体两侧蜷曲成拳,拳心向里,拳眼向前(图2)。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

次数自定。

一握紧一舒松、一呼气一吸气是为一次,练习次数学者自定。

松紧动形不易过大,如若过大则只练外形,不易内壮。

注:武术惯使拳法,本功拳形为常用式,这样既练功强身又利实战,一举两得。

三、端拳式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缓缓上提,提至胸部两侧时即可停止,肘节弯曲,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图3)。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

次数自定。

四、冲拳式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胸前平伸,高与肩平,两臂平行,肘节可微屈(便于使用手劲),拳眼朝上,拳心朝里(图4)。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

次数自定。

五、举拳式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正上直起伸举,两臂仍平行,肘节可微屈,手臂仍与肩同宽,但不接触头部。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少林易筋经内外功法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

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

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少林内功与易筋经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

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

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

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

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

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

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

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

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

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

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

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

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

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

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

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

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

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

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

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

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力避耳目又两颊耳。

其功夫皆从易筋经中练得,此又可证易筋经之可以御枪刀,并非虚语也。

蒋之本,与坊间之刊本,互有异同,兹即以此本刊行,以正谬误。

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

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

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第一章正身势第一节环拱正立势【练法】1.并步正身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自然呼吸,双目下视。

(图1-1)2.两脚尖外摆,呈“八”字形分开两脚跟靠紧缓缓提离地面,用两脚前掌着地支撑;两掌上收于胸前,左掌掌心向上,右手握拳放于左掌上,拳心向上两膝直立,脊梁直竖,端头正项。

双目下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以鼻自然呼吸。

(图1-2)姿势站好后,开始调息定气,排除杂念,净化思想。

当一切安定松静后,由口缓缓吐气,由鼻缓缓吸气,连续3次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丛书)第一节环拱正立势5/616/61握拳手形:拇指尖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握拳。

(图1-3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丛书)第二节献杵起功势7/618/61握拳手形:拇指尖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握拳。

第二节献杵起功势【练法】1.两手成掌向左右平直展臂,虎口向上,指尖向外。

(图1-4)2.接着,两掌向前直臂相合,两臂伸直,指尖向前,虎口向上;呼吸自然(图1-5)3.屈臂,将合掌收于胸前,指尖与鼻尖对齐,双目下视,状如拜佛;两脚前掌着地不变。

再如前势,口吐气3次鼻吸气3次。

(图1-6)注意:出入气毕,仍保持舌抵上腭其余要领不变。

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丛书)第二节献杵起功势9/6110/61握拳手形:拇指尖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握拳。

第二节献杵起功势【练法】1.两手成掌向左右平直展臂,虎口向上,指尖向外。

(图1-4)2.接着,两掌向前直臂相合,两臂伸直,指尖向前,虎口向上;呼吸自然(图1-5)3.屈臂,将合掌收于胸前,指尖与鼻尖对齐,双目下视,状如拜佛;两脚前掌着地不变。

再如前势,口吐气3次鼻吸气3次。

(图1-6)注意:出入气毕,仍保持舌抵上腭其余要领不变。

图1-4少林正宗易筋经(中华武术经典珍藏丛书)第二节献杵起功势11/6112/61气毕,仍保持舌抵上腭其余要领不变。

图1-4图1-5。

图解少林韦陀14式易筋经!配合呼吸秘法,效果立竿见影!

图解少林韦陀14式易筋经!配合呼吸秘法,效果立竿见影!

图解少林韦陀14式易筋经!配合呼吸秘法,效果立竿见影!少林武术源远流长,但明朝以前,各种典籍中关于“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活动的载录并不多见。

历史的车轮滚至明朝时期,不仅少林寺演练武艺的记载日渐增多,而且少林武术之名也在这期间声名鹊起,以致远播海内外,并最终获得了“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盛誉。

少林易筋经中韦陀14式,是少林少见的传世秘籍!一、韦陀尊神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呼吸1次,拳握紧1次,拇指上跷1次,只用意力而手形姿势不变动。

勿放松,需越握越紧。

初练之期,以9次呼吸即可。

然后,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待功力加深后,增加呼吸到81次。

二、韦陀把门动作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吸气时,双掌用意向下撑按,十指用力上挣上跷;呼气时稳住双掌下按后的力度,切勿放松,每呼吸1次,加劲1次,层层递进,直至81次呼吸完毕,方可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三、韦陀推门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呼吸时,双掌用意前推,手指即上拗1次,配合呼吸,掌越推越前,指越拗越立,直至81次呼吸完毕,然后方可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四、二郎担山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意想两掌各托住一重物,不敢松懈;于每呼吸1次时,两掌用意加劲上托1次,全身聚力,只用意而两掌均不变动,越托越紧,不能放松。

待81次呼吸完毕,方使松下手臂,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五、狮子抱球按上图站立,然后呼气。

两掌合拢于胸前!接着吸气,随吸气的同时,两掌缓缓分开,意想球体气充胀大而撑开两掌,至图2-5的姿势时,气刚好吸满。

随后又呼气合拢。

如此一开一合共做81次呼吸。

然后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六、韦陀排山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吸气时,两掌暗劲朝左右撑开,十指上拗,意似有两座大山左右朝自己推挤而来,两手左右撑住,不能松劲,越撑越开,直至81次呼吸完毕,方可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七、霸王举天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吸气时将牙咬紧,两掌用暗力上撑,意似托举下塌之天,不可松劲,气吸满后,张口吐出,掌仍上撑,只能越撑越上,手指紧拗,直至81次呼吸,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南少林秘传易筋经!不能让你飞檐走壁,只能让你身康体健!

南少林秘传易筋经!不能让你飞檐走壁,只能让你身康体健!

南少林秘传易筋经!不能让你飞檐走壁,只能让你身康体健!每个人在练习武术的时候,都要经受种种的困难,例如:环境不好、遭遇坎坷挫折、练习武术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

或许,在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当你选择了练习武术这条路,就已经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并不是说,我们生来就要经受这世间的种种磨难,而是,我们在娘胎里享受了最安逸的岁月,来到这世间,我们必须得承受住着世间的点滴磨难,经受住武术对我们的锤炼!这将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里有一段易筋经,是来自南少林的秘传功法,简单易学。

不能教会你飞檐走壁,也不能让你成仙成佛。

只能让你身康体健,让你心强志坚!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不经历苦难,不承受磨炼而获得的安逸和健康!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我们看不到这背后的九九八十一难!练习武术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项功夫是可以随随便便练成的!不想经过千锤百炼,只想走捷径的人,那就只能去练葵花宝典了!接上式有人说,“练习武术好累啊,为什么要坚持练习武术呢?为什么我不能随遇而安呢?”我想说的是,练习武术就是要吃得苦中苦。

这就好比我们吃饭在吃苦瓜的时候,第一口永远都是最为苦涩的,但是,慢慢咀嚼下去,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苦涩中还带着清香的甘甜,落在口中,消散不去。

武道亦然,只有在练习武术中,经受了种种苦难,才能在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接上式生活和武术是一样的。

人生百态,有苦必定有甜。

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总有些打击会让你一蹶不振,痛苦万分。

可是,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学会忍受。

记住这么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武术需要勇气和坚持,要把武术当做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一路上有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时候,也有能够看到百花齐放、春暖花开的时候,沿途欣赏美丽的风景,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

到最后,登顶看到日出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那个曾经努力过的自己。

武术不难,只需要你的坚持;武术很难,就难在坚持一辈子!。

少林寺《易筋经》全文

少林寺《易筋经》全文

少林寺《易筋经》全文少林寺《易筋经》全文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

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

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

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

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

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

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

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

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

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

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

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

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

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

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

穿金与造①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

理与气即是。

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

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

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

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

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朱修林1994.12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

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

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

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

“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

“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

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

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红日书生这套功法源出:南少林寺(福建泉州),是我的恩师洪峰前辈授意他的儿子传授给我的,让我终生受益。

这套功法随着火烧少林寺而消失武林,只有少数传人掌握,从不对外轻传。

鉴于当前武术界伪功风行,特别把这套武术瑰宝贡献出来,揭开“易筋经”的神秘面纱,打击那些骗人,惟利是图的武林小人。

有的武林人士曾以本经部分内容劲力为主干,创造名动一时的“某某结构”,还有“某某拳学”的主要功法等--- 当前武术界个个说自己是正宗,我没有精力与他们挣什么“正宗名牌”公开的这套功法大家练练就知道,比说一万句话都管用!笔者不善言辞,只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走出误区,粉碎神话,坚持大道至简,至易!自本人1999年正式开馆授徒以来,这套功力宏大的功法尽在我的学生身体上体现实战功力的!身体抗重击无恙!等等实效,都激励着我尽快的让天下武友受益!这套功法看似简单,也要吃大苦的,不管怎么样,你按要求坚持练习30天就完全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腹不可外凸,臀部不能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跟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90度(不得小于此标准),双手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度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自己头部。

双目看自身距离2--3米处的地面。

(图1-1、1-2侧面)图片描述: 手势稍微改变,不会影响效果!筋骨训练:一、脊柱的矫正练习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再由脊柱传达到其他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致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练习"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在练功中不治而愈。

腰椎酸痛者,将在每天早上练习5--10分钟,7--10日内痊愈-----1,脊柱的后天反正练习:以基本姿势站立后,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的力量。

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需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要将脊柱拉直撤直。

整个脊柱有拉扯感。

这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S型的脊柱,返回到先天的一线婴儿状态,督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

在正规的训练中脊柱酸痛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以腰椎最为明显,务必坚持下去。

2,肢体辅助:两膝定住,不可开膝敞胯,也不能内夹。

此时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微微靠前,即:自然形成十指抓地,足心含空之势。

"双足含空似踩青蛙"即指此势而言。

可使涌泉穴得到自然锻炼。

两肩暗劲下沉,大椎上顶之力不可失,两肘暗劲外撑,双手暗劲前推,手指掌暗劲后靠。

注:1,易犯错误:双肩上抬,提胸收腹,颈部僵直。

2,解决办法:随时用意念,从脚下至头部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头颈应该保持灵活,是大椎上拔,并不是头用力向上顶。

3,呼吸方式一:吸气小腹外鼓,呼气小腹内收,吸气直达小腹内,呼气自然。

吸气时肛门需微微收缩。

这种方式可以强壮丹田内气。

4,呼吸方式二: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鼓并同时收紧肛门。

吸气同时全身桩架微微以小腹为中心内收,呼气暗劲以小腹为中心外展,动作很小,自身有感觉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可以强壮肾气。

大凡:内气不足,腰椎酸痛,肾气不足,四肢无力,各种关节炎,头昏眼花,等等,将在每日早晨练习5--10分钟,为时7--10日内,得到全面改善,直至痊愈。

此势是武家练就筋骨之力,祛除旧力的必练之势。

任何人应予以重视。

周身筋骨将在练功中自然精壮成长,就此开始成就武术力量。

第二式:金猿伸腿得灵性基本姿势:自然站立,双手叉腰,直立提起左腿于身体正前方,脚趾脚掌回勾,膝盖挺直,为了掌握平衡,右腿可以微微弯曲。

(图2-1)练习方式1:做好基本姿势后,吸气直达小腹并微鼓,呼气小腹内收,内视足底涌泉穴,默念"通"。

呼气同时;脚掌用力回勾,脚跟用力暗劲下推,力量顺达足跟。

大小腿不要故意绷紧,顺其自然,吸气不放松,呼气再用力。

反复练习5--20次。

练习方式2:基本姿势,练习方式同上,只是换了右腿练习。

(图2-2)注: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人体腿部力量,在实战时顺达足底,没有丝毫拙力,由以侧踹踢最为明显,穿透力强烈!“聚力一点发力瞬间”的威猛腿法穿透力,将由此势上身而得。

练习过1--3次就能体现。

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基本姿势:双足平行站立,宽可容肩,两膝微曲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中正,双臂直立抬起,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掌心向前,双掌距离约两倍肩宽,与肩同高(图3-1)。

练习方式:逆腹式呼吸;吸气小腹内收,并意达丹田,呼气沉肩指掌回翘,以掌跟为力点,直臂用力暗劲前推,并意达掌底。

吸气不放松,呼气反复练习。

10--20次。

注:通过此势练习,自然疏通手臂经脉,可以使筋骨力量顺达掌底,没有丝毫肌肉拙力,稍加外功合理练习,开砖破石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第四式:蜻蜓点水浮浪行基本姿势:双手十指撑开、撑于地面、全身俯卧(图4-1)、双腿并拢、身体成直线、不可塌腰、不可低头。

练习方式:吸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同时臀部抬起(图4-2) 2、双臂伸直向后推动身体(图4-3)呼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图4-4)。

2、双臂伸直向前推动身体(图4-5)吸气意念气入小腹、呼气意贯十指坚韧无比。

反复练习5-30次、可以按自己的身体素质条件、自己增减。

注:此式专练指力、臂力、腰力、不可轻视。

强劲坚韧的指力可由此式获得!第五式:阴阳提气练肾子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心向下、至于小腹前(图5-1)练习方式:吸气;用力收缩肛门(肛门也称:谷道)、十脚趾抓地、咬牙、收腹提胸、双手随之上提至胸前(图5-2)、呼气;松胸、松谷道、双手回落至胸前、恢复至基本姿势。

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主要练习肾功能。

强健身体。

练习过程中“会阴”发热、是正常现象。

第六式:震敲五岳坚固体基本姿势: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曲至与脚尖相齐、上身中正、双手直臂左右分开手心向外、指尖向前。

练习方式: 1:吸气意念入丹田(小腹内)随即提胸收腹、体腔内被真气布满(图6-1)。

2:吸气满后、立即以鼻喷气、沉体实腹、同时:双大臂回击、用力夹击两肋、手心向上(图6-2)。

3:吸气手心向前(图6-3) 4:喷气;双大臂回击胸腹(图6-4)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是练习内脏抗击、抗震动、坚实内脏躯体的重要功法、一定要认真练习、力度应该以内脏有震动感觉为好。

第七式:青蛇一点修真身基本姿势:此式需要一个不太宽的凳子、以身体的中心部位躺在窄凳子面上、全身挺直(图7-1)练习方式:吸气的时候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要坚持住、不要松软下身体。

如此练习5-20分钟。

注:此式练习颇为费力、务必坚持、时间要长些为好、此式强壮内气、周身整劲是"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的重要功法。

第八式:洪炉淬火锤金刚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内侧宽可容肩、右手持一个铁沙袋(沙袋圆桶状、长一尺半、内装半尺铁砂、粗直径7、8公分就可以了),准备拍打身体。

练习方式:用沙袋轻拍身体各个部位、依次为:左臂→右臂→左肋→右肋→左胸腹→右胸腹→中线→左腿→右腿注:拍打应该开始几天应该轻一些、以后可以根据进展增加拍打次数和力度、练习百日可抗击打无恙!由于本人不提倡这种练习方法、所以图略!想练习抗击打的朋友可以参照本人赠送的《龙罡内劲功自修密法》中的护体劲功练习、效果更为宏大!第九式:蛟龙出水海中戏基本姿势:双手握拳、俯卧于地、双拳距离自己的一横掌、拳心向内、双臂弯曲120度角、身体挺直、左脚抬起(图9-1)。

练习方式:吸气入小腹丹田,双臂弯曲、胸贴向地面(图9-2)、呼气推到原来的位置(图9-3)。

右式要点与左相同(图9-4、9-5)。

每式反复练习10-30次。

注:练就强猛拳力、全身都练的坚硬无比、平时又很柔软、用"棉里裹铁"来称呼再合适不过了!双拳会随着练功慢慢变的骨质坚硬、胸腹有力、腿力也会增加、总之本式是一项很重要的功法、你应该认真对待、认真练习、注意自身的变化长进!第十式:仙鹤腾身钻云霄基本姿势:手法姿势和"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一样、左腿伸直抬起、右腿弯曲(图10-1)。

练习方式:吸气身体下沉(图10-2)呼气按原有路线还原(图10-3)反复练习10-30次。

换右腿抬起练习(图10-4、10-5)注:开始练习此式时颇为不易、一旦掌握练习、你就会感受到她的强大威力了、千斤腿力莫不受益于此、试想一个人练自己的体重都顶不起来谈什么大威力腿法。

第十一式:雄鹰抖臂展翅劲基本姿势:左脚在前虚步站立、左手与头同高、右手与腰部同高(图11-1)。

练习方式:吸气入丹田、突然以鼻喷气、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同时左手握拳拉会到腰旁、右拳握紧整个手臂肩膀都要紧张绷紧2秒钟(图11-2)、然后呼气放松变化姿势为(图11-3)、两小臂在胸前相对、双手轻握拳、吸气满后、立即喷气、握紧手臂迅速直臂展开、分到两侧(图11-4)迅速松弛、恢复原来的姿势、反复练30-50次。

换右手在前虚步站立练习(图11-5、11-6、11-7、11-8)。

注:此式主练拳劲、个中滋味你自己练习后体会一下就知道了、按要求坚持3-10天必会增加你的拳劲。

第十二式:合手谢佛吞天地基本姿势:双腿并拢、身体中正、双手合什(图12-1)目视前方。

练习方式:张口吸气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鼓起、呼气闭口由鼻呼出。

意念万物、精纯之气被我尽吞入腹。

风景秀丽之地练习更佳。

练习3-20口。

注:本式为收功之势、弥补内气不足、壮大内气!写在最后怎么样经过30天的刻苦练习,你掌握这套既简单有又有难度的功法了么是啊!这套功法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神秘!甚至你会问:"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就是这么简单啊不错;她就是这样简单,简单到她不象传说中的"易筋经",这是因为你长期的接受着神秘的易筋经思想。

不管怎么说,事实就是事实,这套"真功"脱去了长期压抑在人们心中的神秘外衣,显赫的功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劲力巨增,筋骨坚韧,身体抗打只是个开始,仅仅是个开始,希望你坚持下去,让她为你的实战技术服务,做好你坚实的功力后盾!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4个直辖市,香港都有我们的练习者,显赫的功效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认可,大家统一认为只要练就能感觉到进展,功力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不像有些功法说的是神功绝技,练起来欺骗自己没有丝毫用处。

[解答] 咨询解答贴,随时更新(2005-11-17更新)“第十一式:雄鹰抖臂展翅劲”“吸气入丹田、突然以鼻喷气、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同时左手握拳拉会到腰旁、右拳握紧整个手臂肩膀都要紧张绷紧2秒钟”是否可以理解为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在打的时候是放松的)然后绷紧,还是一开始就绷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