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薛建党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发地激烈,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正逐
步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
为了更好地招揽优秀的人才,
也为了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各事业单位开始纷纷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的机制。
当事业单位招聘的人才足够优秀,可以满足本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时,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就会提升,后期的经济效益也会跟着提高。
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人才市场竞争的关系来深入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一、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
训、奖惩、考核和职位变动等工作管理活动,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
管理者在其中主观参与的决策对人才的去留影响并不大。
因此,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管理要想顺应社会人才趋势的
大发展,就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转变,
让新的制度更加接近人力资源管理的完美预期。
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未来的经济发展才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2.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必须在招聘人才前,提前做一个可行性分析的预测,
明确事业单位需要招聘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保证招聘到
的人才能够为事业单位所用。
然后,当招聘的管理者拥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了,接下来才能通过各个渠道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让符合事业单位招聘要求的人才来参加
面试,面试通过之后,再对新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
培训没有问题了,才能正式开始工作。
并在后期的工作中持续关注员工的工作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施以奖励和惩罚的机制。
3.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的侧重点在前期的培训,并没有为事业单位后期的人员发展前景做出一个可规划的蓝图。
而人力终账面的突击花钱,提升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执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确定以后,对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进行防范和管控就成为管理重点。
虽然内部控制是全员、全面和全过程控制,但单位财务人员依然是内控活动的
主要执行者,要做到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
防患未然,进行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XX 事业单位高度重视
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已完成《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为保证其落地实施,将其纳入单位行政考核之中,
与年终评先树优挂钩,使本单位内控制度真正对接实际工作,
管控单位经济风险,为本单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行政事业单位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
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强调责任履行,
全面反映单位收支情况和家底情况,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始,要深刻领会政府会计制度的核心要义,
在于明确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决策能力,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下要做好政府会计制度的系统培
训,和新旧会计制度的精准账务衔接,
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将政府会计制度真正贯彻、
落实到本单位,高质量做好本单位财务工作。
五、提升国际化视野和素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必将带来人才全球化的流动,相应要求各行各业人才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素质。
国际化视野和素质是指具备国际化的意识和情怀,能够以当前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为视角来观察和处理问
题的视野和素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无论在任何岗位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一门
通往世界的桥梁外语,开拓视野,
广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交流互鉴,为我所用。
财政部于2018年下发《国际
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财会人员指明了应有的国际化遵循,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应积极
响应财政部号召,主动武装自己,
为本职工作提高站位、增加助力。
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
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更要求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具备以上新常
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将自身价值融入到伟大
“中国梦”的实践中去,融入到火热的青春奋斗中去,
立足本职做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181
资源管理特别看重员工后期在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它提倡用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来让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满足感,在取得一点成就时能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后
续的工作,在工作出现了差错,
也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发现错误,并积极改正。
人事管理只是整个事业单位中小小的一部分,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从始至终都贯穿着我们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它是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二、人事管理的缺陷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人事管理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只关注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没有站在事业单位的宏观布局上来思考问题。
其次,因为人事管理的机制主要采用的是约束和激励
机制,所以在管理员工的方式上就不够多样化。
其三,
这种弱势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出现巨
大的漏洞,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投机取巧,
明明没有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在分享奖励的时候厚脸皮地来分一杯羹,失去了最基本的公平竞争的机会。
所以在选举活动发生
时,许多人拉帮结派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最后导致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混乱不堪,让一些本来拥有实力的员工被压制,从而不得不受气跳槽。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不少事业单位中,因为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导致许多员工都没有什么上进
心,如果事业单位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下,
那么别说未来不会有很大发展,而且还会越来越跟不上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需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发展的铺垫,那么在市场竞争如此
激烈的今天,即使是资金雄厚的事业单位,
总有一天也会面临被淘汰的厄运。
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向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转变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事业单位的领导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只有领导真正认可了这个新的管理制度,人事部门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进行转变。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
1.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事部门不仅仅只是一个依托事业单位而存在的小
部门,它对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事业单位的员工时,人事部的管理者更需要事先制
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必要时,
还需要上级领导直接参与未来战略方案的制定和决策。
倘若事业单位不站在一个宏观的层面来看待人员培训和发展的问题,合理地进行人
力资源的分配,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
那事业单位就不会对未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期也不会适应我国经济领域发展地越来越广的事实。
2.塑造企业自己的文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企业文化不仅像征着事业单位的整体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更是员工积极工作的动力。
大多数优秀的应聘者看重的并不仅是事业单位所给予他们的外在物质条件,而是这家事业单位的核心价值观。
员工特别注重自己在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十分在意这份工作是否能令他拥有一种简单的成就和幸福感。
很
多时候,企业的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些认为不会有所改变的事业单位往往都是没有重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
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发展的亲密关系。
因此,我们就要求我们的事业单位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而充实企业文化的氛围。
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的员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晋
升与奖惩制度,以此来动员员工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还必须加强与其他类型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对方的优点,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向新型的人力资源的转变。
3.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要想让自身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人力
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体系。
首先,
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人才的开发力度,
在应聘的时候,最好为其制定适合的职业选择与目标,以此来让应聘者能明白自己
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岗位,而事业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也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会盲目招人。
其次,
因为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是不断在进步的,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自己的
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
最后,
对于不同表现的员工,事业单位应该实行不同的薪资发放方
式,让表现优秀的员工工作更有热情,
表现较差的员工也不会丧失对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发展对我国的未来的人才市场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性,对事业单位目前的人力资源体系予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将人力资源的开发达到最大化,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曙光.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J].中国市场,2018,990(35):127-128.
[2]王爱玲.试析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7(03):186.
[3]郭印生.浅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思路[J].经济师,No.329(07):240-241.
[4]李慧芬.浅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J].人才资源开发,2017(20):31-32.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