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pl.清热剂-课程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甘草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清疏并用,升降同施
辨证运用要点:
头面红肿焮痛 、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 脉浮数。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普济消毒饮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加川楝子、龙胆草
随
证 加
肿痛明显:加青黛、丹皮、赤芍,
减
并用青黛外敷
清营汤
Ⅰ类
《温病条辨》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清营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热初入营热 身热夜甚,口不渴
热 邪
扰心神轻伤 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清透
初
血络气热未 斑疹隐隐
营热
入
营
尽营热阴伤 口渴
解养
分
阴阳失和 舌绛而干,脉细数
毒阴
目常喜开或喜闭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仙方活命饮
君 银花
白芷、防风
清消活 臣
热肿血
归尾、赤芍、乳香、没药
解溃止
贝母、天花粉
毒坚痛 佐 穿山甲、皂刺
陈皮
使 生甘草
水酒同煎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仙方活命饮--运用
1、辨证要点:
局部红肿红肿焮痛,或伴身热凛寒,脉数有力。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方解:
连 黄栀大芒 薄 竹 甘 白
翘 芩子黄硝 荷 叶 草 蜜
君
臣
佐
使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凉膈散
• 配伍目的: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运 用:
兼便秘:加大黄(热甚,无便秘亦可用)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大全》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仙方活命饮
痈
疡
局部红肿焮痛 热毒 搏结气血(成脓)
肿
身热凛寒
毒
化热聚而成毒
外邪 ——邪正交争
初
舌苔白或黄,脉数有力。
起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塞气血凝”
•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数。 • 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证见壮热、口渴、烦燥、咽喉 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普 济 消 毒 饮 Ⅱ类
《东垣试效方》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主证分析:
(2)乳痈 (3)宫颈炎
减 皂刺、防风
加 青皮、柴胡、蒲公英
紫花地丁、漏芦
减 白芷、防风
加 黄柏、红藤、蒲公英
(内服、坐药)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四节 清脏腑热
适用病证: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炎热证。 组方用药特点:
1、脏腑用药:
心经热盛:黄连、桅子、木通、莲心;
肝胆实火:龙胆草、夏枯草、青黛; 肺热炽盛:黄芩、桑皮、石膏、知母; 热在脾胃:石膏、黄连; 热在大肠:白头翁、黄连、黄柏。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运用
• 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第三节 清热解毒
• 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 • 热毒证的涵义: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 随证加减: 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舌红而
干,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加黄
连、知母、天花粉。 • 使用注意: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忌用。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二节 清营凉血
• 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水 生 麦玄银 连 竹 黄丹
牛
角 地 冬参花 翘 叶 连参
君
臣
佐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运用:
•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细数。 • 随证加减: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或配加羚羊角,钩 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翘、竹叶、黄连、或 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清热剂的应用原则
•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
热已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
应表里双解。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清热剂的使用注意:
• 1、辨别里热之部位 • 2、辨别热证之真假 • 3、辨别热证之虚实 • 4、权衡热势之轻重 • 5、热邪炽盛而拒药者,可用反佐药物或服法。
《小儿药证直决》
主治: 1、心经有热: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
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方解:
生地
君
木通 竹叶 生甘草梢
臣
佐使
证候特点:“水虚火不实”。(《医宗金鑑》) 配伍特点:滋阴不恋邪,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
清清
臣
泻利
黄芩、栀子
泻肝火
泽泻、木通、车前 清热利湿
肝湿 佐 生地、当归
滋阴养血
行气疏肝
火热 使 柴胡
甘草
引药入肝经,防凉 遏伤肝。
护胃调药
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龙胆泻肝汤
• 炮制特点: 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四药酒炒,黄芩炒。
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背微恶 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 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2、白虎加苍术汤 • 组成:白虎汤加苍术三两 • 功用:清热祛湿。 •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以 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者。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竹叶石膏汤
Ⅰ类
(《伤寒论》)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主治证侯分析:
气 余热未清----身热多汗,心胸烦闷
分 热
气津两伤----短气神疲,口干喜饮
盛 后
胃气不和----气逆欲呕
期
舌红少苔,脉虚数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热 在 气 分
阳
辛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盛
清 热
石膏竹 叶银翘
热 邪 口渴 伤 津
生
津
知母麦
止
冬
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第一节 清气分热
• 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
Ⅰ类
《伤寒论》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温伤
病寒
气 分 实 热
阳 明 经 热
白虎汤
大热
石膏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大汗
清 热
知母 清热滋阴
大渴
生 津
粳米 益胃生津
脉洪大
甘草 护胃调药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运用:
• 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主证分析:
血
热扰心神:身热谵语。
分
热
热伤经络: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黑。
盛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水生丹赤 牛 角地皮芍
君臣
佐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 本方配伍特点: 凉血与化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
龙 胆 泻 肝 汤--证候分析 I类
胁痛 头痛目赤,口苦、耳聋
肝郁气滞
肝火上炎
肝肝 胆胆
阴肿、痒、汗,筋痿, 带下黄臭而稠
小便淋浊
湿热下注前阴
湿热下注膀胱
实湿 火热 上下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肝火或湿热
扰注
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龙胆泻肝汤--功用与方义分析
君 胆草
泻肝火,利湿热
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 本方与清营汤在主治证候、功用、配伍特点方面 的比较。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 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 • 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 衄血 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 便血 地榆、槐花 • 尿血 白茅根,小蓟 • 皮下出血(紫癜)
热盛
清热
直接清热
间接清热
清热解毒药 疏散药 利水药
热 毒
证 阴伤
养阴生津药
泻下药
壅遏气血
腐蚀血肉
行气活血药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黄连解毒汤
方见《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证候分析: 三焦实热火毒证: • 气分热毒:大热烦燥,口干咽燥,错语不眠。 • 血分热毒:吐血、衄血、发斑。 • 热毒疮疡:痈疡疔毒。 • 热毒(湿热)下利(痢):湿热痢、疫毒痢。
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2、兼证用药: 热邪伤阴:生地、阿胶、麦冬、石斛; 兼气虚证:人参、黄芪、山药; 兼挟湿热:泽泻、车前子、木通; 气滞血瘀:当归、木香、槟榔; 火热内郁:藿香、羌活、防风; 寒凉伤阳:吴茱萸、肉桂;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导赤散 I类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导赤散--运用
1、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
舌经脉数。
2、随证加减:
心热:加黄连; 阴虚甚:加麦冬; 小便淋沥作痛:加萹蓄、瞿麦、滑石; 血淋: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赤茯苓。
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功用:泻火解毒。
方解:
黄黄黄 桅
连芩柏 子
君臣
佐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运 用:
• 辨证要点: 大热烦燥,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随证加减: 便秘加大黄;吐、衄、发斑加生地、玄参、丹
皮;黄疸加茵陈、大黄;疔疮肿毒加蒲公英、银花、 连翘。 • 使用注意: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 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 脉见浮细或沉; •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附 方:
• 1、白虎加人参汤 • 组成: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
竹生人麦半粳甘
石
叶膏参冬夏米草
君
臣 佐 佐使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配伍特点:
•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扶正祛邪兼顾; •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运用:
• 辨证要点: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 逆欲呕,舌红少津,脉虚数。
特 征--头面红肿
大
焮痛
伴见症--恶寒发热
头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瘟
舌燥口渴
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风壅 发 热于 于 疫上 头 毒焦 面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方解:
君 黄芩、黄连
臣 牛蒡子、薄、连翘、僵蚕
佐
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 陈皮
佐
升麻、柴胡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分。
• 使用注意: 原书云:“ 苔白滑者,不可与也。”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犀 角 地 黄 汤 Ⅱ类
(《备急干金要方》)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 证侯特点: 1、神志症状 2、瘀血 3、出血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2、加减:
根据部位 加引经药
头: 川芎
胸: 瓜蒌
上肢:姜黄
颈: 桔梗
胁: 柴胡
下肢:牛膝
热毒重,加清热解毒药:五味消毒饮
便秘加大黄,血热盛加丹皮 根据脓成、未成加减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仙方活命饮--临床应用
3、扩大应用
(1)化脓性扁桃炎
减 乳、没、皂刺、山甲
加 马勃、玄参、桔梗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 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凉膈散
《和剂局方》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四 分。
凉膈散
主证分析: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
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 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
胃肠热结:大便秘结或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