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学生:洁指导教师:慧玲
生命是我们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脱离了生命支持的任何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只能成为天方夜谭。

生命是伟大而富有精神意义的,作为类的人来说,不仅要有信念、精神、意志,更重要的是怀有对生命的敬意和感怀,认同生命,感恩生命,使它灿烂无比。

然而,在现代社会践踏、残害生命的极端恶性事件频繁出现。

近些年来,大学生轻生自杀数据持续上升,伤害他人生命、漠视他人生命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从07年的高校学生跳楼,到马加爵杀人案件,到药家鑫撞车杀人案件,再到08年大学学生狂言“不就是地震嘛,不就是死了一万多农民嘛”等等极端恶性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大学生们敬畏生命的理念是何等空白,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已呈现“病态化”。

因而,惨痛的现实警示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事物有没有价值及具有哪种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生命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价值观在生命上的体现。

早在先时期儒家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命价值取向。

①它是个体价值观在生命意义层面上的表现,是其在现实生存中判定、抉择某种类型的生存形式和机制中最为有意义和价值的准则与规约个人言行的心理取向体系。

①易蜀川.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J],2009。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核心建设力量之一,这一群体对我们国家的意义可见一斑。

可是近年来,据媒体报道,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地方高校,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他杀事件等伤害生命的事件呈上升趋势。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戕害生命?这些现象的背后,他们究竟缺失了什么?其实,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他们生命价值观的缺失所引起的。

具体可归纳为两个层面的容:
1.对自我生命的否定即轻生自杀。

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没能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遇到委屈和挫折的时候,就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2.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即残杀他人。

当前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在大学生所接收到的庞大复杂的信息中,必然会掺杂一些消极的、暴力的因素,这都会使大学生在认识自我和他人生命价值时产生偏差。

同时,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相对较重,当自身利益遭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危害时,他们会竭尽全力保护自我的利益,在这过程中就会发生伤害他人生命的事情,在现实的个人交往过程中,摩擦和冲突总会发生,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在大学校园中侵犯他人生命权利的恶性案件频频出现。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分析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一系列的不适应使得现今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无视生命意义的恶性事件。

他们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应该从下面几个层面来考虑:
1.教育体制
从某种方式上来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开始的地方,教育之旨应该在于保证个体
生命的健康成长。

同时,传统教育中偏重成绩,分数的高低几乎成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单压制了他们人格特征的塑造,也漠视了其心灵等方面的要求,这极易诱发心理疾病。

当他们从强迫式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走进自由发展空间较大的大学校园之后,这类问题就会日益严重。

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他们极易选择放弃生活、抛弃生命的方式结束自我。

2.信息传播
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无穷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围之广。

而大学生作为思维充满活力的群体,对信息的接收是非常快、非常多的。

这些传媒信息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作用。

电影、电视剧表达的诸如武林恩怨等某些负面信息会不同程度地撼动大学生对生命最初的敬畏。

另一方面,伴随网络世界的扩大和延伸,大学生网民比例逐步增加,互联网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网络传媒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愈发强烈,在高校中风靡着各种虚拟游戏中的人都过着闯荡江湖、互相仇杀的生活,并且生命可以无节制延长和复制,这种虚拟的情感体验使个体对自我生命缺少最基本的认识和体验。

3.家庭影响
作为80、90后的大学生,他们多是家中的独子、独女,因而受到来自父母长辈多方面的关怀与偏爱。

在这种家庭环境影响下,他们认为被爱理所当然,而不习惯付出,缺乏感恩意识,这就使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暴露出“窘境”。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交错和长期肩负的家族希望的大学生就会产生失落感和无聊感。

当然,父母的正确引导对其生命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中国,绝大部分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子女生活层面上的需求和学习成绩,未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这就导致孩子片
面看待生命源头和自我成长。

在碰到困难时,极易产生一种思想——我有权放弃自己的生命。

4.个人因素
各种暴力行为、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行为,不仅是当事人个性心理扭曲,更是缺乏生命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同时还与他们抗挫折能力差和自身意志薄弱密切相关。

在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血腥案件、漠视戕害生命的行为之外,也存在着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案例。

如高校学生孟佩杰重孝德,侍奉养母十二年的动人事迹感动了众人,这就说明了个人的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也会对生命价值观产生影响。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
在现今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各种意识形态相互冲击融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其日常行为的形成和确立。

同时,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各类人才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其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除了有助于其科学地认识生命、爱护生命,而且对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会产生直接作用。

(二)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现今的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虽有一定的重视,但涉及生命教育的少之又少。

面对各样压力,大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心理没有发展完全,极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加之本身缺乏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伤害生命的事件,这很大程度上映射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产品化倾向严重,生命价值观教育在现今的高等学校未能取得大围的施行。

在高校所开展的生命
教育活动中,空洞抽象的说教泛滥、,真正渗入到受教育者精神层面的培育引导极少。

虽然部分高等学校进行了这一教育实践,但只是和义务教育阶段相雷同的实践形式,缺少统筹性和创新性。

然而,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高校对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也必将以此为标准。

因此,生命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大学生实现价值的重要条件
生命价值观对个体的言行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没有正确的生死观,就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生命的宝贵之处,就很容易做出伤害生命、漠视生命的行为。

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对个体的成长成才及价值的实现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指导人们树立珍护生命的观点,给现实的生命赋予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反之则会导致人们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甚至否定生命,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轻视生命、放弃人生。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指引受教育者领悟生命意义的博大,珍惜生命,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容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中,要正确看到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作用,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唤醒其强烈的对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其人生质量。

(一)开展关于生命起源的教育
生,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创造,就是事物的存在。

命,就是期限,就是过程。

生命,就是一段有限的存在,一个无中生有然后复归于无的过程。

人生不过一世,草木不过一秋。

生命,本于无,止于空。

在这空无之间,生命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存在。

这种存在的意志,就是生机,就是生命力,就是生命之花,就是宇宙的奇迹。

因为生而有命,生命只是一个期限,所以生命唯一继续存在的机会,就是生生不息地创造——创造新的生
命,创造生命的延续。

在传统的教育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总是在回避诸如“我从哪里来的”此类问题。

我们要以一种负责任的、科学的态度去回答诸如此类的“心结”,使大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让他们领会个体生命存续于家族和整个社会,不是只与自己有关。

在现实生活学生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生命的艰辛与伟大,没有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认为死了任何痛苦与烦恼都终将结束,却没有意识到给周围人,给亲人带来的痛苦。

(二)开展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教育
生命的目的,就是再创造,就是借着再创造而存在下去,创造,就是永生,就是永恒。

生命存在意义的教育应该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容。

①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

当大学生碰到人生的风浪时,可能会怀疑自身的生命价值,甚至走上一条“不归路”。

也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迟早都要面对死亡,还不如早点结束,也不会再面对痛苦。

其实生命是一个过程,但人的生命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如动物般的生命过程,它是既有荆棘又有鲜花,不断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使其达到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完美的境界的过程。

②从生命价值的角度去面对各种困难,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容。

(三)开展关于挫折的教育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在生命的历程中不可能没有挫折和矛盾。

我们常常把挫折看成是破坏性的,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

实质上,它深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
①叶平.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7)。

②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中,无法排斥和抗拒。

对待挫折,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即斯宾诺莎所说的”不悲哀,不嘲笑,不怨天尤人,而只是理解”。

它应成为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座右铭。

”①在大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就是要指引他们在逆境中领悟其有益之处,科学认识人生道路的坎坷通畅,理性看待人生的多姿多彩,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各种情况。

“通过挫折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是一个过程,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艰辛、挫折和幸福,生命中承载着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不仅属于个体本身,还与父母、朋友、社会密切关联,从而促使他们去反省和思考,重新审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增强自身的生命意志,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

”②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形成坚韧不拔的勇气,拥有不懈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命态度,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明天,实现自身价值。

(四)开展关于死亡的教育
死亡人生中不可逃避的一个阶段,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展死亡教育是必要的,它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构成之一。

让大学生树立死亡意识,有助于他们了解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畏生命、享受生命。

同时,能坦然面对死亡,才能真正意识到生命之意义与价值,从而珍爱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要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飞自己。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要因为一时的困惑,就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价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四、培养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并辅之相关课程
①②王丽娥.对高校生命教育内容的新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4)。

构建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科目是大学校园开展这一教育最为基础的手段和形式。

在课程的设置上,高校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教材容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并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设立专门的课程可以从时间上保证生命价值观教育不至落空,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学校对他们生命的关注,从而也使学生自己更加重视对生命意义的学习。

同时辅之以相关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只能从理论上认识生命,只有实践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

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一定要本着感知、体悟、实践活动有机统一的基本准则,而实践活动是这一教育的重要环节。

所以,要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在理论的基础上配合实践。

例如,美国密里大学心理学教授劳拉·金等进行的“死亡意识”实验。

即模拟一种环境,让实践者感受死亡,从而增强其死亡意识。

这可以让人们时刻提醒自己,生命有限,应该活在当下并尽最大努力活得精彩。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
学生从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必然再次回到家庭和学校。

因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个体最初的、最重要的教育,因而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子女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学校是着意塑造个体的重要场所,故其活动更具计划性和组织性。

社会作为宏观的教育环境,应当充分发挥其力量,有计划地开展敬畏生命知识的普及活动及宣传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人的生命是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性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力量和栋梁之才,但是面对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使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加强其生命价值观引导和培养,不仅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题中之义,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同时也与万千家庭的幸福和民族事业的伟大复兴休戚相关。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M].社会科学,2003年版.
2.易蜀川.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J],2009.
3.盖丽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引导[J],2008.
4.天香.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点滴思考[J].科学时代,2011(10).
5.马雅玲.以药家鑫案为例反思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J].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3).
6.吴顺领洪波.浅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由5.12汶川震引发的思考[J].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
7.文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浅析[J].大观周刊,2011(33).
8.叶平.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文理学院学报,2007(7).
致:
时光如梭,岁月飞逝,不知不觉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太多的不舍与感动。

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在这四年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给予我关心和帮助,此时,“感”二字并无法表达我心里对他们的意,我会把他们永远记在心里。

首先感我的辅导员老师慧玲老师。

在生活上,老师像母亲一样,给予我无尽的关心与帮助,解决了我的许多困难。

在学习上,老师学识渊博、思想深刻。

她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从她身上我也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终身受益,同时也感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到立意,再到定稿,老师都不厌其烦,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才顺利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

在这里我要对老师致以我最真挚的感和崇高的
. 敬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