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2.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这段电文()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

历史事件的记录着由于受到政治、阶级等立场的影响会产生偏差,材料中“暴戾的中国军队”“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不符合客观史实,九一八事变时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侵略行为,AC的说法错误,B项从材料中分析得不出。

因此应选D。

3.(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31题)图3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某一时期公路分布图,导致图3中我国公路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战争的需要B.开发西部的需要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A
4.(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5题)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点拨】“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说明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
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说明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消费市场几乎为零,对英国工业品形成抵制的作用,因此,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④项无从体现。

5.(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1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B
6.(2011年9月山东实验中学诊断9题)“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
【答案】A
【点拨】考查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反映了义和团灭洋之主张,也体现了其反清之主张,A项正确;B 项迷惑性较强,一定要注意题干情景,以题干材料为依据;C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在于“反清扶洋”。

7.(2011年9月安徽泗县高三质检6题)“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泽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C
【点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领事裁判权”概念的理解,“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触犯刑律,由该国领事按照该国的法律裁决,这是对中国司法权的破坏。

本题选C项。

8.(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5题)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

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答案】A
【点拨】材料核心思想为洋务派花费巨资经营北洋舰队,是希望“御侮”、“自强”,说明清朝政府重视海防,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9.(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19题)“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

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为着争取我们民族的生存甚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D
10.(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29题)“……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此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B
11.(2011年9月扬州市调研3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其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使得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本题选A项。

12.(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19题)“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

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

……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答案】B
【点拨】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为抗击日军所做的努力与牺牲,故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抗战,故A、C、D不正确。

13.(2011年9月温州八校联考11题)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根据题干“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分析,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体现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14.(2011年9月台州中学统练6题)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

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1938年8月----10月间,武汉、广州会战进行,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太原会战是在1937年9月---11月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12月间;徐州会战是在1938年1月至5月;枣宜会战的时间1940年5、6月间。

据此本题选B项。

15.(2011年9月温州八校联考5题)“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

”这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提干引文大意是,皇帝命令永远禁止与列强对抗的行为发生,违令的都要斩杀。

此规定是《辛丑条约》中的规定。

16.(2011年9月山西省诊断23题)193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后的对日军事战略方针:“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并争取各国支持,适用广大国土,众多人口,坚持持久抗战,以创造有利之机势,而谋取最后胜利。

”形成这一方针的原因是( )
A.借鉴中共敌后战场取得的成功经验
B.日本侵华方针由进攻转为相持
C.基于全民族抗战以来的军事实践
D.台儿庄战役获胜的教训
【答案】C
17.(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9题)1900年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出现了租借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答案】C
18.(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20题)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

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A.“巴黎公社”的诞生B.“戊戌政变”内幕
C.“台儿庄战役”详情D.“辛亥革命”的情景
【答案】C
19.(2011年9月安徽泗县高三质检7题)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过“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伟大”之外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答案】A
【点拨】根据相关知识,“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是陈嘉庚先生1938年10月28日从新加坡给当时正在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发来这样的一个电报提案。

它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大快人心,给了当时的主和派以沉重的一击,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反映了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项与事实不符;C项并未制止住汪精卫的投敌行为;D项时间上不符。

二、非选择题
20.(2011年9月台州中学统练31题)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

自日
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材料四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

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摘自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

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4分)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分)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4分)
(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答案】
(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2分)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迫上海等五口开埠;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

(2分)
(2)奏议:正确。

(1分)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2分)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2分)
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2分)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发展;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海防安全。

(2分)(言之成理给分)
(5)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成功是其鲜明体现,并体现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

(3分)(言之成理给分)
【点拨】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史实联系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来回答。

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

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

第4问根据国防建设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5问可以通过古今对比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