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源于生活;以爱为名,回归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源于生活;以爱为名,回归生活
摘要:当今社会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一轮改革的热点议题中经常出现“生活
化教学”一词。

陶行知和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然魅力依旧。

理论笔者从“生活
教育”理论的特质入手进行分析,阐述了怎样用“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对教学思考进行了一些实践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生活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
身学习的手段。

课程的设置要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年龄层次的社会生
活经验和情感需求。

标准要求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这恰好与陶行知先
生主张的“生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在具有本质的联系,其中的任何一部分
都是不可或缺的。

1.“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的。

陶行知说:“我们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

我们钻进
去越深,越觉得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

”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必须从“生活教育”的两个重要特征入手,那就是“真实的”和“生活的”。

2.“生活教育”理论是行动的。

“生活与生活的摩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

”陶行知
主张行动是知识的来源,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产生知识,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产生真知。

二、“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1.教学目标“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

而笔者认为
现如今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理念重要的一点是将教学目标“生活化”,以提高学生适
应当今社会的生活能力为教学目的,着眼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拓展生活各类主
题信息,融合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任务设计“生活化”。

我们在处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时,应着手于提出的某一具
体任务,教师耐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任务时多选取一些来源于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的主题,他们完成任务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因为任务的内容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储
备中有此类内容,探究任务的过程并不枯燥,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己有知识架构。

设计任务时还需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出难度适中的任务,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学有
所得,最好将难度控制在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既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以及与师生
的协同合作顺利完成任务,又使每一位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升。

3.教学氛围“生活化”。

有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
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评价一节课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设定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为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全身性参与,曾对旧教育进行猛烈批评。

学生未来最有价值的本钱是学会思考,因此课堂的
灵魂一定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其次教师的诱思探究任务需设置合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化学生的“主动性”;有启发性和目的方
向性的提问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这些特性的提问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心底的涟漪,激
发他们主动参与探究。

三、“生活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
1.关注学生的生活和需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
课程强调的另一重点,它恰恰与陶先生“因材施教”的育人观有殊途同归之意。

小学信息技术
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之外,还需时刻保持对所教学科的热情,尤其要关注到学生情感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
老师抱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与其这样抱怨,不如多去
考虑怎样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趣味性,饱含生命力。

2.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
大自然,在行动和实践中丰富并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生活带给他们教育的力量。

3.树立“教学做合一”的知行统一观。

陶行知“生活教育”另一个重要理论是“教学做合一”。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实际上与陶行知在哲学上提倡的“知行统一观”的思想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9)。

[2]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4)。

[3]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