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1.心室颤动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其发作至少持续
A.4~6分钟
B.7~9分钟
C.30秒
D.1~3分钟E.10分钟
正确答案:A
解析:中枢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心脏骤停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心音消失
B.手足抽动
C.桡动脉搏动消失
D.呼吸断续E.呼之不应
正确答案:A
解析: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首先需要判断是否由心脏骤停引起。
可先用数秒钟观察患者对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反应、皮肤的颜色、呼吸运动,同时立即触诊大动脉有无搏动。
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最常见的后纵隔肿瘤是
A.脂肪瘤
B.神经源性肿瘤
C.淋巴瘤
D.胸腺瘤E.畸胎瘤
正确答案:B
解析:①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
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
②畸胎瘤与皮样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成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三种类型,但其发生学相同。
③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4.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首先进行的处理是
A.做血液超滤
B.使用非洋地黄类强心药
C.联合应用利尿剂
D.静脉应用血管扩张剂E.寻找病因
正确答案:E
解析:“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
对这类患者应努力寻找潜在的原因,并设法纠正,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类过量、反复发生的小面积的肺栓塞等。
或者患者是否有与心脏无关的其他疾病如肿瘤等。
同时调整心衰用药,强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制剂及正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等。
对高度顽固水肿也可使用血液滤过或超滤,对适应证掌握恰当,超滤速度及有关参数调节适当时,常可即时明显改善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伴有QRS波增宽大于120ms的CHF患者可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安置三腔心脏起搏器使左、右心室恢复同步收缩,可在短期内改善症状。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5.左心房增大合并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心界为
A.普大形
B.三角烧瓶形
C.球形
D.梨形E.靴形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左心室增大:a.心浊音界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形;b.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②右心室增大:a.轻度增大时仅使绝对浊音界增大,而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b.显著增大时,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增大,由于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较显著,但虽向左却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③左、右心室增大:a.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称普大型b.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等。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a.左房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使心腰消失;b.当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
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
⑤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⑥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其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几乎相同,同时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改变,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6.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心电图是
A.QRS波群电交替
B.室性融合波
C.P波与QRS波群传导比例为1:2
D.QRS波群至逆传P波的时间小于0.10秒E.心动过速由房性期前收缩诱
发
正确答案:B
解析:室速的心电图特征为: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 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规则,但亦可略不规则;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
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对确立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按室速发作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
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7.最可能加重变异性心绞痛的是
A.抗血小板药物
B.硝酸酯类药物
C.钙通道阻滞剂
D.调脂药物E.B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E
解析: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
本类药也可与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B受体阻滞剂同服。
停用这些药时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B受体阻滞剂对冠脉痉挛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不宜应用。
因为B受体阻滞后,仪受体占优势,容易导致冠脉收缩,B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也有效,可以缩小梗死面积,但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所以应慎用。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8.Pratt试验可了解
A.下肢深静脉瓣膜的状况
B.下肢深静脉通畅的状况
C.大隐静脉瓣膜的状况
D.深静脉交通支瓣膜的状况E.肢体动脉供血状况
正确答案:D
解析:Pratt试验的方法是:患者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缠第一卷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第二卷弹力绷带,然后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卷绷带,一边向下缠第二卷绷带。
如果在两卷绷带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所以Pratt试验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9.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用于
A.静脉血栓形成
B.静脉石形成
C.交通支瓣膜闭锁不全
D.大隐静脉上端瓣闭锁不全E.深静脉梗阻
正确答案:D
解析: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用于大隐静脉上端瓣闭锁不全。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0.大隐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阻塞者应采用
A.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B.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术
C.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
D.下肢筋膜下静脉交通支结扎术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解析:大隐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阻塞者应采用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术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1.下列关于疾病与疼痛类型关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有运动性疼痛
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垂患肢可缓解疼痛
C.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严重者,高温热敷能缓解疼痛
D.下肢静脉曲张时,下垂患肢可加重胀痛E.动脉性溃疡比静脉性溃疡的静息痛严重
正确答案:C
解析:下肢血管病变最常见、最多发的症状是疼痛,但又各有其特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就可有间歇性跛行,运动时疼痛。
休息后可缓解。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垂患肢可增加血供而缓解疼痛。
而静脉曲张时下垂患肢因加重淤血反加重胀痛。
动脉阻塞病变时用高温热敷加重组织需氧而疼痛加剧。
动脉缺血或静脉淤血均可并发溃疡,但前者所致的疼痛十分严重。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2.下述哪种表现不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特点
A.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
B.病变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
C.肢体缺血症状多是周期性发作
D.反复发作游走性浅静脉炎E.X线检查显示动脉有钙化斑
正确答案:E
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是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
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
以下肢为主。
病人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
临床表现主要为由中、小血管炎症产生的局部影响及动脉闭塞引起的供血不足症状。
如疼痛、感觉和皮色改变、游走性浅静脉炎,营养缺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呈周期性发作,动脉造影示小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典型X线征象。
而出现钙化斑不
是此病的特点。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3.对于肥厚型心肌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左心室腔明显增大,左心室壁心肌明显肥厚
B.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做Valsava试验时杂音增强
C.超声心动图可见SAM征
D.B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物E.常可发生猝死
正确答案:A
解析:该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所以A项为正确答案。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在做Valsava试验时增强为本病与主动脉瓣狭窄鉴别之处。
超声心动图可见SAM征(二尖瓣在收缩期前移)及临床常发生猝死亦为本病特点。
本病治疗以弛缓心肌、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原则,所以常用B受体阻滞剂。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4.对于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A.血压增高
B.心排血量增多
C.心率增快
D.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E.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
正确答案:D
解析:在高动力循环状态时,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但在心功能属正常或代偿期时,肺毛细血管楔压维持正常。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下列哪项正确
A.乳头肌断裂多见于二尖瓣前乳头肌
B.心脏破裂多见于室间隔穿孔破裂
C.心室壁瘤发生于心梗后3个月
D.急性心梗早期即可伴发肺梗死E.心梗后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
正确答案:D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乳头肌断裂多发在二尖瓣后乳头肌;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心室壁瘤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产生;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0%。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1~2周内即可发生栓塞,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即可发生肺梗死。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6.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不宜再溶栓
B.长时间心肺复苏后不宜再溶栓
C.采用rtPA溶栓后要随即应用肝素抗凝
D.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与否不是溶栓成败的主要标准E.用尿激酶做静脉溶栓,首次剂量宜150万单位
正确答案:A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可有以下原因:①心肌因缺血而坏死;②心肌可因急性缺血而发生心肌顿抑(或称心肌休克)。
所以,出现病理性Q波并不一定提示心肌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坏死。
此外,虽然患者来院时间可能较晚,心肌已经坏死,但只要患者还存有心绞痛,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面积还在扩大,梗死区心电图ST段仍举高不降,仍然是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即不宜再溶栓的提法不正确。
心肺复苏后,由于多数患者均进行了心外按摩,气管插管等操作,使溶栓后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应特别慎重。
nPA(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血栓溶解有高度选择性,起作用快,持续时间短,所以溶栓后应即刻应用肝素抗凝。
溶栓成败的主要临床判断标准是: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大于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血清CP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④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亦作为判断标准之一,但不是主要标准。
临床常用溶栓药尿激酶的首次剂量推荐为150万单位。
60分钟内滴完。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7.对于继发性高血压,下列哪项不正确
A.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高血压主要与水、钠潴留及血容量增加有关
B.肾血管性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属不常见的一种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仅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度或恶性高血压
D.嗜铬细胞瘤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是较少的一种E.对40岁以下的高血压者应着重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可有肾小球内皮系膜增殖性炎症、肾小球硬化等。
其所致的高血压主要与水、钠潴留及血容量增加有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的综合征,高血压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大多表现为轻、中度,少数可发展为重度或恶性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可由于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此类病变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是较少的一种。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属常见的一种,在国外以动脉硬化为最常见,而我国以大动脉炎为最常见。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应着重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8.对于卧位型心绞痛,下列哪项不正确
A.属稳定型心绞痛范畴
B.可偶在午睡时发作
C.可能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下降有关
D.硝酸甘油疗效较差E.可出现心肌梗死或猝死
正确答案:A
解析:卧位型心绞痛的特点为:常在休息或熟睡时发生,以夜间多见,偶也
可在午睡时发生。
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患者存在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在睡眠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或患者存在未被临床发现的左心室功能下降,导致冠脉狭窄远端心肌供血不足。
该型心绞痛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临床上属不稳定型心绞痛。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19.对于心房颤动的诊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音强弱不等
B.心律绝对不齐
C.容易听到第四心音
D.心率大于脉率E.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波
正确答案:C
解析:第四心音产生的机制是舒张晚期的心房肌在克服心室舒张末压时用力收缩产生的振动。
当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所以不可能出现第四心音。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0.对于心室重构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反应性肥大
B.肥厚心肌肌纤维缩短能力和心室排血能力下降
C.肥厚心肌收缩速度下降,松弛延缓
D.心肌适度肥厚足以克服室壁应力时,心功能可维持正常E.早期心脏肥厚对维护心功能有益
正确答案:B
解析: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大(选项A所述正确),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一胶原网的组成均有变化;肥厚的心肌收缩速度下降,收缩时间延长,松弛延缓;但肌纤维缩短能力和心室排空能力不下降;早期如心肌能适度肥厚足以克服心室壁应力时,心功能可维持正常,故早期心脏肥厚对维持心功能有益。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1.对于诊断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具特征性的是
A.心前区疼痛
B.心包摩擦音
C.心浊音界向两边扩大
D.心前区搏动减弱或消失E.心音遥远
正确答案:B
解析:诊断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具特征性的是心包摩擦音。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2.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的特征,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反流量大,杂音音调高
B.瓣膜增厚,杂音粗糙
C.前瓣损害为主,杂音向左腋下传导,第一心音减弱不明显
D.由于左心室射血期延长,可导致第二心音逆分裂E.风心病所致的杂音主要为收缩早、中期
正确答案:E
解析:当经过瓣膜口的血液反流量越大,杂音音调可越高;瓣膜越厚,活动度越小,杂音越粗糙;以二尖瓣前叶损害为主,则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如以后叶损害为主,则杂音向心底部传导;由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左室射血时间延长,主动脉瓣关闭可延后而导致第二心音出现逆分裂。
但二尖瓣关闭不全所产生的杂音为全收缩期杂音,不仅限于收缩早、中期。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痛、头晕,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
A.硝酸甘油
B.罂粟碱
C.地西泮
D.普萘洛尔(心得安)E.去痛片
正确答案:D
解析:心得安(B受体阻断剂)防止心动过速,迟缓肥厚心肌。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4.服用洋地黄治疗的病人出现下列哪项表现应考虑有洋地黄中毒的可能A.心电图ST-T呈鱼钩形改变
B.心电图QT间期缩短
C.心电图出现高U波
D.频发房性期前收缩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E
解析:洋地黄毒性反应在心脏方面的表现最主要的为心律失常,尤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为最常见。
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本身不表示药物毒性作用。
QT间期缩短、高u波均与洋地黄毒性反应无关。
出现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一般亦不考虑洋地黄中毒,除非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考虑。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5.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出现下列哪项体征
A.杵状指
B.Osler结
C.Roth点
D.Janeways结E.Duroziez征
正确答案:E
解析:Duroziez征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脉压增大,血流往返于听诊器下所造成的人工动脉狭窄处所引起的收缩期及舒张期双重ff}L管杂音,一般不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现。
而杵状指、Osler结(见于亚急性,痛的结节)、Jane-ways结(见于急性,无痛出血红斑)、Roth点(见于亚急性,视网膜出血斑,中心白色)均为本病的特征性体征。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6.高血钾可使下列哪项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加重
A.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B.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
C.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D.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E.室性心动过速
正确答案:D
解析: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的主要心脏表现,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而无传导阻滞时,如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等可给予氯化钾静脉滴注作为治疗手段。
由于血钾浓度过高可对心肌传导产生抑制作用,高血钾可加重心脏的传导阻滞,甚至出现心脏停搏,一旦有心脏传导阻滞存在应慎用或禁用钾盐。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7.高血压病死亡原因最常见的为
A.心肌梗死
B.脑血管意外
C.肾功能衰竭
D.心功能不全E.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B
解析:高血压病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脑、肾,并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而死亡,但目前在我国,高血压病所致的脑血管意外仍是引起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8.急进型高血压病病人,下列哪种器官的功能损害最为严重
A.肾脏
B.脑
C.心脏
D.眼底病变E.肺
正确答案:A
解析:急进型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细动脉纤维样坏死或增殖性硬化,以肾脏的改变最为突出。
心、脑、眼底亦可出现病变及功能障碍。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29.急性心包炎所致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奇脉
B.心率加快
C.心排血量降低
D.静脉压显著增高E.外周动脉舒张压上升
正确答案:E
解析:心脏压塞是由于心包腔内积液量过大,使其压力增高,引起心脏受压,导致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阻。
急性心包炎常由于心包腔内积液增长速度较快,可出现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
如积液增长速度较慢,则可出现体循环静脉淤血,临床表现为奇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浮肿等。
同时,由于心室舒张受限,心搏出量下降,导致外周动脉压下降。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0.急性心肌梗死后,下列血中哪项指标最早出现异常
A.谷草转氨酶
B.肌酸磷酸激酶
C.乳酸脱氢酶
D.谷丙转氨酶E.肌红蛋白
正确答案:E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血中肌红蛋白的增高,其高峰比血清心肌酶出现均早。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1.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伴频发多源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无效,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A.普鲁卡因胺
B.普罗帕酮
C.胺碘酮
D.阿替洛尔(氨酰心安)E.维拉帕米
正确答案:C
解析: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胺碘酮、氨酰心安这四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早搏均可有效,但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和阿替洛尔都伴有较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但胺碘酮(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此种作用明显较弱,因患者为急性心梗伴左心功能不全,宜选用对心肌抑制作用较弱的药物,所以胺碘酮为最合适的选择。
维拉帕米属钙离子拮抗剂,主要对心房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2.利尿剂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是通过
A.排钠排水
B.提高心肌收缩力
C.增加心排血量
D.减轻水肿E.降低动脉压
正确答案:A
解析:利尿剂治疗心功能不全主要是通过排钠排水,对缓解淤血、减轻水肿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多数体内都具有水、钠潴留。
所以,通过利尿,减少超负荷的血容量,可明显降低心脏的前负荷,改善心功能。
虽然减轻了水肿也对心功能的恢复起一定的作用,但消退水肿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排出体内过多的水、钠潴留。
临床药理作用显示,利尿剂并不能提高心肌收缩力,不能使心排血量增加。
利尿剂可起到降低动脉压的作用,但此作用并非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导作用。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3.哪项符合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A.PP间期及RR间期均不等
B.相邻的PP间期进行性缩短
C.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PP间期的两倍
D.最常见的传导比例为2:1E.受阻P波前的一个PR间期延长
正确答案:C
解析: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②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问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④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2或5:4。
根据此标准。
选项C所描述的符合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4.哪项急性风湿病变伴发心脏炎的概率最低
A.关节炎
B.皮下结节
C.舞蹈病
D.环形红斑E.血管炎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大量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都可伴发心脏炎,唯有风湿病所致的舞蹈病很少伴发心脏炎。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5.哪项可作为确诊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A.室性期前收缩
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右束支传导阻滞
D.阵发性心房颤动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E
解析: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均可见于正常人。
阵发性心房颤动亦可见于正常人,特别是在情绪紧张时,或在手术、运动、急性酒精中毒等后亦可出现。
知识模块:心血管系统
36.哪项是临床确定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损害最有价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