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务员申论备考辅导:多角度冲击申论高分写作
申论真题精讲: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范文及深度解析

申论真题精讲: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范文及深度解析真题一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作答要求】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范文】弘扬黄河精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
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2】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河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
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
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
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
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九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
【3】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出它鲜明的时代价值。
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必备技巧

随着2011年国考报名第八天的悄然到来,考试时间也逐渐逼近,在报名的这段时间,申论和行测的复习同样不可间断,这里为广大考生奉上申论必备,为广大考生加油打气。
申论文章一直是考生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怎样做才能使文章写得“熠熠生辉”、不再平凡呢?一方面我们要勤加练习、多做真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掌握一些申论写作的必备技巧。
为此申论研发专家从文章的起笔、破题、铺展、收尾四个环节,为考生介绍四种新颖实用的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定能让你的文章从此“与众不同”。
一、起笔的瀑布高悬法——高处落笔文章的起笔要不凡,就是一鸣惊人,让读者看文章如同登山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一挂雪白闪亮的瀑布”,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一睹全文的渴望。
刘勰说:“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文心雕龙·章句》),全句的意思是:在文章开头要迎引、启发下文,还要蕴蓄主题,为全文建立总纲。
开头高屋建瓴,下文才能一泻千里。
这就充分说明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好,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读者的入眼处悬挂瀑布,既申明题旨,又引起注意。
例如,苏轼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应试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为什么产生那么大影响,除全文精彩迭出之外,起笔方法不凡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是用了一个感叹句开启全篇的:“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连举八位上古圣贤先王,以“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暗含“刑赏忠厚之至”的题旨,不仅点题清楚、立意的高度无以复加,而且充分的例证、整齐的句式、咏叹的方法使文章的理性说服力、情绪感染力也显得极其强烈。
按照起笔高悬的原则,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用最醒目的语言,高层立意结合语言表达上的适当策略,就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二、破题的聚光亮点法——亮处着墨起笔之后,继之以引出问题,申明本文论述的对象,一般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是为破题。
点明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亮处着墨,要从亮点即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讲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报忧。
2011国考申论2篇

2011国考申论第一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是什么?请问考生们知道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2011年国考申论题目,并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思路和写作方法。
2011年国考申论的题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请你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个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命题,要求考生们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可以分析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科研投入、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其次,考生需要分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可以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论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还可以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最后,考生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根据自己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判断,来表达对题目的回答。
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以及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期望。
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可以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总之,2011年国考申论题目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命题。
考生们在写作时需要考虑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希望考生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第二篇: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2011年国考申论的题目,并提出了一些写作的指导性思路。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个题目,并给出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考生可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分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可以论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作用。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1年国考申论范⽂2011年国考申论范⽂1 新时期,中国经济⾯临新常态,旅游市场却⽣机勃勃,活⼒四射,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数增速居世界⾸位。
然⽽,令⼈瞠⽬结⾆,⼤跌眼镜的是,在有关旅游调查中,中国在“全球最差游客”的榜单中名列前茅。
这实在是每⼀个国⼈都⽆法接受的结果,狠狠戳痛了民众的泪点,引起全民对旅游不⽂明⾏产⽣热议。
因此,带着⽂明上路,需打造综合⼯程,⼴泛动员各⽅参与,推进旅游⽂明建设,⽅才符合我泱泱⼤国的形象。
⽂明旅游,需抓好法律⽜⿐⼦。
《韩⾮⼦.有度》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当前,我国缺少⼀部完善的旅游⽂明素质的法律法规,⽆法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
纵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论是远邦美国,还是近邻韩国,对公民旅游⾏为对做了充分指导和规定,因此,政府需要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法,确保民众⾏为有依据和规范。
同时,需严格执法⼒度,加⼤对不⽂明⾏为的处罚⼒度,重拳出击,帮助形成良好的习惯。
唯有如此,⽅能为⽂明出现予以保障,让各⽅明⽩不⽂明⾏为带来的违法成本,减少此类现象的发⽣。
⽂明旅游,需抓好管理⽜⿐⼦。
当前,部分旅游市场⼗分紊乱,尤其是在假⽇期间,⼀些导游未能对游客进⾏提醒告知的义务,甚⾄胁迫民众消费拿提成;⼀些景区周边物价极不稳定,对游客进⾏坑蒙拐骗,令⼈防不慎防;还有,⼀⾯临放假,景区不仅乱涨价,更经常⼈满为患,摩肩接踵成为常态,旅游质量直线下降。
凡此总总,⼀定程度上于游客不⽂明⾏为息息相关。
因此,政府需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景区的引导⼒度,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树⽴⽂明提⽰标志,做到以游客⽂本,服务游客。
同时,需加⼤旅游社和周边地区乱象的整治⼒度,净化旅游市场,可以设⽴监督举报电话,⼀经核实予以重罚。
⽂明旅游,需抓好教育⽜⿐⼦。
游客素质不⾼,最好的利器就是通过教化来提升游客的素养。
导致中国式旅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个短板就是政府在宣传教育上有⽋缺。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习题及范文点评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习题及范文点评背景材料: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贫困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全面治理和预防“城市病”,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根治“城市病”,建设“宜居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启示的重大命题之一。
城市病的治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即使治愈城市病的过程再复杂,其基本的药方也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从人居的角度去打造城市,而不是其他的标准。
作答要求:请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要求:紧扣材料和客观实际,观点深刻,语言流畅。
解题思路:文章必须围绕“城市病”这一主题来立论,可写成策论文、议论文,但无论哪种文体论述治理“城市病”,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理念。
文章要符合题意“联系实际”的规定,论述有理有据,并且在“紧扣材料”的前提下,立足正确的基点,展现合理引申论述的深度。
参考例文:治愈“城市病”让生活更美好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聚集了人口与财富,发展了文化与科技,却也给城市埋下了“健康”隐患。
应规模经济效应的要求,城市不断扩张,发展庞大经济带,吸引着各地的资源凝聚,由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造就了繁荣发展的超级城市。
当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社会资源的承载能力,布局失衡、城乡发展不均、人口过大等隐患便开始作祟,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当各大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紧缺、住宅奇缺,空气水源污染严重,居住环境恶化……“城市病”业已不是苍白的术语,而是渗透在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了城市的“血液病”。
留学网整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解析及备考指南

留学网整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解析及备考指南导读:本文留学网整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解析及备考指南,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1年国考的备考黄金期已经到来了,很多考生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在2011年国考中大展身手了,然而,也有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面临一些困难和疑惑,因此,我们特地在对2010年申论试题做适度解析的同时,提出以下备考指南,以期对学员备考有所帮助。
(一)、2010年国家申论考试题型特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行省部级职位和地市级职位分卷考试,其中省部级职位的题分别是:第一大题两道小题均为语义类分析题,第二大题为启示类分析题,第三大题为公文报告的内容要点,最后一道为大作文。
地市级职位的题分别为:第一大题两小题是概括题和语义分析题,第二大题是直接对策题,第三大题是公文宣传纲要,最后一道为大作文。
以此,可以分析概括出2010年国家申论真题题型主要有以下特点:1、首次采用分卷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略有不同。
省级以上职位的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体现领导能力和全局管理能力;地市级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体现在具体的题中则表现在省级以上的第一、二大题均为综合分析题,而地市级的第一题有概括题并且第二题体现为传统的对策提,难度系数相比较更低一些。
2、综合分析题占的比重与往年相比直线上升。
通过分析题来间接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概括题和直接对策提的考试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职位的申论题中已经找不到直接的概括题和对策题了,地市级的题还出现了概括题和对策题,但分值已逐渐减少。
由此看出,国家申论难度也在逐年的增大。
3、公文题卷土重来。
2010年国家省部级职位和地市级职位申论考试均考了一道公务写作,虽然对公文格式没有做严格要求,但由于考生对公文格式和内容都不了解,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公文写作在2003年国家中以演讲稿的形式出现过,2004年则是关于交通拥堵的报告,直到2010年又卷土重来,这无疑给广大考生提了个醒,也指明了方向——公文题型必须重视。
2011国考申论 (2)

2011国考申论概述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当代社会存在一定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应当拥有主观独立性和辩证判断能力》。
本文将就该题目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当代社会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培养主观独立性和辩证判断能力来应对这些挑战。
1. 当代社会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众多,有许多问题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变迁速度加快,人们难以预测和应对未来的变化。
其次,信息爆炸使得人们面临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面临信息真伪的难题,容易产生盲目跟从的行为。
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和辩证性也增加了人们判断的难度。
2. 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盲目性与不确定性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人们容易陷入盲目追随的境地,因为他们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主观独立性,导致盲目信任权威和跟风热点。
其次,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可能面临失去方向感和自信心的困扰,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决策能力。
此外,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在社会中存在冲突和矛盾,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3. 培养主观独立性的重要性面对当代社会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培养主观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主观独立性可以使人更加理性和独立地思考问题,减少盲从和被动跟从的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对于社会来说,主观独立性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4. 培养辩证判断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主观独立性和辩证判断能力,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多元思维训练通过多元思维训练,可以培养个人思考问题时考虑多种因素的能力。
例如,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同一个问题,以求得更全面的判断。
4.2 独立思考与意见表达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见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锻炼。
例如,可以经常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等。
4.3 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011全国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

2011全国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2011全国917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2011年河南、福建、重庆、甘肃、兵团已于9月17日举行公务员考试。
2011全国917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答案解析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150分钟。
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
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时,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材料1:2011年2月,科技部和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这是中国首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某,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某,因申报评奖材料中将他人论文列入自己成果清单,被免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职务,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
2011国考申论大作文

2011国考申论大作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相较于过去的几十年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拥堵、污染、住房问题等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强化对城市规划的管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城市的井然有序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应加强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此外,还应加强道路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再次,我们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城市污染。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政府应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城市住房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居民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牢记人民利益为重,加强规划管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关注城市住房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我们才能使城市化的梦想成为现实。
: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题思路

: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题思路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1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申论真题基本解析》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省部级真题,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4时40分49秒。
下面是对2011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申论真题的基本解析。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国家中,省部级以上职位的申论试卷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基本材料,针对岗位履职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精心设计了对应题目,颇令考生费解,普遍反映作答得不很理想。
下面对这套试题进行些基本解析。
一、材料整体介绍材料一:介绍了黄河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遗产、黄河文化,指出协调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重要性。
材料二:进一步指出水量并不丰沛的黄河的重大作用,主要介绍了当代治黄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黄河的危害。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所在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材料四:主要介绍了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自然本性,介绍了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对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关怀和重视。
材料五:主要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暗示治黄成功的关键在于遵循其固有特性。
材料六:主要介绍了人们渴望“黄河清”的起因、热忱和做法。
材料七:主要介绍了几个专家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看法,进一步拓宽了材料的主旨取向。
材料之间的关系为黄河开发治理的现状:2、6黄河开发治理的原因:4、黄河开发治理的意义:1、2、4黄河开发治理的对策:3、4、5、7二、题型设置情况对应着这些给定材料,试卷一共设置了4道大题,其中第一题里面又分为两个小题。
按照我们培训时所一向讲授的,这5道题目基本可以划分为5类。
第一题的第1小题,要求在理解材料4中的“善淤、善决、善徙”基础上总结黄河自身的规律,可以看作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题的第2小题,要求概括汉朝王景治理黄河后黄河800年安澜的主要原因,可以看作是一道单一式的概括题,侧重考查依据给定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高分作文)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一)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
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从青海发源,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可用,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
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
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
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2011年国考申论技巧指导之申论大作文的写作

2011年国考申论技巧指导之申论大作文的写作2010-11-16 08:10 华图网校点击: 144 次申论作文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其要求高,风格别致,有字数限制等因素往往成为很多考生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
申论作文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其要求高,风格别致,有字数限制等因素往往成为很多考生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
申论的本质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以模拟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来概括分析解决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
语言要符合申论的特殊规范和要求。
申论大作文一般情况下分为四种类型,即评论文,策论文,政论文和公文。
前三者的写作各有所侧重,有的强调原因,有的强调对策。
公文在国考中出现的不是很多,但也不能忽视。
任何一篇申论作文都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我们简称申论的三要素。
论点,就是你的主要观点。
有总论点,也有分论点,总论点有时候也就是你的作文题目,而分论点就是论证总论点的角度。
论点的原则是整体性、身份、高度、广度、准确。
身份指的是你要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有时候题目本身也会规定写作者的具体身份。
高度指的是申论文章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一般的政治高度在当下指的是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等。
广度指的是分析问题的思维要宽阔。
准确指的是立场一定要和国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是文章的支撑。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
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论据指的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资料,如统计资料、概括的事实、具体事例等。
理论论据如经典著作、理论文献、名言谚语、科学公理、规律等。
论证就是如何把论据利用起来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
一般情况下有例证、引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归谬论证等方法。
申论文章的写作步骤一般是先审题、列提纲、定题目、想开头、写分论点、想结构、论证、写结尾等8个环节组成。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一、真题分析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为:“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的社论题。
这是一个涉及社会政策、公共管理、个人权益等多个领域的话题,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
该题要求考生审视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总体来看,此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对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相互关系的理解;2.对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与价值的观点表述;3.对个人责任的重要性、范畴和实践的说明。
二、参考范文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当代社会,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我们不断追求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个人责任对于社会和个人自身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既有互补关系,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社会保障的存在和实施是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不稳定的需要,也是体现国家公共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通过社会保障,能够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降低个人在面对意外事故和风险时所承受的风险和负担。
社会保障的存在,可以实现社会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然而,单纯依靠社会保障来解决一切问题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个人责任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感是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基本力量。
个人责任需要体现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方面。
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在行动中不断追求个人的价值和发展。
社会保障与个人责任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保障需要依靠个人责任的实践来体现其效力。
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履行个人责任,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加有力地发挥作用。
而个人责任的实践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机制来保障。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对策

更多公务员历年真题等复习资料下载点击进入:>>>点击进入<<<---按住CTRL单击进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社会保障制度 1二:体面劳动 3三:依法治国 4四:抗旱救灾 5五:用工荒与就业难7六: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8七:矿难之痛10八:地沟油13九:政府网络舆情能力14十:政务公开17十一:产品质量召回18十二:统筹城乡发展19十三:软实力20十四:服务型政府20十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1十六:公平正义22十七:医疗改革23十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4十九:教育公平25二十:和谐社会26二十一:政府公信力27二十二:校园安全28二十三:民生问题29二十四:蜗居30二十五:财税制度改革31二十六:让人民批评政府32二十七:宏观调控33二十八:服务型政府建设35二十九:买房贵问题37三十:经济结构转型38三十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41三十二:二代农民工42三十三:问责机制42三十四:垄断行业改革43一:社会保障制度【背景链接】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背景链接】[内涵]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社会保险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基本特征是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多角度冲击申论高分写作

本次公务员文集上传了所有公务员复习秘笈,包括行测和申论。
大家直接搜索“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或者“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即可搜索到所有资料秘笈,每一份都是极品资料,看完如果上不了公务员,你来找我!多角度冲击申论高分写作自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申论》作为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以来申论考试便引起广大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的特别关注。
由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因而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知识面逐步拓展,于是不少考生在面对《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答题时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处落笔,以致申论考试成绩成为考生必考科目中得分最低的。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很明确不容许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容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具有多样性和答题具有规范性。
所以一些考生很愿意采取“套路式”的写作,写作分成“几步走”,觉得这样写起来很会得高分,孰不知阅卷人对“套路式”答题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考生在“生搬硬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显得十分呆板,没有新意,如果你的写作套路跟其他的人的写作套路相同或相近,这样“千人都一面,千篇都一律”,那么你的文章就很难抓住阅卷人的眼睛,要想脱颖而出,得到高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两次考试都是岗位第一。
公考中,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只完成了少量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智商,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都要有很高的效率。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1-2分钟,读的次数就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完整版)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完整版,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老师解析)发表时间:2010-12-06 08:33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中国教育在线视频直播间。
今天下午,2011年国考的申论考试部分已经告一段落,我们也收到了很多考生朋友的反馈,今年申论考试整体难度变化如何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来了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老师第一时间解读一下这个问题。
18:06[主持人]:有的考生说今年的申论考试是不是难度上加大了?究竟是怎样的状态呢?18:06[于洪泽]:这个对考生来说,反映是正常的,因为你叫考生,考的肯定是你生的地方。
所以我们讲对于考试本身来说,我认为这次申论有这么样几个比较好的地方。
第一,考察的主题,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是意料之外,这是考试要达到的区分度的目的,大家不要意外。
大家在做公务员考试之前应该有这样基本素质和准备能力之中,应该包含在其中,不要有生的感觉。
大家反映难度比较大,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材料的内容长了,从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做了一个综合的了解,申论考试连材料带后面的设文包括做答要求,11页,八千多字,阅读量大,很多同学如果没有专门的训练会感到比较困难。
第二,作答字数达到了2100—2200字的要求。
综合起来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在难度上或者说适应程度上跟往年有区别。
我觉得今年同学考完,应该有一个心理状态,他会感觉到申论不像往年那样,比如说从往年的变化过程中,这两年的衔接是稳定的,同学们感觉还好,但是心里没有底,到底拿多少分,是同学们比较担心的。
18:09[主持人]:从总体的难度上来讲,是考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18:09[于洪泽]:完全可以接受的,从想象来讲,适应度会高一些,只不过是阅读量大了,是七千字,今年是八千字,另外,作答的字数多了。
其他的应该没有什么变化,应该还可以适应的。
18:10[主持人]:考试内容有时间变化呢? 18:10[于洪泽]:申论对考试有一定的规范,对出题的材料来源都有要求,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
2011年国考申论2篇

2011年国考申论第一篇:2011年国考申论尊敬的考官: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通过申论这个环节与您进行交流。
我深知公务员是为民服务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关于公务员职责和素质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公务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作为国家的代表,公务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要积极回应人民的需求和诉求。
公务员应当坚持为民办事、为民谋福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只有秉持着真心为民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公务员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他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公务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方沟通合作,解决问题。
公务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能够独立思考、决策,并承担后果。
此外,公务员还应具备坚守原则、廉洁奉公的作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做到廉洁从政、公正执法。
最后,我认为公务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务员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方式。
公务员要善于把握时机,主动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与社会各界加强沟通,了解民意,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综上所述,公务员职责重大而崇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治理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您的阅读和评价。
第二篇:2011年国考申论尊敬的考官: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申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关于公务员考试选拔的一些观点。
首先,公务员考试是一种选拔公务员的重要方式。
公务员担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影响着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方向。
因此,公务员选拔应当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确保选拔出品德优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2011国考申论

2011国考申论一、背景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考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名。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部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题目分析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题目主要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
以下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题目示例:1.如何加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2.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3.如何有效应对社会问题?从题目来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解题思路针对上述题目,下面将分别给出解题思路和写作方法。
1. 如何加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分析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
然后,可以提出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等解决方案。
•其次,可以从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比如,可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能减排等。
2. 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资源过度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然后,可以提出加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等解决方案。
•其次,可以从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比如,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3. 如何有效应对社会问题?•首先,要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特点,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压力大等。
然后,可以提出加大社会投入、改善制度环境等解决方案。
•其次,可以从教育改革、就业政策等方面入手,提出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
比如,可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四、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1.逻辑清晰:在文章中需要注意使用逻辑连接词,使文章结构清晰,观点表达有条理。
2011年公务员联考申论参考答案

2011年公务员联考申论参考答案给定材料(材料大意及作用):1.介绍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背景以及新要求、新变化。
2.通过一些具体事例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
3.人口普查作为我国人口状况的基本信息,对于性别比例失衡的控制和及时掌握人口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4.人口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必要性。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口普查的情况,可以为我国人口普查提供借鉴参考。
5.我国在人口普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某市为了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推出的一些举措。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二题的基本依据。
)6.材料中涉及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谈到了老龄人口抚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7.援引了报纸上的两则报道。
一个是80后夫妻的窘境,一个是社区护工的典型做法,直面了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也提供了解决老龄人口抚养的一种途径。
8.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摘录。
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介绍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采取的一些做法。
(是作答第三题的重要依据。
)作答要求: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试题。
仔细阅读题干可知,本题实际包括两小问:一是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二是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作答本题时应分两部分作答。
第一问难度相对较大,有的需要通过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反推,第二问根据意义的要点,可以按照制定政策、保障民生、社会管理、经济发展这些方面进行整合。
【参考答案】关于人口普查要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结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
掌握以上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第一,在制定政策方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推动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公务员申论备考辅导:多角度冲击申论高分写作
自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申论》作为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以来申论考试便引起广大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的特别关注。
由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因而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知识面逐步拓展,于是不少考生在面对《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答题时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处落笔,以致申论考试成绩成为考生必考科目中得分最低的。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很明确不容许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容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具有多样性和答题具有规范性。
所以一些考生很愿意采取“套路式”的写作,写作分成“几步走”,觉得这样写起来很会得高分,孰不知阅卷人对“套路式”答题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考生在“生搬硬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显得十分呆板,没有新意,如果你的写作套路跟其他的人的写作套路相同或相近,这样“千人都一面,千篇都一律”,那么你的文章就很难抓住阅卷人的眼睛,要想脱颖而出,得到高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首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对国家、地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出申论文章应该“多角度分析,小角度切入”的真谛,申论中给出的文章就是让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根据考生自己对材料的多角度的理解与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中隐含的多个信息。
然后从这多个信息当中选出一个信息进行论证分析。
不再强调每篇材料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这就要求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
析课文的方法,应根据材料特点,联系实际,列出多个所获取的信息,运用多种方法,从体味材料的语言文字、揣摩材料的表达顺序、体会出题者的意向,对材料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阅读,从材料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文章的中心。
从多个信息中选择其一,这样会大大降低跟其他考生“雷同”的机率。
从“小角度切入”不仅能迅速锁定中心,切入话题,而且能很快寻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使文章出新。
在文章选择好立意之后,就要注意卷面的问题了,卷面就像人的仪表,在阅卷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并且会间接影响最终的得分。
这就像一个人如果拥有干净整齐的外表,搭配合体的服饰,或许还未开口讲话,就已经给他人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因此在考试中,阅卷老师对那些清楚整齐、布局合理的卷面总会情有独钟,但很多考生因为考试时间紧张,加上平时不注意卷面的美观,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我们阅卷时见到的申论试卷,大多数卷面不太理想。
要想做到卷面的美观,其实也不难,第一要打好腹稿,尽量不要涂改,考试中整段整段的删改,或一长句的涂改,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这样不仅影响美观,有碍观瞻,还耽误了答题地时间;第二要注意整体的格式、布局,标题的字体可以略大于正文,标题居中排列,正文的写作统一采用正规的方式,用统一规范的数字来标记层次。
同时还要注意书写,尽量用正楷,当然如果你练过书法,能写一手比较漂亮、规范的草书,在考试中显露一番,也好。
最怕的就是龙飞凤舞地狂草一气,到头来你的“天书”阅卷老师无法辨认,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答题时最好能用规范的正楷书写,且尽量不要删改,若确有少许需要更正的、在错误的地方轻轻划一斜线,再将正确的写在旁边即可,千万不要信手涂鸦,让黑坨坨布满答卷。
合理利用时间,根据分值的多少决定文章各部分投入时间精力的多少。
其次,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有些考生考试时,申论的前半头还基本能按要求来写作,无论卷面还是结构、布局都基本符合规范,但后半部分就显得凌乱无序,而策论性文章给分重点往往又放在措施的制定部分,所以要求我们做此类文章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甚至根据分值的多少来决定时间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考出最好的成绩。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构思,决定动笔前,在验草纸上大概列出将要写作的文章的提纲,另外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文章的开头、每段的中心句,简要的写一下,最起码有一个简单的腹稿,对全文的整体布局有一个初步的规划,避免考试打乱仗。
接着就有一个时间合理分配的问题了,申论的策论性文章提出问题、分析成因、解决问题三部分的分值一般是15%、25%、60%,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应该花在各部分的时间、精力也应与之相适应,包括文章的篇幅也应与之对应。
因此作文时可以在分析原因部分花多点时间,当然对策部分即措施的制定应该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千万不要按部就班,从头到尾的写,这样极易出现上文所说的毛病,开头详尽,中间主体措施、对策部分,因时间不够而篇幅短小且偏离中心,该写的没写。
最后,考生要讲究文章的整体布局和构思,用“凤头、猪肚、豹尾”构文法。
说到文章的结构布局,其实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更是个基本功的问题,其实不仅申论考试时写策论文应该注意文章的布局谋篇,就是我们写其它类型的文章,都应该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这里介绍一种中国传统作文有关结构方面的理论:“凤头、猪肚、豹尾”构文法,希望能对大家的作文布局、构思有所启迪。
这种说法也许很多同学在小学的作文课上,就已耳闻了,这句话的大概含义可能也可以说出来,无非就是要求作文应该开头开门见山,篇幅简短,引人入胜,中间主体部分应内容充实,文通句顺,表述清晰,结尾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回味
无穷。
这种构文方式说起来容易,但要我们在作文实践中认真履行,特别时在考试中结构布局时注意到这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