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诊”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三诊”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泸州天立学校高2011级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利用历史地图可以研究历史的变迁。

从下列组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
A.迂回曲折B.相对稳定C.善徙多变D.河水多沙2.《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3.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

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
①政治相对开明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④内忧外患频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

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B.市政管理C.危机管控D.社区自治
5.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

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

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6.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

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

……鹜其实则两全。

”(《郭嵩焘日记》)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曾国藩《讨粤匪檄》)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严复《天演论》)图 1 殷图 2 宋
图3 宋金图 4 近现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

”(陈独秀《答淮山逸民》)7.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1920~1936年上升至8.02%。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8.“闯关东”(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

表1是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1923~1930年,60万人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B 1931~1936年,5万人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C 1937~1941年,50~60万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D 1941~1942年,110万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表1
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10.“体育馆”(Gymnasium)是古代雅典由国家主办的学校,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并能经常与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进行政治、哲学交流。

这种教育意在培养
A.素质优良的国民B.奉行民主的政治家
C.忠于城邦的将领D.思想自由的学者
11.图5是1787年伦敦废奴协会设计的黑人像,后被加上了一句告
白:“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这句告白表达了
①对欧洲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谴责②对少数非洲人出卖同胞的控诉
③对新航路开辟积极意义的否定④对自由平等博爱虚伪性的批判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

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

”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A.诚信为本B.天赋人权C.法律至上D.和平改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

要秦参加。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样,商鞅来到秦国。

……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仍是由孝公推行。

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

(据林剑鸣《秦史稿》)
⑴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6分)
材料二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

表2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重大事件
1831年3月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

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4分),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4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12月24日上海《解
邓小平在1990年前后指出:“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
2013
199
1984
1978
(据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等)⑶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

(8分)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6分)
14.(24分)“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⑴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4分)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1分)
材料二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

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⑵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4分)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分)
材料三
计APEC


智能“二
“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
图6
⑶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图6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泸州天立学校高2011级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答案
1.C 2.C 3.A 4.B 5.C 6.B 7.C 8.B 9. D 10. B 11. A 12. C
13.(28分)
⑴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

(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⑵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

(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2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分)
⑶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2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分)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分)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

(2分)
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

(任答一点2分)
国内原因: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时期;(2分)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2分)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

(2分)
14.(24分)
孔子跨国韩
航天
⑴经济意图:防止欧洲经济崩溃引发美国经济衰退;(2分)实现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推动对外经济扩张。

(2分)
经济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

(1分)
⑵形成条件:“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2分)“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

(2分)
观点及理由:可分三种情况作答。

观点(1分)理由(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雅尔塔体制应包含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国主导欧亚政治格局的态势;联合国安理会依然按照“大国一致”原则运转;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依然按照原有机制规范世界经济生活(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没有改变关贸总协定时期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旧有格局)。

雅尔塔体制已经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力量的兴起发展,使得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美国绕开联合国,借助北约发动局部战争,使联合国面临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雅尔塔体制部分瓦解(或存
在)雅尔塔体制应包含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政治地图已经改变;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仍然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


主题关键词阐释
1分每个1分,共3分每点2分,共6分
示例:
主题:二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航天飞机、互联网。

简要阐释:二战后,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航天飞机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深入的发展,使二战后的世界呈现出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