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总结: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总结: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瀑布、花、草、天然石拱、枯叶蝶、猪笼草、鱼等。
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流星、火山、彩虹等。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奇怪的“石头”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感到好奇:蜻蜓有六只脚。
鸟儿有翅膀能飞翔。
下雨后会有彩虹。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番茄成熟的颜色:红的、形状又大又圆。
(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用鼻子能闻到气味;
舌头能品尝味道;(未知的物品不要随便闻或尝)
耳朵能听声音;
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
用手摸鹅卵石是用什么感觉器官?(皮肤)
了解香瓜的特征用了什么感觉器官?(眼、鼻、舌、皮肤)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看清楚花朵细微结构。
(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灼伤。
)
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好蔬菜
水果有:香瓜、西瓜、芒果、猕猴桃、樱桃、杨桃、草莓、梨、苹果、香蕉等
蔬菜有:番茄、花椰菜、芹菜、苦瓜、洋葱、白菜等。
第六课美味的水果
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水果:眼、耳、鼻、舌和皮肤
香蕉:海南产量最高;福建、广东次之。
芒果:主产区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广西。
荔枝:广东产量最高,海南、广西、福建、四川次之。
龙眼:主产区福建、广东、
杨梅:有两大产区:福建龙海、
枇杷:主产福建南部
石榴:产区有四川攀枝花
哈密瓜:主产区新疆哈密
我们家乡水果有:香蕉、荔枝、龙眼、杨梅、枇杷等(最著名是枇杷)第七课蔬菜长在哪里
池塘里的蔬菜有:莲藕
其他蔬菜生长在地里(菜园、大棚蔬菜园)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
第八课各种各样的文具
文具有: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削笔刀等
第九课铅笔和彩笔
我的铅笔长长的。
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2B、HB、H代表不同类型的铅笔。
彩笔有: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
第十课常见的尺子
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尺子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刻度线。
人们根据需要制造了塑料尺、钢尺、木尺等尺子。
第四单元四季
第十一课凉爽的秋天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
从气温、雨、风的不同现象可以感受到秋天到来。
秋天向日葵成熟了。
柿子也熟了。
蚂蚁和松鼠在储备粮食。
第十二课寒冷的冬天
冬天有哪些现象:小河结冰;树木变秃了。
动物冬眠有:青蛙、松鼠、蛇、熊、乌龟、刺猬等
第十三课温暖的春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春天来了,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逐渐增多。
燕子飞回来了,冬眠的动物也苏醒了;种子发芽;农民伯伯开始春耕了。
第十四课炎热的夏天
夏天常见的天气:高温、暴雨、台风。
夏天常见的动物:萤火虫、蝉、蚊子
夏天常见的植物:莲、石榴、茉莉
第13课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3课《温暖的春天》教学设计
第14课“温暖的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温暖的春天”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四季”的第3课。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春季大自然的变化,体会春季动植物开始生长繁殖的特点,进而再去发现春季天气变化(以春雨为代表)的一些特点,由此了解春天的各种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是“生机勃勃的春天”,主要从春季气温升高、植物发芽、动物活动增加等方面展开。
活动2是“春雨绵绵”,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春天天气等变化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人类的耕作生产等活动联系起来。
由此全面地了解春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对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些体验,对于观察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训练。
从本单元开始,观察的对象不再是某些具体的、单个的事物,而是多种有内在联系的、系统的自然现象。
一年级学生也知道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学生了解并不代表能把各种春季的现象联系起来。
所以本课的学习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和比较全面系统地观察春季的特点,还要引导他们把这些现象初步建立联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驱动情境自然生成“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的问题,教
学中这个问题既是观察的目标也是驱动任务。
春天虽然是悄悄地到了,但是很多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不难发现,关键的问题是能够帮助学生把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这样才算真正回答了驱动的问题,完成了驱动的任务。
2.从学的方面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所以通过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再进一步进行实地观察,帮助他们了解春季的物候特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春天大自然发生的变化。
2.了解春雨的特点,知道春季对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观察,发现春季和冬季的不同现象。
4.通过观察,了解春季动植物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季节变化的奇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冬去春来,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以及春天对我们的生活及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认识春季景物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教师:课件展示驱动情境图,并描述,再提出问题:从哪些自然现象可以知道春天来了呢?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回答。
(二)活动探究
活动1:生机勃勃的春天
教师:课件出示活动1图片,为什么人们常常说“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天植物发芽、燕子归来、哺育小燕子的情景。
教师:分发资料卡片(春天和冬天的)。
打开活动手册第13页,观察手册及下发的图片,哪些图片能说明春天的景物变化?
学生观察图片信息进行描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把相应图片贴到黑板上,然后小结:春天自然景象相对冬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开始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所以我们说“生机勃勃的春天”,“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活动2:春雨绵绵
教师:课件出示春雨、春耕的场景。
春天万物复苏,主要是因为天气变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春雨。
教师:多媒体播放春雨视频。
春雨是春天常见的天气现象,它有什么特点呢?春天还有哪些其他的天气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温暖的天气和如丝的春雨滋润下,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人们在春天也忙碌起来,他们在忙碌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人们常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到了后,大家也种下自己喜爱的植物吧。
八、板书设计
第13课温暖的春天
生机勃勃的春天春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