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驾歌雁舞、风筝满天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萃的快乐?每年清明前后,春风和煦,碧空澄澈,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此时,大人神采奕奕,孩子欢呼雀跃。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一项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体育运动。
文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和煦.(xù)享受莺歌雁舞
B.民俗纯萃扶老携.幼(xié)
C.澄.(chéng)澈恩赐神采奕奕
D.空旷.(guǎng)观摩欢呼雀跃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_____着我们的心智,_____着我们的心灵,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A.启动滋养由于因而
B.启迪滋养不是而是
C.启迪滋生由于因而
D.启动滋生不是而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国家宝藏”节目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的原因,在于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C.随着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电子芯片的崛起,使某些西方国家的阻碍发展战略失策。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交警加大了检查力度。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个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你给我的生命
..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
”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名词”。
B.“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
”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形容词”。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C.“一次一步,一次
..地方落脚。
”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数词”。
..换一个
D.“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代词”。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
C.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寓言一般短小,常常用现实的故事寄托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二、阅读积累(13分)
7.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诚子书》)
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咏雪》中,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对:“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对:“。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梦境抒发自己渴望以身报国情怀的诗句是:,。
8.名著阅读(5分)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遇到许多妖怪的阻拦,其中牛魔王一家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
牛魔王的儿子绰号“圣婴大王”,孙悟空与他一番大战,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将他降服;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她手中的法宝“”很是奇特,为通过火焰山,孙悟空几次相借,
费了不少周折;牛魔王法力惊人,孙悟空与他一战,亏得猪八戒相助,才取得了胜利。
(2)请简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5分)
9.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6分)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
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如: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2)请从下面给定的会意字中任选一个,仿照【材料二】解析它的字义。
会意字:从、吠、休。
选字并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答题(5分)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2)在后两句诗中,作者是如何借山水表达思想感情的?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答题(11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徒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卧席。
④濡(rú):沾湿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闻.之于宋君
③而徙.衽以从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复/徙衽/以从阴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②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
(4)你从甲、乙两则寓言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12分)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
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
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
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
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
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
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
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
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
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
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
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
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
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
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
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
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
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
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
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
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
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
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
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与祖母相关的往事?请简要概括。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12分)
(1)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荚也是绿的,豌豆们坐在那里越长越大。
(2)“我们就这样永远坐着吗?”一颗豌豆问,“坐这么久我们不会受不了吗?我觉得外面一定有些什么事,我觉得可以肯定是这样的。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3)忽然它们觉得豆荚被狠狠一拉。
豆荚被摘下后握在人的手里,接着和其他饱满的豆荚一起落进了一件外衣的口袋。
(4)“现在我们就要被打开了。
”一颗豌豆说﹣﹣这正是它们大家希望的。
(5)“我很想知道,我们当中谁旅行得最远,”五颗豌豆中最小的一颗说,“这个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
”
(6)“要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的。
”最大的一颗豌豆说。
(7)豆荚爆开时“毕剥”一声,五颗豌豆就滚到了明亮的阳光中。
它们躺在一个孩子的手里。
是个小男孩紧紧握住它们,说它们给他的射豆枪当子弹用正好。
他马上装上一颗,把它射出去了。
(8)“如今我在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这颗豌豆说,“你有本领就来抓住我吧。
”它一下子就飞掉了。
(9)“我,”第二颗豌豆说,“要一直飞到太阳上去,那是谁都看得到的一个豆荚,正好适合我。
”它飞走了。
(10)“我们到哪里就在哪里睡觉,”接下来两颗豌豆说,“不过我们还是得先向前滚一下。
”它们真的落到了地板上,在进射豆枪以前滚了一阵,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被装进了射豆枪。
“我们要比其他豌
豆飞得远。
”它们说。
(11)“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最后一颗豌豆从射豆枪里射出去时说。
它说话间飞到顶楼窗下一块旧木板上,落到一个几乎满是青苔和软泥的小裂缝里。
青苔在它周围闭拢,它待在那里真像一个囚徒,但是上帝并非没有看到它。
(12)“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它心里说。
(13)这小顶楼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女人和她惟一的女儿。
女儿发育不全,终年卧床。
(14)但是这生病的女孩依然活着,整天安静耐心地躺着。
(15)春天到了,一天大清早,阳光明亮地照进小窗子,投到房间地板上。
正当母亲要出去干活的时候,生病的女孩盯着窗子最下面一块窗玻璃看,说:“妈妈,在窗子上朝里面探头探脑的那绿色小东西会是什么呢?它在风里晃来晃去的。
”
(16)母亲走到窗口,把窗子打开一点。
“噢!”她说,“真有那么一颗小豌豆,它生了根,长出了绿叶子。
它怎么会钻进这裂缝的呢?现在好了,这里有了一个小花园给你散散心啦。
”
(17)于是她把生病女孩的床移到窗口,这样女孩就能看到那发芽的植物。
(18)“妈妈,我相信我会好的,”生病的女孩在晚上说,“今天太阳照进来又亮又温暖,小豌豆长得那么好;我也会好起来的,那就又可以到外面温暖的阳光里去了。
”
(19)母亲不相信会这样。
不过,既然这给了她的孩子这么美好的求生希望,于是她就用一根小棍子把那绿色植物支起来,这样它就不会被风吹断了。
她又在窗台上拴一根细绳子,把它牵到窗框的上端,好让这棵豆苗的卷须绕着它向上爬。
卷须是爬上去了,真的可以看到这棵豌豆一天一天在长大。
(20)“现在这里真的要有一朵花了。
”有一天母亲说,如今她终于开始希望她生病的女儿当真会好起来。
她想起这孩子这些日子说话更加快活,最近几天早晨,女孩在床上已经坐了起来,用闪亮的眼睛去看她那只有一棵豌豆的小花园。
(21)一个星期以后,这一直卧床不起的孩子能坐上整整一个钟头了,靠近打开的窗子,在温暖的阳光中感到十分快乐。
而外面长着那棵小豌豆,在它上面,一朵粉红色的豌豆花已经盛开。
小姑娘弯下身子去轻轻地吻那些细嫩花瓣。
这一天对她来说像是一个节日。
(22)但是其他几颗豌豆又怎么样了呢?飞到广阔世界去,说“你有本领就来抓住我吧”的那颗豌豆落到一座房子屋顶的水槽里,在一只鸽子的嗉囊里结束了它的旅行。
那两颗懒豌豆也只走了那么远,因为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不过它们到底还是派了点用处。
但是第二颗,那要到达太阳的一颗,落到了一个污水池里,_____。
(23)“我胖得够棒的,”这颗豌豆说,“我想我最后会胖得爆开。
我想一颗豌豆顶多也只能做到这样。
在我们那豆荚里的五颗豌豆当中,数我最了不起了。
”
(24)污水池赞成它的看法。
(25)但是那小姑娘站在打开的顶楼窗口,眼睛闪亮,脸蛋透出健康的红润。
(1)根据童话的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合适的内容。
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豌豆,被小男孩摘下用射豆枪射出去。
第一颗和那两颗懒豌豆被鸽子吃了;想飞到太阳的那颗豌豆掉在污水池里;最后那颗大豌豆。
(2)根据童话的语言特点,为文中第22段画线处选择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在污水里躺了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涨得挺大挺大的
B.在污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相当可观。
我选择,理由是。
(3)文章反复写到“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安选生被誉为“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赞誉?结合本文和《丑小鸭》,简述理由。
六、作文(5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返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温暖是彼此间的信任。
温暖是情,温暖是爱,愿人间处处充满温暖。
请以“温暖无处不在”为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充实,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不得抄袭或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参考答案
1.C
工具书。
【解答】A.有误,“莺歌雁舞”的“雁”应为“燕”;B.有误,“纯萃”的“萃”应为“粹”;D.有误,“空旷”的“旷”应读“kuàng”。
2. B
【解答】启动:发动。
启迪:启发。
根据语境“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选“启迪”;
滋养:供给养分。
滋生:产生,一般用于不好的事物。
根据语境“我们的心灵”,选“滋养”;
“对它缺乏热情”与“缺少感受它的机会”是并列关系,选“不是……而是……”;
3. B
【解答】A.有误,动宾搭配不当,删去“人生感受和”;C.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D.有误,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4. D
【解答】A.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这是个贬义词,词语感情色彩错误;
B.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词义和“流下了辛酸的眼泪”矛盾;
C.有误,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用来形容“学生向老师请教”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5. B
【解答】A.有误,“我”是代词。
C.有误,“一次”是代词。
D.有误,“猫”是个名词,“鸟”是名词。
6. C
【解答】A.有误,《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B.有误,《吕氏春秋》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说法错误;
D.有误,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现实的故事寄托深长的道理”说法错
误。
7.(1)切问而近思;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的书写)
(2)淫慢则不能励精;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淫”的书写)
(3)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8.(1)红孩儿;芭蕉扇;
(2)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地方。
孙悟空去找吃的,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可阻妖魔进入,留下三人。
白骨精化做一个姑娘假装路过。
她要给唐僧他们吃的,引诱他们出圈。
关键时刻,孙悟空赶到,他一棒打下去,白骨精及时逃脱,只剩下姑娘的人形。
唐僧以为孙悟空杀了人,念紧箍咒,孙悟空头疼的厉害,只好求饶,发誓不敢滥杀无辜。
白骨精又化做一个老汉来与唐僧搭话,又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出原型,手起棒落打死了他,又被唐僧一阵好念。
白骨精最后变成了老太太出现,孙悟空忘了责罚,还是打死了她。
唐僧愤怒之下,赶走了孙悟空。
9.(1)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2)示例: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
10.(1)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示例: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11.(1)①灌溉②使……听说③移动
(2)B
【解答】A.有误,句意: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断句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有误,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D.有误,句意: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断句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①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
②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
(4)甲文: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
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乙文:诉我们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乙】译文: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
(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12.(1)内容上,这一句写出了家乡枣儿丰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喜爱、自豪之情,突出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内容。
(2)祖母忙碌看枣,祖母愉快送枣,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
(3)这一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得意自豪,体现出祖母的大方、质朴和善良。
(4)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着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13.(1)在裂缝里萌芽开花,成为孩子的乐园。
(2)选A.原因:A句“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写出这颗豌豆不思进取,“挺大挺大的”写出了豌豆的膨胀状态,更符合这颗豌豆高傲、妄自尊大的特点。
而B句没有这种效果。
(3)“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这句话写出了大豌豆面对茫茫前途时的乐观自然、从容不迫、自信积极的心态。
即使落在不见天日的小裂缝里,也要顽强生长,能坦然面对,不放弃自我。
另外,大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患病女孩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希望,预示着要用乐观心态对待每一个困难时刻,终会有好的结果。
(4)安徒生以儿童的视角书写充满爱与善良的童话,启迪儿童的心灵,给儿童以力量,使儿童相信世界的美好。
如《五颗小豌豆》中那颗落在裂缝里的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女孩美好的欢乐与求生希望,让她慢慢战胜病魔,这一童话让许多儿童读者为之鼓舞与振奋,让他们学会欣赏世界,乐观生活。
《丑小鸭》中的丑小鸭,经历了很多危险,经受了很多挫折,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困难屈服,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终变成了白天鹅,这一童话给了儿童自信心,让他们学会自信乐观,永不放弃生活的希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