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满庭芳_碧水惊秋》阅读附答案和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阅读附答案和赏析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旧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述有甚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扼要分析。

(5分)
2.词中透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述中表达了伤离念旧的心绪。

(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会萃,大地苍莽,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中听之境,视听结合)(消息结合)(2分),营建衰飒、萧索的意境(1分) 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情(2分。

(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
2.(1)故人故园之思。

(1分)飘泊异乡,秋季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

(2分)(2)时光流逝的慨叹。

(1分)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

(2分)(3)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

(1分)“增怅望,新欢易失,旧事
难猜”悠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之后的糊口历程的寂寞,“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透露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

(2分)(答出两条就可给6分)
赏析:
《满庭芳·碧水惊秋》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词作。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述中表达了伤离念旧的心绪。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述中表达了伤离念旧的心绪。

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旧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

”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步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显现出苍莽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

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情。

“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剧了所写景物的感情颜色,反应出他的凄苦心情。

“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冷静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射之下,徘徊不定,堕入了寻思当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积聚着很深的感慨。

九月,恰是“授衣”的秋日。

飘泊异乡,秋季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接连遭遇政治排挤的词人来讲,当这类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穷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什么时候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宛之致;“催”字,写尽哀思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宗旨所在。

这几句是从
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应出对故人的情义。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旧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悠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之后的糊口历程和伤离念旧的情绪。

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

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甚么是非曲直可言的。

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甚么新欢,即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旧事还能想些甚么呢?只有惘然而已。

“新欢易失,旧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徊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季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暮秋。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溘然向花提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先的开了问花之风。

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

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不但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

秦少游把问春花改成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络来看,它还有更深入的意义。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积聚着词人的无穷辛酸。

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甚么联络,实际上是紧密相连。

从词人的提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意赏花,无意把盏,由于即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

就这样,把黄花与酒和解愁与否联络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厚、最
动情的话:酒敌无非愁。

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到达。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发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念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勉强悠扬,凄切动人。

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众人传诵。

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述中展示的。

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擅长融情入景,既显豁,又涵蓄,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这首《满庭芳》,即光鲜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