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题探究]
【例】 (2018·全国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
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
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
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
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
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
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读某工业车间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__主__导__地 位的过程。 ②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 _农__业___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 地位的转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
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C.资金供应较充裕
B.更接近消费市场 D.更易招募劳动力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
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 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
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题能力培养]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 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或旅游业);依托优势资源,发 经济 展优势产业;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科技教育,引进人才;治理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交通;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优惠政策)等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技法点拨]
根据区域资 源禀赋及区 位优势合理 布局
能源资源丰富区 教育发达地区 劳动力密集区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高新科技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金属冶炼
天然气丰富区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区际协作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 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 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右图示 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 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考向精炼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 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 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 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 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 需差量增大。 解析 本题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 地理信息,题中所给图片依然是构成高中地 理能力主干的坐标图,准确解读图中曲线含义并据此推断二者变化特征,不难 解决“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这 一问题。文字材料虽短,但材料中所提供信息非常关键。“工业化、城镇化发 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 农业结构的变化;“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 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题探究] 【例】 (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 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 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 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 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 促进作用。
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
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③ 农业产值
农业就业人数
城镇人口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城市化 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_占__总__人__口__比__例___增长的过程。 ②本质:农业人口向_非__农__业___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__农__村__人__口__向城市集中 ③内涵__农__村__地__域__向城市地域转化
__城__市__文__明___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①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②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 ①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_中__级___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__加__快__,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 平均水平。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__聚__集__力__和__辐__射__力__。 (2)“__组__团__式__”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_小__城__镇__建__设___。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__农__村__城__市__化__有了稳固的基础。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读淮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_环___境__问__题__。 (3)__城__市__化__质__量__ 有待提高。 (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 (5)城镇__体__系__结__构__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题能力培养]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 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 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角度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思维导图: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CONTENTS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
///////
考点二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三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常考的24类图像之二十三)
///////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精炼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 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 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动密集型产业,不具备引领作用,A错。湾区土地面积小、地价高,经济发展
的空间较小,B错。集中了部分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基础设施较好,D错。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精炼
(2)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
件是( C )
①水源和农产品 ②基础设施 ③原料和动力 ④生态环境

完善
集聚
最低
答案 (1)D (2)C (3)B
工人
村—中心集镇双栖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精炼
角度1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1.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
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 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2017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右 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 农业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
证高产、稳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达标排放;发展科技,实行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工业 实施清洁生产;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改善交通;发展高科
技产业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提供水源和农产品,①
对。基础设施没有优势,②错。对惠州而言原料和动力并不丰富,③错。因为
发展程度较低所以生态环境质量好,④对。选C。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精炼
角度2 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的工业主要是采掘工 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 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0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高考内容要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 解决措施。 2.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3.地理实践力: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理论为某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发展引擎,与之关系密切的是( C )
A.服装、家电、建材、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水平高 B.湾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 C.地处珠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 D.集中了全部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基础设施较好 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与之关系密切的是地处 珠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C对。服装、家电属于劳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技法点拨]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的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 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区域工业化的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 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 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 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 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疑点辨析】 传统产业外迁是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地区应如 何应对? 提示 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就会出现产业的转移,迁出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迁入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发达 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将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向欠发达地区。而重点 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
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
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
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
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