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四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用(二)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第三单元第四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
一、选择题
1.(2017·安徽十校联考)为提高温室栽培的番茄和黄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增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茎叶生长,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B.提高温室中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D.制作温室的薄膜改成绿色
解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影响产量,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几乎不吸收,绿光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故温室的薄膜改成绿色不能提高产量。

答案:D
2.(2017·山西四校联考)某同学为研究某池塘(溶氧充足)中2米深处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设计了黑白瓶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体积适宜的透明玻璃瓶,标号1、2、3,其中1号瓶用锡箔纸包住遮光。

用三个瓶子在池塘2米深的相同位置取满水,测3号瓶的溶氧量,记为a。

然后将1、2号瓶放回取水处,24 h后取出,测1、2号瓶的溶氧量记作b、c。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c-a可用来表示该处植物24 h的光合作用净值
B.c-b可用来表示该处植物24 h的光合作用总值
C.如果没有3号瓶,不能测出该处生物24 h内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D.如果没有3号瓶,也可以计算出该处植物24 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解析:由题意知,a-b为该处生物呼吸作用消耗量,c-a为该处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氧气积累量,则总光合作用值=净光合作用值+呼吸作用值=c-a+a -b=c-b,因此A、B正确。

如果没有3号瓶,也可以测出该处生物24 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先测量1、2号瓶刚取出时的溶氧量,然后再测量24 h后1、2号瓶中的溶氧量,那么1号瓶溶氧量的差值就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2号瓶溶氧量的差值是光合作用净产氧量,两者相加为该处生物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答案:C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
A.a B.b
C.c D.d
解析:图甲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即真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
有机物的量相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图乙中,b点为转折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也为转折点,此时光合速率也等于呼吸速率;图丙中,曲线表示净光合作用,d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A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缺镁培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B.适宜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的总量等于固定的CO2的总量
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D.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缺镁则叶绿素的量减少,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在适宜光照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用于光合作用,故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小于固定二氧化碳的总量,B错误;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和物质,故再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C正确;光照条件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故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D正确。

答案:B
5.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A.2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解析:由题表可知,光照强度为1 klx时,装置中CO2含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到7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增大,C3合成速率增大;由题表数据不能得出光照强度为2 klx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

答案:B
6.(2017·湖南长沙统考)某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 h测定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前24 h和后24 h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相同
B.48 h时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
C.图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有4个
D.21~27 h的时间段叶肉细胞中产生的[H]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前24 h和后24 h相比,前者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所以前者积累的有机物比后者少,A错误;48时与0时相比,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小,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B正确;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是室内CO2浓度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6时、18时、30时、42时,图中共有4个,C正确;21~27 h的时间段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是负值,且保持不变,说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的[H]来自细胞呼吸,D正确。

答案:A
7.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
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度
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
解析:NaHCO3溶液可以维持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恒定,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是装置中氧气量的变化造成的,可以代表净光合速率,A正确。

NaOH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不能用来测定无氧呼吸的强度,B 错误。

烧杯中盛放清水,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释放O2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O2量与产生CO2量相等,不能测定真光合速率,C错误。

在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无论有氧呼吸强度多大,U形管中液面都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A
8.如图a、b分别表示两种植物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研究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项研究中两种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
B.两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
C.图b代表的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
D.植物处于图中CP所示光照强度时,叶肉细胞消耗的O2大多需经过5层生物膜
解析:该项研究中除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都处于两种植物生长的最适宜状态,故所处环境温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图中的光合速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正确;图b代表的植物的光饱和点较低,所以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C 正确;植物处
于图中CP所示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大多需经过5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D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35 ℃,图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X点时生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W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35 ℃,Z点将向________移动,若该植物出现黄化现象,Y点将沿横轴向________移动。

(3)同Y点相比,Z点时C5含量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光照强度由0~W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为________。

(用S1、S2、S3表示)
解析:(1)X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35 ℃,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达到最大光合速率需要的光照强度降低,Z点向左上方移动;若该植物出现黄化现象,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而Y点代表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Y沿横轴向右移动。

(3)与Y点相比,Z点的光照强度较强,生成的[H]和ATP较多,C3还原速率加快,生成的C5较多。

(4)由图示可知,在0~W间,呼吸作用总量为S1+S2,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等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减去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即(S2+S3)-(S1+S2)=S3-S1。

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2)左上右(3)升高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C3还原速率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4)S1+S2S3-S1
10.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镉对小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表。

________,而胞间CO2浓度却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以致合成的C3减少。

(2)下表是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

(3)上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

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的有______________,产生ATP 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镉浓度之间的均是10倍的关系,所以X是0.1;镉会使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增大主要由于固定的CO2减少,合成的C3减少。

(2)通过分析表格中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可知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3)通过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可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细胞呼吸过程(即①②),由于无光,所以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ATP的是①②。

答案:(1)0.1 下降固定的CO2减少(小白菜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 (2)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时间不同) A (3)①②①②
11.(2017·湖北荆门调研)图甲表示绿藻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④需要的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能够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

根据曲线分析,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丙表示C点的CO2和O2运输方向,请在图中补充完整F点的CO2和O2运输方向(补充“CO2”“O2”箭头)。


(4)若向培养绿藻的溶液中通入18O2,一段时间后能否检测出含18O标记的葡萄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1)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暗反应的C3的还原,因而③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④需要酶及光反应产生的[H]、ATP。

(2)图乙中B 点,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有氧呼吸,因而①②③④都可以发生;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3)根据F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叶绿体上增加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的箭头即可。

(4)向培养绿藻的溶液中通入18O2,18O2可参与有氧呼吸进入水中,产物水又可以再作为原料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含18O的二氧化碳,含18O 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可使葡萄糖含有18O标记。

答案:
(1)叶绿体基质[H]、ATP和酶
(2)①②③④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3)如图所示
(4)能
12.(2017·四川成都统考)据图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

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②在a内变为④需要外界条件________,该细胞吸收K+,需要________。

(2)图二中,甲表示该植物在夏季某晴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然后将整个装置置于室外与图甲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昼夜过程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①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图乙中DE段的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________相对应。

②图乙中F点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点。

假如F点和B点时的温度相等,那么F点与B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

③根据图乙,判断该植物24时比0时有机物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该图表示细胞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结构a为叶绿体,结构b为线粒体。

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②在a内变为④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光照,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提供能量。

(2)①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则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图乙中DE段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下降较慢,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来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M点以后相对应。

②图乙到F点时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不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对应于图甲中K点;F点与B点温度相等,说明两点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而F点和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两点光合作用强度也相等。

③从乙图可以看出,24时比0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低,说明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增加。

答案:(1)二光照载体和ATP
(2)①CO2浓度M点以后②K相等③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