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朝花夕拾》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考点
1、《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总题目是什么?十篇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

答:《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叙述了自己外出求学的缘由和经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2、《小引》写当时作者心境的句子有哪些?请摘录两句。

对于写旧事,写回忆的原因,作者有两个极好的比喻,请摘录。

答:“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带露摘花,色相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盅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3、《狗·猫·鼠》回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不喜欢猫?
答: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

作者不喜欢猫,有四点原因: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4、《狗·猫·鼠》开头是如何交代写作的缘由的?为什么作者宁愿喜欢鼠,也不喜欢猫?有什么深意?答:有人说“我”是仇猫的,狗是仇猫的,因此要打“落水狗”不合逻辑,很可笑!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小隐鼠很可爱,很弱小,不怕人,还能解“我”寂寞,作者其实也是以物喻人,表明他对有缺点的小人物的同情和关
怀。

5、鲁迅先生散文中也有他杂文中惯用的“借题发挥”的手法,请从?狗·猫·鼠?中找出一个句子,分析一下。

答:如文章开头写道:“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自己写文章担心得罪人,但是引用了徐志摩的‘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这句话,就很有些讽刺调侃的意味,表达了自己的不屑!
6.《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长妈妈是“我”的保姆,善良、朴实而又粗鲁、唠叨、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7、《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这些事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写作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文章回忆了阿长长得不好看,喜欢背地里说人长短,夏天睡觉摆成“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过年时要问说恭喜,吃福橘,教我很多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送给我渴望得到的《山海经》。

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明贬实褒,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8、从第1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写作《二十四孝图》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诅咒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是因为小时候自己迫切地希望看到有插图的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即使是自己有强烈反感的《二十四孝图》等宣传迷信、封建思想的书籍,也是很高兴的。

这正说明,中国需要考虑儿童的阅读需要。

9、作者在回忆自己阅读《二十四孝图》时,“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反感的”是哪两个故事?为什么?
答:作者最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
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10、请从《五猖会》前4自然段中摘录关于迎神赛会的一些文字,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答:摘录略。

主要反映作者要到东关
看五猖会的快乐急迫心情。

11、《五猖会》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是什么原因?写这些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答:表现父亲强烈的封建威严以及望子成龙的思想。

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

12、《五猖会》一文中,作者描写了东关五猖会的盛况了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内容?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答:没有,主要描述了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件事情。

13、请你简要介绍《无常》中回忆了哪些内容?
答:①从迎神赛会和《玉历钞传》上无常的样子说起,交代了人民对他的喜爱亲近的态度。

②“模范县”的人们与“我”故乡的下等人,对于“人生目的地”不同态度,一个享受现世的生活,一个向往阴间的公正。

③无常对所有人的审判都是公正而有情理的。

④戏中,迎神会上,人们对无常的期盼。

14、从《五常》中摘录人们对于无常的态度,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写?
答:“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人民之对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熟稔,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

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说明了人间还不如阴间有公理,某些“人格”还不如“鬼格”。

15、请列举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百草园里的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稀奇的吗?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写?
答:列举略。

没有什么稀奇的动植物,关键在于写出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快乐。

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
融合为一体。

请从文章中摘录运用以上四种表达方式的句子,至少各一句,分析其作用。

答:记叙:第1自然段文字,叙述了百草园的一些情况,简单而紧扣主题。

描写:第2自然段文字,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抒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抒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

议论:“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议论的句子反映儿童对周围人和事的最初的有趣的认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答:百草园生活:园中美丽的景色和我无拘无束的生活,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的故事。

三味书屋生活:拜师,向先生问“怪哉”虫的故事,躲在三味书屋后面园中玩,大声读书的情景,偷偷描小说的画像。

18、把丰富多彩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用一篇文章描绘出来,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无拘无束的闲散生活和紧张的学习生活的?
答:作者写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主要是为了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19、《父亲的病》一文主要回忆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父亲的病》讲述了鲁迅的父亲因为庸医误人而病故的故事,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通过这一事件来批判整个社会的愚昧落后。

20、《父亲的病》一文中多处写到了“药引”,请列举几个,作者详细地写出这些内容,目的是什么?
答:生姜、去尖的竹叶、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梧桐叶、蟋蟀一对、平地木、败鼓皮丸等等,这些药引愈写愈荒谬,可笑,表现了
作者对庸医从相信到怀疑到厌恶的心理历程。

21、《琐记》回忆了自己离家求学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答:因为流言而离家,南京雷电学堂的生活,矿路学堂的生活,到日本去的原因。

22、《藤野先生》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写出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情节,作者写本文有什么目的?
答:藤野先生是作者的老师,是一个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人。

情节:①穿衣服太模糊,被疑为扒手;②帮我修改讲义;③送照片给我,与我惜别等。

通过几个片段的记叙,既表现了老师高尚的师德,又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钦佩。

23、请摘录《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摘录略。

这些句子用夸张或者褒词贬用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否定与厌恶。

24、《范爱农》一文中回忆了范爱农哪些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

他与作者在回国后结成好朋友,共同办学;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他是一个生性耿直而总是落落寡合,清高而又妥协,懦弱,命运坎坷的人。

25. 《范爱农》一文通过写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感情?
答:文章通过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6. 作者作《后记》的原因是什么?这与他在哪篇文章中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一观点是什么?
答:作者本来“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

这与《二十四孝图》一文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要为可怜的中国儿童写一些东西。

27. 读完《朝花夕拾》,请你简要概括鲁迅先生从戊戌政变和辛亥
革命前后的人生经历,想一想,涉及哪些方面,有什么目的?
答:《朝花夕拾》回忆了作者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生活经历。

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家庭、农村、庙会、书塾、南京、日本、绍兴等,辛亥革命没有真正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

28. 鲁迅先生写作文散文,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细节写出人物神韵:《藤野先生》穿衣服忘记带领结,这样的小事,来表现他的正直朴实学者气质。

细节写出事件的本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门三分。

29.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对父亲的印象是什么?
答:父亲是个严厉、慈爱的人。

他曾让童年鲁迅困惑,因为在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样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