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滨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2分)
A.玄.虚/弓弦.啼.叫/根深蒂.固深恶.痛绝/好逸恶.劳
B.颠倒./倒.叙舟楫./开门揖.盗自暴.自弃/一曝.十寒
C.灌溉./气概.仿佛./求神拜佛.茅塞.顿开/敷衍塞.责
D.着.意/着.急桑梓./莘莘
..学子容光焕.发/涣.然一新
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制裁遵循金刚钻眼花缭乱不醒人事
B.脏物箴言挡箭牌李代桃僵相得益彰
C.赞誉秘诀遥控器鸠占鹊巢断章取义
D.绸缎冠冕里程碑前扑后继自惭形秽
3、默写填空。
(8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3),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____________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① ,已似经年的墨迹悄然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清茶、读一封信的慢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书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 ②。
同学们,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老师、朋友写封信吧!
①。
②。
5.名著阅读,根据提示写出A、B、C、D四处的地名或人名。
(4分)
《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 A (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
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 (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
C (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 (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6. 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今年五月份,由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淮滨县,对我县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三线城市调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淮滨县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淮滨县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农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
我县最终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据测算,淮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24.5立方米,需求量多的时候,全县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于淮河水,而淮河也有枯水期。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淮滨一中组织同学们进入城区的几个街道
办事处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淮滨有淮河,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⑴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
(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2分)
⑵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县节水现状作出评价。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图)。
请你用说明性语言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6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
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
”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
”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
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
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
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
”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
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
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7.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出四点即可,4分)
8.结合全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
..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分)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
.....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2分)
9.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2分)
10.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3分)
11.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人应当有所畏惧
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
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了多少生命?
……
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
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
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
”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一张纸,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一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你们应该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⑪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
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
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
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⑫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袤、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文章第⑪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
15.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相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
(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2分)
A 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
B 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
C 久而.不闻其臭/而.不知人之乐
D 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甲】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2分)
19.【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4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表达上的妙处。
(2分)
21.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留住这片风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注意要书写工整。
(2)海滩上,一个小男孩在欢快地追逐浪花,一旁的妈妈笑着对爸爸说:“这毫无意义的事,孩子也
玩得不亦乐乎。
”爸爸正色道:“追逐快乐不也是意义吗?”
人生路上,有多少牵动我们喜怒哀乐的追逐,有多少激励我们上下而求索的追逐,有多少让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逐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2020学年度上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B (2分)
2.C(2分)
3.(1)柳暗花明又一村(2)直挂云帆济沧海(3)四面歌残终破楚(4)塞下秋来风景异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分)
4.①那些曾经的书信来往;②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酌情评判,一句2分,共4分)5.A.大名府 B.鲁智深(鲁提辖) C.李逵 D.关胜(4分)
6.(1).专家组复查我县节水型城市工作。
(2分)
(2).我县水资源匮乏,但居民认识不足。
(2分)
(3).漫画以三个水笼头水流的大小,从左至右代表昨天、今天和明天人们不珍惜水资源的状况。
暗喻我们肆意的浪费水资源,水资源将会越来越少,水笼头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枯竭。
(酌情评判,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16分)
7.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
②从容安排身后事。
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
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
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任意答出四点即可,4分)
8.(1)“镌刻”原指雕刻。
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分)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2分)
9. 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2分)
10. 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3分)
11.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1分)②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1分)③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1分)(酌情评判,共3分)
(二)(12分)
12.①以中西方神话的对比引出观点:人无所畏惧是非常可怕的;②引出下文:人应当有所畏惧的论点。
(2 分)
13.道理论证。
(1分)通过引用“米河告诫儿子人应当有所畏惧的道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人应当有畏惧的”观点。
(2 分)(共3分)
14.首先通过中西方神话的对比并列举大自然报复人类的例子,引出人应当有所畏惧的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接着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人应当敬畏法律;最后倡导人们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
(每点1分,共4分)
15.这两点并不矛盾,孔子所说的这三句话是紧密相连的,“勇者不惧”在于勇者首先是明智的,了解危险所在,是在对事情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再去勇敢地实践前行,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现实和规律是尊重的。
文章所讲的人要有所畏惧,正是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和规律,敬畏法律,所以并不矛盾。
现实生活中,有此人面对利益诱感,铤而走险,投机取巧,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看似“勇敢”其实并不符合本文观点,我们应如本文所说,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心中存有对规律和法律的畏惧。
(酌情评判,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16..D(2分)
17.(1)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
(2分)
(2)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分)
18.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酌情评判,2分)
19.比喻论证(2分)
20.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2分)
21.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