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一生物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同步练习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初一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这一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若A中氧气含量比C高,而C的葡萄糖含量比A高,则B是
()
A.肺B.小肠C.肾D.心脏
2.人体能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因为我们人体内存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与提供能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消化系统消化食物 B.循环系统运送物质
C.呼吸系统吸入氧气 D.泌尿系统排出废物
3.人体暂时贮存尿液的场所是()
A.尿道B.肾脏C.膀胱D.输尿管
4.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膀胱C.肾小球D.肾小管
5.泌尿系统的组成是()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D.肾单位、肾脏、输尿管、收集管
6.下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1、2、4共同构成肾单位
B.2中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
C.若尿液中含有较多红细胞,则1处可能发生病变
D.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1的重吸收和4的过滤作用
7.下列有关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心脏中有动脉瓣、静脉瓣和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8.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A.水B.尿素C.无机盐D.二氧化碳
9.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过滤作用D.输尿管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10.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不同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球、滤过作用
11.依据如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12.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的名称是入球小动脉
B.原尿是血液经过图中④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C.原尿经过图中③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D.某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从尿液的形成过程看,其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图中的③13.如图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单位由图中的①②③④⑤组成
B.②中的氧气含量与①中相同
C.③内液体与④内液体成分相同
D.⑤处发生了小分子物质的滤过作用
14.尿液由肾单位排到体外要经过: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 尿道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15.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过程叫排泄,下列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A.通过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
B.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C.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D.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16.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动脉,则b一定是静脉
B.若X为肺,则a内氧气含量丰富
C.若X为肾脏,则b内尿素含量减少
D.若X为小肠,则b内为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
17.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是()
A.尿液B.汗液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D.氧气和少量水18.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外界温度低于24℃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19.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乙是输送尿液的器官
C.丙的功能是储存原尿D.丁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20.如图表示尿的形成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肾单位由①②③三部分组成
B.③处流出的液体为原尿
C.a处的生理过程表示重吸收作用
D.正常情况下,②处不会出现血细胞
21.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2.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A.视网膜B.角膜C.视神经D.晶状体
23.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会影响学业,而且会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而导致眼中某个结构曲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这一结构是()
A.角膜B.晶状体C.睫状体D.玻璃体
24.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D.③①②⑥⑤④
25.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光线进人眼球的途径为: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B.因瞳孔大小可以调节,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迅速张嘴,或闭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D.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鼓膜→听小骨→耳蜗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6.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

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_______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________活动: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________→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气
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过程完成了________的气体交换。

(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体经过程________(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

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27.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

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某类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

(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____。

(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

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____(填代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____的功能障碍有关。

(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____条。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____的生物学观点。

28.如图是人肾单位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包括[ ]_____、[ ]_____和[ ]_____三部分。

(2)尿液形成的第一个过程是_____,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水、无机盐、_____和
_____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_____。

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是_____,在这个过程中,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有_____。

(3)血液流经肾脏以后,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____(至少写出2种)。

29.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进入血液。

(2)输血时,如果血型不合,红细胞凝集成团,毛细血管会被堵塞,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具有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____的特点。

(3)正常人体内,血浆中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来源多样。

下列选项中,符合“列举的物质都可以在血浆中被检测到”这一条件的选项是____________(多项选择)。

A.水、氧、二氧化碳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水、无机盐、尿素
D.氨基酸、胰岛素、血浆蛋白
(4)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________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的视觉中枢。

(6)人体生命活动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请你用“大、小、多、少”对人体内激素的“种类、含量、作用”进行描述:____________。

30.下面左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甲、乙表示过程,1~5表示结构)。

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样本A样本B样本C
葡萄糖0.10.10
无机盐0.90.9 1.1
蛋白质微量7.50
尿素0.030.03 1.8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样品A____________,它位于图中的[ ]____________中。

(2)据图分析,肾单位由____________组成。

(填图中序号)
(3)若图中的5发生病变,流出3内的液体比正常人多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

(4)冬季,某些同学为了少上厕所就少喝水,这种做法____________(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分析】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A.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
解析:B
【分析】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A.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

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A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

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葡萄糖会被吸收,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B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则血管C中尿素的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血管C的葡萄糖含量不会比A高,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流经心脏,血管C的葡萄糖含量不会比A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
解析: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据此答题。

【详解】
动物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是把不能吸收的大分子的物质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进而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再运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由循环系统来完成,故B不符合题意;有机物要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氧气是由呼吸系统吸入体内的,故C不符合题意;泌尿系统排出废物,与人体能量的供给无直接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明确八大系统的功能,并知道八大系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是相互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C
【分析】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

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
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
解析:C
【分析】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

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
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

通常成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超过500毫升时候,因膀胱壁张力过大而产生疼痛。

膀胱的最大容量为800毫升,新生儿的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十分之一。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A
【详解】
试题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
解析:A
【详解】
试题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A
【分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详解】
如图泌
解析:A
【分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详解】
如图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故选A。

【点睛】
泌尿系统的组成。

6.C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解析:C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4静脉、5收集管。

【详解】
A.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3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1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2肾小囊,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2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所以2中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B错误。

C.当1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但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蛋白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蛋白质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血尿或蛋白尿,C正确。

D.尿的形成要经过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7.C
【详解】
试题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正确;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
解析:C
【详解】
试题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正确;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B正确;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中没有静脉瓣,C错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D正确。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胃和肠的结构特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8.B
【分析】
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

如图:
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
解析:B
【分析】
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

如图:
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

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详解】
水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水才是代谢废物,故A不符合题意;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大部分的尿素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故B符合题意;无机盐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无机盐才是代谢废物,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9.A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
解析:A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

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10.A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
解析:A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 肾小管。

【详解】
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C 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1.B
【详解】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此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A错误;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
解析:B
【详解】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此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A错误;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降低;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升高;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氧气浓度逐渐降低,故B正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增加,故C错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素的含量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呼气和吸气。

【名师点睛】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
为: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