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工程物探:联合剖面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A
野外工作中,地表覆盖层电性不均匀将导致 sA 和 sB曲线出现锯齿状跳动,
当极距L大于电性不均匀体半径的5倍时,局部不均匀体对两条曲线的影响
近于相等,两条曲线呈同步跳动。这时可以取 F
A
A s
பைடு நூலகம்来消除表土不均匀的影响。
B s

FB
B s
A s
4、应用
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探测产状陡倾的良导薄脉(矿脉、 断层、含水破碎带)及良导球状矿体。
② 交点左侧 sA > sB ,交点右侧 sA < sB ,此交点称为联
合剖面法的“正交点”(或低阻交点);
③ sA 与 sB 曲线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明显张开。
当薄脉为直立高阻脉时:
联合剖面法 S曲线右
图。两条曲线也有一交点,
但右交侧点左sA <侧sBsA,>此交sB ,点交称点
为联合剖面法的“反交 点”;且反交点不明显, 而且两条曲线近于重合。
(一)联合剖面法
C→∞
1、装置特点及 ρs 公式
AO=BO MO=NO
OC > 5AO
A s
=
kA
U
A MN
IA
(AMN ∞ )
A (I)
M ON
(-I) B
B s
=
kB
U
B MN
IB
( ∞ MNB)
AM • AN kA = kB = 2 MN
在测量时,C极固定不动,A、M、N、B间保持距离不变,四 个极沿测线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N的中点O。 每个点测量两次,得两个ρs值
由于C极为无穷远极,它在M、N处产生的电位很小,故可忽略 不计,因此,联合剖面法的电场可视为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2、联合剖面法 ρs 曲线特征分析 讨论直立低阻薄脉上联合剖面法ρs 曲线特征:
s
=
jMN j0
MN
由图可见:
① 在直立良导薄脉顶部上方,sA 与 sB 相交,且 交s 点< (1 围岩);
虽然联合剖面法在直立高阻薄脉 上也有异常显示,但是其效果比 在直立低阻薄脉上差,加之与其 他对直立薄脉同样有效的电剖面 法相比,它的效率又低,因此一 般不用联合剖面法寻找高阻地质 体。
当薄脉倾斜时:
S 曲线不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所围的面积不
相等。薄脉向两条曲线所围面积较大的一侧倾斜。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交点 的位移来判断脉状体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