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备选答案 • ①自然灾害的防御 ②灾后恢复 ③遥感 技术(RS) ④灾中应急 ⑤地震中的自救 与互救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 御 方 法 (1)加强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2)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强度; (3)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震意识; (4)健全减灾法规体系。答案】 (1)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 或生长进入休眠期 ( 北方冬季农闲 ) ,故造 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 长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 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 ,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 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 (2)交通通行能力恢复。 • (3)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栏舍和 养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伤亡;②保 证饲草料和燃料的供给;加强宣传,提高 农牧民防灾意识。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1)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 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 • (2)在灾害救援中,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 的环节是________。 • (3)为了减轻寒潮、暴风雪灾害所造成的损 失,如果你是我国北方的牧民,你认为应 当采取哪些措施?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2)改善生态环境; (3)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 (4)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1)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能及时返航; (2)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1)营造防护林; (2)退耕还林、还草;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央气象台 2012 年 11 月 11 日 18 时发布寒潮蓝
色预警和暴雪橙色预警,预计 11 日 20 时至 12 日 20 时,内 蒙古东南部和东北部、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大部有 大雪。其中,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 区有暴雪,局地有 20 到 30 毫米的大暴雪。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 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 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 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 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 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 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解析】 第(1)题, 北方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 当气温降低较多时,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 业生产活动,当遇低温时,造成的危害较大。第(2)题,交通 应急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 员能否及时顺利到达。第(3)题,当寒潮、暴风雪发生时,应 从防寒保暖,防止圈舍倒塌,保证草料、燃料供给角度去分 析。
地震 地 质 灾 害
滑坡 、 泥石 流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 (3)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措施; (4)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 御 方 法
台 风 暴 雨 洪 涝 气 象 灾 害 干 旱 寒 潮 风 (1)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2)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或紧急警报 (1)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 (2)防洪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等。 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预报系统;拟定撤离 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 盐城调研)读“1736~1998 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 间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 害的工程措施。 • 【解析】 第(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 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 均持续时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 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 理的经济活动分析。第(2)题,防治洪涝灾 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 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备选答案 • ①自然灾害的防御 ②灾后恢复 ③遥感 技术(RS) ④灾中应急 ⑤地震中的自救 与互救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 御 方 法 (1)加强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2)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强度; (3)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震意识; (4)健全减灾法规体系。答案】 (1)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 或生长进入休眠期 ( 北方冬季农闲 ) ,故造 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 长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 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 ,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 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 (2)交通通行能力恢复。 • (3)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栏舍和 养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伤亡;②保 证饲草料和燃料的供给;加强宣传,提高 农牧民防灾意识。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1)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 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 • (2)在灾害救援中,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 的环节是________。 • (3)为了减轻寒潮、暴风雪灾害所造成的损 失,如果你是我国北方的牧民,你认为应 当采取哪些措施?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2)改善生态环境; (3)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 (4)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1)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能及时返航; (2)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1)营造防护林; (2)退耕还林、还草;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央气象台 2012 年 11 月 11 日 18 时发布寒潮蓝
色预警和暴雪橙色预警,预计 11 日 20 时至 12 日 20 时,内 蒙古东南部和东北部、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大部有 大雪。其中,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 区有暴雪,局地有 20 到 30 毫米的大暴雪。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 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 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 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 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 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 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解析】 第(1)题, 北方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 当气温降低较多时,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 业生产活动,当遇低温时,造成的危害较大。第(2)题,交通 应急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 员能否及时顺利到达。第(3)题,当寒潮、暴风雪发生时,应 从防寒保暖,防止圈舍倒塌,保证草料、燃料供给角度去分 析。
地震 地 质 灾 害
滑坡 、 泥石 流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 (3)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措施; (4)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 御 方 法
台 风 暴 雨 洪 涝 气 象 灾 害 干 旱 寒 潮 风 (1)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2)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或紧急警报 (1)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 (2)防洪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等。 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预报系统;拟定撤离 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 盐城调研)读“1736~1998 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 间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课标·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 害的工程措施。 • 【解析】 第(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 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 均持续时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 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 理的经济活动分析。第(2)题,防治洪涝灾 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 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